2004-05-07 02:54:00真實的聲音

「對岸民主之聲」金鍾:和龍應台對話

金鍾:和龍應台對話

作者﹕金鍾


--------------------------------------------------------------------------------

【大紀元5月6日訊】在臺灣三月大選硝煙逐漸散去時,看到龍應台《爲臺灣民主辯護》的大作,以「與華人世界對話」的姿態,在港臺新馬與大陸隆重推出,著實令人寄予期望。大陸朋友們著眼於「龍應台終於批評中共了」,但仔細拜讀之後,仍有失望之感。
三二○臺灣總統大選,引起全球華人社會空前的關注並激發重大爭議與分歧。怎樣解讀這次選舉在臺灣導致的激烈對抗?究竟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的?龍應台拉出一段對臺灣民主庸俗化、民粹化反應的前奏後,提出問題﹕爲什麽美國兩黨政治可以平靜地政權交替,而「臺灣卻有如身家性命的孤注一擲」?她回答說,是因爲臺灣民主只有十七年,兩黨還在爲核心價值而爭。核心價值是甚麽呢?她說是「屬於文化認同、安身立命的靈魂層面。」有三股文化的影響,糾纏在臺灣的深層意識中。這雖然有些玄乎,也有道理。但是,爲什麽不可以作具體一點的分析呢?這是臺灣第三次普選總統,第一次姑且是眾望所歸吧,第二次陳水扁僅以四成票當選,而且是首次政黨輪替,國民黨下得很有風度,政權和平轉移,那是萬眾鼓掌的雖敗猶榮。那時難道沒有「核心價值」的問題存在?如果說,這次選後的動蕩是基於雙方的得票相差太小,我認爲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切入點。

何必連選舉,遊行都加以貶抑

另一個事實,就是槍擊案。龍應台用輕蔑的口吻形容是「拙劣的警匪片」「三流的肥皂劇」「總統的肚皮仿佛是肉攤上待檢的一堆肉」 ...... 不對,這不是她形容的「荒腔走板」。一位現任總統,爲了競選連任,竟然自導自演一場刺殺國家元首的醜劇,引致全國混亂,這不是不公平,而是嚴重的犯罪行爲。泛藍的激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自導自演」的指控,如果沒有根據,就發動大規模的群眾抗爭,惡化社會的對立情緒,又不想負責——面對這樣一個人人關心的現實,哪怕做做事後諸葛亮,恐怕也比靈魂層面的分析爲好。

接下來,龍應台有一段非常感性的對民主的描述。她說,選舉投票、國會爭執、萬人抗議,很聳動,很刺激。但那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點滴中。她從手上有護照可以隨時出國,到保護孩子不說謊,說明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 真不明白爲什麽要以如此別出一格的方式,去強調民主的優雅和高尚?龍應台絕不是一個受過極權主義感染的人,也不應是一個有潔癖的清高文人,沒有必要連現代民主的基本形式也加以貶抑。不用證明,集體抗爭示威,不僅在民主轉型國家具有標誌意義,即使在歐美成熟國家,也是表達民意的強力手段,屢見不鮮。而沒有選舉和議會,又怎能保障那些自由的生活方式?何況民主與自由的區別也不應混淆,香港早有龍應台欣賞的那些自由,但民主是另一回事。

在反共的掩護下胡作非爲?

最後兩段,是全文的高潮。龍應台說,在國民黨時代,她有被「綁架」的感覺,沒想到民主了,依然有被陳水扁「綁架」的感覺,因爲他「政績一塌糊塗」「誠信疑雲重重」卻「在全世界代表了我」。而陳水扁可以成功的實行「綁架」,是因爲「中國集權政體對臺灣民主的威脅」。

批評乃至否定陳水扁,都有不少的道理與依據。但一個民選總統能不能代表一個國家?則不宜以個人好惡和得票多少爲判定。這裏不涉統獨之爭,著眼的只是民主的遊戲規則。就像一名你不喜歡的選手拿了冠軍,可以代表國家參賽奧運一樣。

陳水扁打中國牌可能比統派多贏了一些選票,但是,這次大選主要質疑的僞造槍擊案,完全是個人品行問題,與中國牌有甚麽關係?全世界反對中共極權主義的華人,都會感激著名作家龍應台表達了「中共武力威脅是臺灣人真正的痛苦來源」這樣一個論斷,但是,如果這個論斷包含阿扁可以在反共的大傘下爲所欲爲的意思,那臺灣至少幾百萬泛綠民眾恐怕會難以接受。

二○○○年臺灣大選的兩大疑團﹕槍擊案與驗票,雖然爭議很大,但神探李昌鈺來過之後,「自導自演」已基本上否定,驗票則尚未開始。龍應台卻採用了一面之詞,認爲「選舉機制在操弄下倒退到原點」,「執政黨以最不光彩的姿態在抗議聲中上臺」,結尾還暗示陳水扁當選是否有如希特勒一九三三年上臺?如此這般,「爲臺灣民主辯護」,就顯得很勉強了。一位不喜歡某總統的好作家可以寫出一篇好散文,但要客觀評論複雜的社會現象往往需要抒情之外的一些本事。

(開放2004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