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08 22:11:17子健就是TK

一件小事

今日,我遇到這一件小事。其實真是小事一樁,至少我的同學朋友都這樣覺得,對我來講其實都是小事。但對最近情緒不太穩定的我來講,卻是「入木三分」。

今天整個上午都在準備我的講詞,在我旁聽的另一堂「國際關係」作台上報告,題目是「SARS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今次是純粹的友情客串,因為我們國關組找不到人,而我剛好有Space & Hobby去做,所以就被「借調」過去。我真的很緊張,事前找找看看了許多的資料,講稿也修改了好幾次,刪去的「廢話」差不多全文的四分一。

我的發言總算中規中距,沒有很差,也沒有很壞,至少大家都明白我講甚麼。從實際面看,我本來就是旁聽,分數又不會有什麼增減,也沒什麼心理包袱…講講中國大陸的地方主義之惡性循環、東盟又有會如何、區內國家發展不平衡…見到教授點點頭同意自己觀點,唸完就可以說句「謝謝大家」下台,絕對是一件Easy Task。(台灣人比較喜歡講「小Case」)

輪到對方的另一位同學發言,聽到一些不太全面的觀點,禁不住一點點的記下來…等到同學發言完畢,就舉手示意表示發問與質詢。我說:「我是有一個問題跟一個評論…剛才你講到中共現行的是專制極權,請問你如何解讀衛生部長跟北京市長被撤換的事件?關於東海艦隊的意外…這其實是中共從"俄羅斯"在2001年的潛艇意外而學到的教訓…」她沒有很仔細回應了我的問題,至於我的評論部分,她作了一個十分簡短的回應:「我聽不懂」。

全班因為這一個回應而哄笑著,我也要笑一下,因為我實在找不到下台階梯。

對一個本地生來講,「我聽不懂」就好像「I don't know what you mean」般平常,笑位通常在於有人講一大埋沒中心思想的廢話。對一個國語雖有少許口音,但總算可以溝通的僑生來講,「我聽不懂」的笑位就再不是針對內容,而是不清的口音。「我聽不懂」亦再不是笑話,而是可以Shame的訊息,一個讓我無地自容的「緊箍咒」。

事後,我問她聽不懂的是國語還是內容,我只有反覆說多一遍…

「"俄羅斯"是什麼…聽不懂?」

「"Russia"…」

「"Russia"…什麼?你是講"俄國"嗎?」

俄國?我所認知的「俄國」是莫斯科還有沙皇的那一個國家,之後1917年十月革命後叫「蘇聯」,再之後1991年蘇聯解體後出現一大埋過渡性名字,今時今日那個國家叫「俄羅斯」…我高中的歷史課本都是台灣的著作,難道是我錯誤認知?難怪我AL歷史科只得E。

「我聽不懂」對我來講的確是沉重,那一種Shocking不是「我不太清楚」跟「我聽不太到」所能夠比議。不太深奧的說話卻比千言萬語來得深刻,語言有時的確是一張峰利的刀。加上最近的情緒低落,我再次在人群之中迷失…

我笑,但不代表我快樂。




P.S. 我這篇文章不是針對任何人,亦不是要生氣。我想分享的是個人感受,希望大家可以體諒我的用意,並非負面與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