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5 22:32:08青年團契
心靈成長的五封信-成為不被淘汰的上班族
每天通勤上班,時鐘一過了下午五點,心中就暗自高興又可以領加班費, 你只是一個把身心和時間,單純賣給你的老闆、沒有自主性的上班族?
如果,你明天上班,老闆要你從今以後,不必到公司報到,每天在家裡工作,並根據你工作產生的附加價值來決定薪? 那麼你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水?
你看看區公所的職員,自己的窗口沒民眾來,就喝咖啡看報上廁所,每天做的事都屬於「消化型的業務」。如果這些公務員想提高工作的附加價值,大可以動動,「想想如何把資料檔案整理得更好找、更有秩序, 如此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創造型的業務」。
區公所的職員只是一個例子,今後在數位網路的時代,一通電話就能申請戶籍謄本或印鑑證明,消化型的業務將從我們的周遭消失。
現在,服務業人口佔日本總就業人口的六五%,這個比重將愈來愈高, 不久的將來,預期可升高到八0%,屆時,服務業的人力將出現三極化的現象。
如果,你明天上班,老闆要你從今以後,不必到公司報到,每天在家裡工作,並根據你工作產生的附加價值來決定薪? 那麼你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水?
你看看區公所的職員,自己的窗口沒民眾來,就喝咖啡看報上廁所,每天做的事都屬於「消化型的業務」。如果這些公務員想提高工作的附加價值,大可以動動,「想想如何把資料檔案整理得更好找、更有秩序, 如此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創造型的業務」。
區公所的職員只是一個例子,今後在數位網路的時代,一通電話就能申請戶籍謄本或印鑑證明,消化型的業務將從我們的周遭消失。
現在,服務業人口佔日本總就業人口的六五%,這個比重將愈來愈高, 不久的將來,預期可升高到八0%,屆時,服務業的人力將出現三極化的現象。
第一類型是「單純勞動集中型」,像在旅館鋪床單、清掃的服務生,或者是在速食店炸薯條的店員。有些白領階級看來外表光鮮,勝人一等,其實和漢堡店的店員沒什麼不同。
我曾經拿三百萬日圓到日本某銀行,哪裡的行員只會勸我存成定存,但當我拿到香港的銀行,他們卻很積極地詢問我這筆錢是否不急著用,想辦法幫我設計一套資金運用計劃。
日本的銀行行員,和只會炸薯條的店員是一樣的。
我曾經拿三百萬日圓到日本某銀行,哪裡的行員只會勸我存成定存,但當我拿到香港的銀行,他們卻很積極地詢問我這筆錢是否不急著用,想辦法幫我設計一套資金運用計劃。
日本的銀行行員,和只會炸薯條的店員是一樣的。
第二是「知識勞動集中型」,從事的是知識附加價值的工作,但以時間計算給薪,又稱「知識藍領階級」。
例如工程師,收入是第一類型的四、五倍以上。不過,如只會死記法律條文的律師、只會記帳的會計師、只會遵循教育部指示的教員,知識藍領階級,將來都可能被光碟CD-ROM取代。
在美國,已經出現一片只要九、八美元的光碟,叫做「Quicken」的家計簿,一般家庭不需要求助會計師,就能算清收支情況。還有一種叫「Family Lawyer」的軟體,囊括一般租約、離婚、遺書、保險的法律問題,省去大事小事求助律師的麻煩。這些套裝軟體的問世,預期將造成九0%的律師、九五%的會計師淪落成套裝軟體的操作員。
要避免不被軟體取代或淘汰,只有努力創造光碟提供不了的附加價值,例如活用套裝軟體,為顧客分析投A種保險有什麼利益,投保B保險風險程度如何等。
醫生也是,日本過去為了培育醫生,在每一縣都設立一所醫學院,現在實在有些供過於求,醫生如果只是開著門,消極地希望病人上門求診的話,遲早會關門大吉。
但是現代人很願意在「預防疾病」上花大錢,如果醫生從「醫病」轉變為「健康顧問」的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則是「知識白領」,以知識附加價值的成果來決定薪資,比第二類型的薪資收入差距別更大。
第二類型的電腦繪圖員年收入一千兩百萬日圓(約三百萬台幣),第三類型的知識白領的年薪,至少是四倍,甚至數倍以上。
知識白領必須和分布全球的工作夥伴,時常保持聯繫溝通,所以英文能力是必須的,而且要像好萊塢導演史帝芬史比柏一樣,會寫劇本又會製作,具備高度的多項工作能力。
例如工程師,收入是第一類型的四、五倍以上。不過,如只會死記法律條文的律師、只會記帳的會計師、只會遵循教育部指示的教員,知識藍領階級,將來都可能被光碟CD-ROM取代。
在美國,已經出現一片只要九、八美元的光碟,叫做「Quicken」的家計簿,一般家庭不需要求助會計師,就能算清收支情況。還有一種叫「Family Lawyer」的軟體,囊括一般租約、離婚、遺書、保險的法律問題,省去大事小事求助律師的麻煩。這些套裝軟體的問世,預期將造成九0%的律師、九五%的會計師淪落成套裝軟體的操作員。
要避免不被軟體取代或淘汰,只有努力創造光碟提供不了的附加價值,例如活用套裝軟體,為顧客分析投A種保險有什麼利益,投保B保險風險程度如何等。
醫生也是,日本過去為了培育醫生,在每一縣都設立一所醫學院,現在實在有些供過於求,醫生如果只是開著門,消極地希望病人上門求診的話,遲早會關門大吉。
但是現代人很願意在「預防疾病」上花大錢,如果醫生從「醫病」轉變為「健康顧問」的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則是「知識白領」,以知識附加價值的成果來決定薪資,比第二類型的薪資收入差距別更大。
第二類型的電腦繪圖員年收入一千兩百萬日圓(約三百萬台幣),第三類型的知識白領的年薪,至少是四倍,甚至數倍以上。
知識白領必須和分布全球的工作夥伴,時常保持聯繫溝通,所以英文能力是必須的,而且要像好萊塢導演史帝芬史比柏一樣,會寫劇本又會製作,具備高度的多項工作能力。
上班族要如何提升自己為知識白領?
第一,不做知識懶蟲
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你可以在上班時間動腦筋思考改進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充電學習。我認為從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是「魔鬼的十五年」,因為三十五歲的人大多進入公司有十年的年資,工作熟練之後,就不求知識上長進,只會汲汲於人際關係,自我發展停頓,進入魔鬼的十五年。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限,特別是公司的「職務規定」,有害於培養知識白領。公司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都不相信員工,把員工當小孩子看待。
例如出差費用定得死死的,啤酒、小菜都不能報帳,但如果報帳的員工判斷這些花費,對公司有貢獻,企業應該相信員工,授權決定。
三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單位,一個月電話費上限是一萬日圓,打完電話還要在規定的筆記本上,記入打的對方和時間。
還記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後院散步,總務部的人要我回座位。
「為什麼?」我問。
「現在是上班時間,」總務部的人回答。
「我在設計上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在清靜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說明。
「不行,請你在位子上思考,」總務部的人一臉不悅。
我一直認為,以遵循公司規定為最高準則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創造新的規則?只會鑽營、想辦法升遷的人,怎能站上無國界競爭的世界舞台?
第一,不做知識懶蟲
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你可以在上班時間動腦筋思考改進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充電學習。我認為從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是「魔鬼的十五年」,因為三十五歲的人大多進入公司有十年的年資,工作熟練之後,就不求知識上長進,只會汲汲於人際關係,自我發展停頓,進入魔鬼的十五年。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限,特別是公司的「職務規定」,有害於培養知識白領。公司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都不相信員工,把員工當小孩子看待。
例如出差費用定得死死的,啤酒、小菜都不能報帳,但如果報帳的員工判斷這些花費,對公司有貢獻,企業應該相信員工,授權決定。
三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單位,一個月電話費上限是一萬日圓,打完電話還要在規定的筆記本上,記入打的對方和時間。
還記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後院散步,總務部的人要我回座位。
「為什麼?」我問。
「現在是上班時間,」總務部的人回答。
「我在設計上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在清靜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說明。
「不行,請你在位子上思考,」總務部的人一臉不悅。
我一直認為,以遵循公司規定為最高準則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創造新的規則?只會鑽營、想辦法升遷的人,怎能站上無國界競爭的世界舞台?
第三,不要怕犯錯,要有勇氣重新開始
沒有失敗過的人和企業,想法僵硬,我認為三十歲前應該失敗三次以上。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被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導成害怕失敗、避免失敗。
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失去創新的能力。
看看電腦語言,二十五年變了五回,家電產品的功能更是一代超越一代。這些進步都是從否定推翻出發,經營手法又何嘗不是。我還有一個經驗,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如果當時我答應留在日立,就不會到麥肯錫發展。
五十歲時,我退出麥肯錫,稍後參選議員和東京都長,後來決定從此不參與政治活動,都沒有一絲「可惜」的心裡。
年輕人更可以重頭來,但決定的時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不能留後路,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第四,不挑工作
我在麥肯錫看過幾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個清楚的差別,成功的人不論什麼工作都不挑。不討厭、不選擇工作,不論什麼工作都積極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從中一定可以學習成長。
作者Razorback Chopin是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沒有失敗過的人和企業,想法僵硬,我認為三十歲前應該失敗三次以上。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被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導成害怕失敗、避免失敗。
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失去創新的能力。
看看電腦語言,二十五年變了五回,家電產品的功能更是一代超越一代。這些進步都是從否定推翻出發,經營手法又何嘗不是。我還有一個經驗,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如果當時我答應留在日立,就不會到麥肯錫發展。
五十歲時,我退出麥肯錫,稍後參選議員和東京都長,後來決定從此不參與政治活動,都沒有一絲「可惜」的心裡。
年輕人更可以重頭來,但決定的時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不能留後路,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第四,不挑工作
我在麥肯錫看過幾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個清楚的差別,成功的人不論什麼工作都不挑。不討厭、不選擇工作,不論什麼工作都積極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從中一定可以學習成長。
作者Razorback Chopin是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上一篇:心靈成長的五封信-你的時間在那裡
下一篇:砍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