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2 13:55:06米城小狼

我在廣青的一些活動工作總結。

看到近期很多憤青的文章。有收獲也有反思。先說下,我文章中說的“廣青”在這,泛指廣青啓智服務隊。希望不會引起其他“廣青人”丟磚頭:)
我參與有組織化的義工年齡並不長,加入廣青是種偶然也是種幸運。老輩人說要人多走走,說不定會遇到貴人的,進入廣青後才知道,廣青就是我人生中一大“貴人”。在廣青的確是收獲和學習到不少。想各位真誠參與廣青活動的義工也有類似體會。OK,肺話就不多說暸。下面就占各位憤青的最近的憤光,就我個人做的總結拿來顯眼,也給大家參考下我參與廣青啓智的些工作感受和遇到的問題。

===============原文發表于廣青博客網 06年10月12日=============
AD:廣青博客網,期待妳來分享妳的義工生活。即刻訪問 http://www.1205.cn/blog/

參加廣青活動以來,有疲倦也有感動。雖然在這個義工大家庭裏,大家都是愛心人士,但還都是凡人。無論妳是多麽想把事情做好,不免都要去考慮人與人相處的文化。無論是公益機構還是企業單位,都是要靠人來執行工作任務。現想起《基督山伯爵》電影中有句台詞是“我是牧師,但不是聖人”,回味良久。

大師們都說要善于總結,我就總結下在廣青的這段時間自己遇到的看到的問題:

1、尊重&態度,在正式的工作上。務必要尊重事件可能涉及的任何人,在大家共同配合下再開始開展工作,而不要成爲獨俠客。無論妳的出發點多麽的好,但務必在尊重涉及的人前提下進行。盡管私下大家朋友之間可以隨意開玩笑,但正式問題需要正式態度去對待處理。

2、遵從&協調,義工是一批影響一批的,在入會較舊參加活動較多的義工之間會有“資格朋友”心態(補充說明:並不意指資深義工的關系,概念不同),這個心態可能會使因爲我們都比較多參加義工活動而有些不遵從活動紀律的情況,這個對新義工來說會作爲“學習活教材”,從而使得這批義工學的之後影響日後加入的新義工,而且也是對活動紀律的踐踏。應該較多避免這個現象,無論誰都應該最大化配合負責義工和活動工作義工人員的調配和活動規則紀律。因爲任何個活動都是團體的,而非個人Show的。

3、學習&參與,參加義工活動,除暸個體的貢獻外,還要對服務對象對妳提供的服務負責。盡管妳是犧牲個人時間、金錢等等來服務的,既然是服務幫助他人,就要對妳提供的服務幫對象負責。參與任何活動都要認真對待,要多得掌握與服務對象的信息和提高自己的服務業務水平。而不是因爲參加活動,可以認識很多人可以好玩的目的出發。長遠來看,可能妳會在這獲得些什麽,但對義工事業和服務對象危害很大的。所以妳要多點掌握與服務對象有關的業務知識,同時也要多的主動參與分擔活動義工的工作。因爲他和妳一樣,也是義務支持活動,而且還經常花上比妳多幾倍的個人時間來承擔這個活動所需要的後勤工作。在分擔活動負責人工作的同時,妳也可以從過程中獲益許許多多的東西。成長是需要妳主動參與、實踐才能的。

4、溝通&平等,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會有信息不對等的問題。在妳處理任何不確定的問題時候,一定要多同相關義工(如負責義工、協調義工或妳熟悉的義工朋友)溝通征集他們的意見來處理。另外,在活動中妳對某位義工(不管他是不是負責義工)的做法、行爲等有意見都要及時提出來,要平等的坦誠的闡述妳的意見和觀點。最小化地解決問題,避免最大化的誤會或失誤。


5、情緒&理解,大家都是愛心人士,但也都是塵世中的普通人,在活動過程或後勤工作中,難免會有意見沖突的時候,這個時候請妳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將個人的情緒帶入到義工工作裏。同時,也不要將生活工作裏的情緒帶入活動或後勤工作中。因爲妳的一點情緒,可能會導致服務對象對義工的抵觸而影響日後的活動開展,嚴重的則會破壞服務點工作癱瘓。無論任何事,都有因有果,不要在不暸解對方的出發點和目的的情況下,枉下定論,也不要在主觀認爲對與錯。在理解對方的情況下,再決定如何做。

暫總結到這,文中有缺失的地方,還望看客們指點糾正。

參加廣青活動的這段時間的確給予暸我不少收益。希望中國的義工事業越來越深入人心!
=========================================================
續總結:
6,義工關系也是很重要的。大家近期討論的焦點,大都是義工與義工的問題,實際同服務對象的不多。就這點說下,我們(包括我自己)很多人都強調說要避免和服務對象如何如何,義工之間的關系問題不放在第一位。現在覺得這樣的觀念也不全對。
之前看到老達在其博客裏寫關于某個義工的些問題時候,還不太關切義工之間問題。直到昨晚看CCTV1-《面對面》采訪關于一個富豪爲農民建別墅公寓的節目時候說暸句話:“要改造農民,就要先改造農村環境。環境好暸,農民素質提高暸也”。俯視啓智的情況,一關聯,覺得這人說的的確很有道理。引申到志願服務上來,義工要幫助服務對象(改造農民),就要解決好環境問題(改造農村環境,這泛指服務點環境、義工間的人文環境)。所以我們參與活動過程時候,也應該將志願者的人文環境(如對方的感受、尊重等)也同服務對象重要的一樣重要。
希望我這段話不會引起什麽誤解, 我討論東西都沒二意都在文章寫出來的。當然這裏也並不是對負責義工啊什麽的指手畫腳。只是做一個參考和思考火花。燃燒不燃燒就看妳啦:)

7,選擇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要一受氣郁悶,就在論壇發個貼來“討伐”[請允許我一棒子打死的說法]。興許事件中妳是對的,但這樣的行爲都不成熟的。發泄固然要,但要選擇好途徑方法。我們更多的是要尊重他人,更多的是要去將問題反饋到當事人、負責義工、協調義工等人那去並溝通解決之。一些義工包括我也有這樣想,這樣的看似“討伐”的貼對啓智的發展也未必是壞事,但我們都忽視暸妳另外一個當事人的感受,他看到妳這樣的貼也會郁悶的。我們一直嚷嚷要受到尊重,可我們這樣的“討伐”途徑會讓更多的人覺得妳“討伐”的那個當事人更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
=========================================================

再次看看總結邏輯結構也不太合理,但審視自己寫的總結的內容,自己做到改正的真也不很多。想自己還不是聖賢緣故,悟性沒那麽高,但作爲給各位的參考文獻還是稍有些價值。

希望我的一點沒什麽墨水的總結,能給各位看官撞出點思想的火花,當然,個人的總結難免也有偏頗的地方。也請各位回貼指教一二。


小狼 于零六年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