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17:42:34伊藤=翔

兒童小說--他的職業是犯人?(書序)



故事的源起……
2006年夏天,我因為拍攝節目的關係,到雲林縣西螺鎮的靈山寺採訪全台唯一的黑人廟公--哈比。哈比跟故事的男主人翁康馬可一樣也是一位混血黑人,他出生時,服役於美國海軍的黑人父親就和台籍的母親離異,離婚後,哈比的父親就隨軍隊回到美國,沒有再回台灣。因此哈比是母親還有外公、外婆所拉拔長大的。
長大之後,哈比的外觀其實跟大家印象中的黑人沒有兩樣,除了不會說英文之外,他的國語跟台語可是非常的流利,跟他聊天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根本就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台灣囝仔。
採訪告一個段落,哈比熱情地請我還有工作人員到寺廟附近的餐廳吃中飯,我們一走進餐廳,立刻有一些人好奇的開始打量哈比,在那個當下,我撇過頭沒有去看哈比的反應,因為我怕自己異樣的舉動,傷了哈比的心。不過,似乎是我想太多了,哈比根本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自顧自的跛著腳走到了餐廳最底端,然後坐下來開心的招呼大家吃飯。
我私底下問哈比腳為什麼會一跛一跛的,他跟我說;以前不學好,飆車時摔傷的…
哈比在青少年時期,或許是膚色異於常人,讓他有了自卑感,也或許是交到壞朋友,不管原因為何,他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小孩,打架、飆車這是常有的事。
靈山寺是哈比的外公所創建的,或許是因為修行的關係,他對這個讓人頭疼,為非作歹的外孫並沒有太多的怨言,仍舊非常的疼愛。壞事越做越多的哈比,最後被警察抓了起來,送進監牢裡。
當哈比在監獄時,最疼他的外公過世了,不過他卻因為人在牢籠無法回家奔喪。採訪到這裡,哈比終於忍不住哭了,他流下的是懺悔的眼淚跟無法見外公最後一面的淚。
看著淚流滿面的哈比,我也很想哭,不過我還是忍住了。

一年之後,哈比的眼淚,讓我創作了這本兒童小說。
這是一本有關於一個勇於改過向善的故事、一個不在乎外表,勇敢追尋自我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訴所有的大、小朋友,偉大的親情,是如何讓人在波濤洶湧的逆流中,依舊能夠緊握船槳,划向幸福的終點。
小說裡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在台灣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裏,存在著許多各色各樣不同的人種,對於這些人,有人始終帶著嘲笑與嘻弄的眼光來看他們,更嚴重一點,還有少數的人會對這些有色人種存有一種厭惡的心。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除了個人心理偏差的因素,家庭與學校的教育沒有適當的發揮功能,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在台南,有一位泰國媽媽曾經難過地說:「她的兒子皮膚比較黑,外觀看上去就像在台打工的泰勞。我兒子學校的同學常常笑他是外籍女傭與老闆生的私生子,讓他的心情悶悶不樂,好像得了憂鬱症,這樣功課怎麼會好呢?」
 
 而斗六市,林頭國小的黃同學是學校升旗典禮的司儀,不說,沒人知道她的母親來自印尼。她也曾經為國籍認同的問題感到困惑,「我到底是台灣人還是印尼人?」

樣貌與膚色,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哪麼重要嗎?如果我們想擺脫樣貌給予人的束縛,那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在這本書,或許大、小朋友都找得到答案。
書裡,故事的小主人翁—小志從出生開始就沒有見過父親,因為他的黑人混血爸爸犯了錯在監獄服刑。為了讓小志快樂地長大,照顧他的大人不得不用美麗的謊言來包裝小志的父親,讓小志一直以為他的爸爸長的斯文又帥氣,還在遙遠的他鄉工作。
八年後,小志終於見到假釋出獄的父親--康馬可。這時他才驚覺,自己的爸爸從黃種人變成了一位黑人!這形象的嚴重落差,讓小志的情緒終於失控…
康馬可出獄後,努力地想彌補父子之間已經斷裂的親情,不過年紀還小的小志哪裡懂得父親的心,因此兩人磨擦、衝突不斷。
不過,在重新相處的過程中,小志開始懂得學習包容,也了解每一個人都是最獨特、最美麗的,也是值得讚美的,不會因為身上的膚色而有所改變。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逐漸地出現微妙的變化……
人們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總是要在失去後才會懂得珍惜,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原諒別人的缺點,懂得珍惜與所有人相處的每一天,這樣才不會留下遺憾。
最後我想告訴青少年朋友以及小朋友的是,懂得付出與珍惜,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