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0 10:23:54tjuku
植入藥物晶片--- 腦瘤免受化療苦
提到化學治療,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癌症(新聞、網站)患者虛弱的身軀,嘔吐、掉髮的種種副作用;不過,問世不久、專門用來治療腦瘤的「藥物晶片」,植入病人的腦部後,藉由緩慢釋出藥物來毒殺殘存的癌細胞,讓病人不必忍受化療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魏國珍指出,以往腦瘤基本治療方式就是先開刀,把腫瘤拿乾淨;術後再以伽傌刀、光子刀、X光刀做放射線治療,前教育部長林清江罹患惡性膠質細胞腦瘤後,就是用盡上述各種方法,可惜依舊不敵病魔。
經過醫界多年的研究,發展出許多治療腦瘤的化療藥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口服藥帝盟多(Temozolomide),及卡莫斯丁(Carmustine,BCNU)兩種藥物,然而,這兩種藥物只有三成的藥效可以穿透血腦障壁,進入腦內毒殺術後殘存的癌細胞。
所謂的血腦障壁是一種細胞層,存在於腦部的血液及腦部組織之間,能排除二氧化碳及身體製造的廢棄物,只讓氧氣與養份通過、進入腦部組織,卻會阻擋其他可能傷害腦部的某些藥物,以及數種有毒物質。
為了讓足夠的藥力可以穿透血腦障壁,患者必須口服高單位的藥物,如此一來,儘管腦部獲得足夠的藥力,但身體殘留的藥物也更多,各種副作用自然非常激烈,包括嘔吐、暈眩、血球減少、免疫力降低、掉髮等,讓患者痛不欲生。
「既然藥力難以穿透血腦障壁,不如將藥物直接放患部中!」魏國珍說,199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一種以有機物製成的晶片格立得(Gliadel),搭載卡莫斯丁,可以直接移植入腦內,持續釋放卡莫斯丁的藥力,毒殺腦內殘存的癌細胞。
據了解,藥物晶片每組八片,每片為直徑一公分的白色小圓片,化療藥就附在小圓片上;藥效持續三周後,晶片會自動融化。最初用來治療復發性的惡性膠質腦細胞瘤,2003年進一步用在原發性腦瘤,也有人嘗試用於治療肺癌轉移到腦部的案例。
儘管台灣尚未核准上市,但長庚醫院去年向衛生署申請專案進口,於去年七月迄今,共有六名復發性惡性腦瘤、兩名原發性惡性腦瘤患者接受晶片治療臨床試驗,預計要觀察兩年,才能客觀評估療效;但魏國珍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晶片幾乎沒有副作用,患者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