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母出遊■鐘友聯《2011/01/25 08:57》
我這幾年也常常和我爸出遊,之前去桂林,陌生團員跟我爸說話比跟我說話還多,陌生團員還問我爸種菜,我爸也會答,可是我都好懷疑我爸種過菜嗎?是他小時後種過,還是隨口亂答。 以前還都可以找我爸出去玩,可是去年年底後,我看我媽都不會讓我爸出來玩了。
看到這篇文章,有點感觸貼下來!
陪父母出遊 ■鐘友聯
《2011/01/25 08:57》
透過商業的包裝和行銷,年度內的各種節日,如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生日等,自然地讓每個人,都感染到節慶的氣氛。當然這是有正面意義的。
每逢重要的節日,各各飲宴場所,都是坐無虛席。社會風氣如此,恐怕也會給收入不豐厚的人帶來壓力,一席酒菜下來,近萬上萬是稀鬆平常的事。我的鄰居,兒子有成就,父親節帶他進城上館子,吃完後,問兒子,花掉多少錢,兒子說一萬多而己,父親聽了瞠目咋舌,我想如果飯前知道,恐怕吃不下了。
我想每個人,衡量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慶賀自己的節日,不必一定跟著別人走。尤其是面對自己的父母,更要體貼父母的心意。平日少聚的,靜靜地聽父母談他的陳年往事,或是陪父母到公園走走,不要飯吃完就走人,如果父母少出遊,陪他到風景區走走,或許更得父母的歡心,不一定花大錢。
我的父母在世的時候,很少外出,一生都住在鄉下,唯一外出,就是到兒子家,看兒子,看孫子。我的父母,很客氣,到兒子家像是當客人,問他要什麼,都說不要,看看就回去。我的母親很早就往生了,一生沒享福。等到我成家立業,經濟穩定之後,父親來台北,我就有幾次跟父親出遊的經驗,留下美好的記憶。
年輕的時候,在四獸山上跟一群人練中國功夫,老師免費教我們,過節時,我們會請老師吃飯,那時父親正好住在我那裡,我帶父親參加餐會,錢大家平均分攤,我多出一份而己。我那群朋友,都是外省人,沒有人會講台語,席間他沒講一句話,大家拚命幫他夾菜,很尊敬他,父親的喜悅也寫在臉上。從此,我知道父親的適應能力很強。
後來,我不再問他,我們去那裡好不好,我直接告訴他,我們今天要去那裡,因為我己經了解鄉下人的個性。每次出遊,父親都很開心,我帶他去大溪看神豬表演,父親是養豬專家,看到豬這麼聰明,自然樂不可支。帶他去野柳海洋世界看海肫表演,到石門水庫亞洲樂園玩,七十幾歲還坐雲霄飛車,他玩得多開心。
回鄉下看他,當他的聽眾,靜靜聽他講話,他就很高興了。但是主動邀他出去,他也很高興,只是出去一下,他就想回家。有一次,我到伸港找朋友,也邀他一起去,到八卦山參觀四面佛的廟,他都很高興。三哥調到中興新村服務,我開車帶他去中興新村,他高興得不得了。我知道,父親很寂寞,我帶他出去走走,比請他吃大餐來得高興,更能得到他的歡心。
每次在思親憶親的時候,我慶幸自己,在父親晚年的時候,能陪他出遊。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寶貴的記憶,我很珍惜地把它儲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