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6 11:16:42tjuku

催生「國際醫療專區」是好是壞

名畫家 / 恩威                 主題 / 外星人刷牙

 

催生國際醫療專區

政府正積極籌設國際醫療專區並鎖定桃園青埔站附近一塊二十二公頃土地,馬英九總統昨主動宣示,台灣醫療法令必須鬆綁,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希望盡快鬆綁法令」。

 除鬆綁醫療法令,馬總統昨也提到,陸客自由行預定今年年中實施,將使觀光旅遊業務量大增。總統表示,南部觀光業者抱怨沒飛機飛小港,大陸觀光客都採「北進北出」,政府已著手研究,如何讓大陸觀光客「北進南出」、「南進北出」。

 馬總統主持三月底財經月報曾聽取政務委員朱敬一報告國際醫療專區方案,據轉述,國際醫療專區初步設在高鐵桃園青埔站附近,配合大陸「十二五」計畫,積極爭取國際醫療商機。朱敬一預估,若一切順利,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立法,「立法完成後才可設置國際醫療專區、興建醫院,但醫院一開門,病患也不會馬上湧入,算一算要兩年半後才能初具成效。」

 馬總統昨接見台南市醫師公會幹部時也提到,大陸、印度、泰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積極發展國際醫療,「我們也在擔心大陸,他們沒辦法吸引我們的醫院去,但可能會挖我們的醫師過去。」
 馬總統認為,台灣必須盡速發展國際醫療,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我們希望盡快鬆綁法令!」這是馬總統首度公開替國際醫療專區背書。

 不過,推動國際醫療專區仍有不少障礙,據轉述,總統府財經月報討論時,除
外國醫師來台行醫仍待法令解套,未來醫療專區若鎖定外國病患,甚至「專門服務大陸病患」,也引發兩極討論。

 此外,桃園青埔站附近土地,交通部有意規畫成立國際商務中心,未來土地如何利用,仍待跨部會解決,這些都列為本次財經月報討論重點。


說故事團隊志工在校分享體育競賽經驗

 

國際醫療醫院真能夠賺錢嗎(劉競明)

2011年 04月15日 馬政府信誓旦旦的要推動其國際醫療醫院,但是其規模只有200床,若只論病床數,大概比目前台灣署立醫院還差;只能說是一般地區醫院的水準?卻要花上納稅人新台幣20億元,對政府官員來說,數目不多。

然而若論及醫療經濟之規模效應時,以200床如何達到規模經濟的人才吸引與留用效應?

一家國際醫療院所,不能只靠別人支援看診及手術,卻無法訓練自己的人才,發展自家醫院的核心能力,豈能開創核心價值;又如何能夠達成病患口碑,造成優質的品牌影響力。

近日來各路媒體都是「一面倒」的「拍馬」,且「報喜不報憂」,大家都心中揣想著將來一旦醫院落成開業,必可鴻圖大展且賺進大把鈔票?好像獲利盈餘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如果國際醫療醫院虧本經營且不賺錢時,該怎麼辦?

開地區型的社區醫院,以台灣現況若無充足之病患來源,或經營得法時根本不能夠生存,哪能夠奢談賺錢呢!台灣在健保總額實施後,倒閉最多的就是「社區型醫院」。

或許無人可以推測在營運初期,或可有很多的大陸客人士為「病患」來源,以台灣的醫療文化與語言障礙,很難吸引到歐美人士;或許其到台灣會由桃園機場直接到附近另一家「世界級醫學中心」的國際醫療部門求診,馬政府的「國際醫院」在市場競爭機制之下,可有經營與管理策略更勝於此附近的「勁敵」呢?

這所國際醫療醫院最大的致命傷是:本身除醫務行政人員之外,核心醫療服務幾乎全靠外界,換言之,人才皆由他院借調及支援,那要如何發揮醫院的核心價值?

何況名醫來院兼職看診開刀,開好就走,「神龍見首不見尾」,哪能夠「視病猶親」呢?充分發揮以「病患及家屬為中心」之醫療服務呢?公司化經營的醫院,要看病患的口碑來遴聘名醫,但名醫價碼不一,衛生署如何規範其「漫天喊價」呢?

同樣的「一台刀」自費能否收取「不同的價錢」;能否收取名醫的「指定醫師費」,或「誤餐費」、「夜間與假日加成收費」等項目呢?

只顧營利反失民心

現在的健保法規及醫學倫理在這家「國際醫院」是否就不適用了?醫療品質與賺錢牟利如何兼顧?公司的董事會,是否會不顧病患的利益,用省錢的藥品、次等的材料或以名醫的「分身」來執行「幽靈手術」(指主刀者非名醫本人),而造成病患及其家屬主動送「紅包」的後果呢?這些「後遺症」似乎都會產生,未來的衛生福利部如何去規範與「思患預防」呢?

從醫療的可近性來說,住在附近的台灣人若想到該院找名醫看病時,是否會受到排擠?或被歧視呢?對於其所賺的錢將匯入健保總額,筆者認為:無甚作用,猶如杯水車薪!

因為開辦醫院既為興利賺錢,醫師就成為「朝九晚五」的兼差「準公務員」,對病患的「人民幣」或「美金」、「新台幣」遠比對「病患本人」要有興趣。各院人才不過是利用此國際醫院作為平台來賺錢生利,奢談研究及教學傳承?此當然偏離了正統醫學中心級醫院之「服務、研究、教學」的格局。

現在這些「醫院興建規劃師」都信誓旦旦的保證將來一定會賺錢?不過若考慮最壞的情境,到後來不要因為經營不善,而被附近最大的醫學中心接手或購併買下那才是笑話!

筆者最感動的一句話是,兩年前當筆者訪問蘇州昆山宗仁卿紀念醫院時,董事長夫人所說的:「我們的醫院雖然虧本經營,但是我們還是不惜成本,給病人用最好的藥,找兩岸三地最好的醫生給他們看病開刀,我們若要賺錢會從其他的關係企業去賺錢,而且賺得更多、更心安理得。」

準此以觀,筆者認為:當醫療變成營利化,將來只有「失敗」的份;絕對不會賺大錢!不僅不能賺錢,反而失掉民心,不可不慎矣!

作者為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暨醫療政策碩士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19636/IssueID/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