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9 01:23:35赫本迷

[浮聆]我讀中國作家

如果說我看很多翻譯小說,其實那都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真正讓我著迷的,是中國作家。

人是這樣的,愈貼近你的生活,愈接近你的思想的東西,
你才會去注意,
而虹影,就陪我度過了那段大學時期。
我只看她的小說,她的散文跟新詩我沒有碰。
這女人很有意思,幾乎每本小說的封面都放有她自己的照片。
她是天生的作家,我只能這麼說;
她的樣貌讓我想到三毛跟最近我買的散文作家鍾文音。
不過以女作家而言,虹影算是漂亮的了。
你如果仔細看這個女人,會發覺,她有超乎常人的自信;
眼神相當篤定也銳利。
她可是當代炙手可熱的重要作家,
虹影的名著<飢餓的女兒>,不但被翻譯成好幾種國家的語言出版,
並且讓她在英國聲名大譟,瞬間晉升為亞洲重量級作家。
家裡收藏了她的小說,只缺了一本<孔雀的吶喊>,
總覺得像在對岸那種經歷大時代的動盪不安,
才能寫出這些精采也經典的小說。
大時代的變動,創造了悲慘,也創造了故事;
親身的體驗,更是讓人刻骨銘心,
而我們卻幸運的只消坐在家裡或書店去想像那樣的情景。



虹影,是極端又強烈的;

虹影最擅長用性間接描述故事裡主角的心理狀態,
有時是渴望,更多時候參雜著一些哀愁。
例如上海王的主角—筱月桂,
前後跟著三個男人,丈夫、殺害丈夫的兇手以及她的情人,
虹影描述筱月桂跟這三個男人上床當下的心態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有的是懵懂的喜悅,有的是強烈的愛慕,有的是心計,更多的是無奈…

另一個作家讓我讚歎的是畢飛宇,
我看了他得最多獎的那本書<玉米>。
他細膩的描寫了女人的心理,
三姐妹們,時而勾心鬥角,時而相互利用,
漂亮的妹妹靠長相引誘男人,
攻心計的姊姊想盡辦法抓住他自己丈夫的心。
玉米的詳細內容有些記不得了,
看的時候應該是大四,
當我發現自己心境改變的時候,就會重新讀一些自己很愛的書,
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中國作家的作品,我依然覺得比外國作家筆觸更為細膩,
背後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也比較扣人心弦。
後來為什麼我都看翻譯小說了呢?
對,因為我沒那麼多時間可以思考,
工作很累之後,你會只想做很多不需動腦,
並且是一些比較歡樂或者是較附有娛樂價值的休閒活動。

此刻,我不但有時間,心境也比幾年前大有不同,
或者這時候年紀又大了不少的我,
能夠對那些故事有更深的一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