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31 18:17:03DAVID
不小看自己
美國的一篇研究指出,不管父母是自殺或是意外的喪親少年(約8~17歲),在經過三個月的會談輔導之後,們的適應情形,和父母健在的青少年的狀況一樣良好。這個研究指出,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是可以發展出面對悲傷的複雜反應模式的。
人在面對環境的當時,會有許多的潛能出現,這是在當時所無法想像的。
只是在當時要能有適當的引導,用適當和正確方式面對。而適時的尋找幫助自己的對象和協助的工具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要坐以待弊。
除非坐以待弊會使狀況變得比較好些。
在此時,大腦需要接受一些資訊以用來解決問題。如果這時有人給了這個資訊或是自己找出這個資訊,大腦有了將這些資訊重新組合的機會,問題的化解才會變成可能。(當然以前所提的「放鬆」也是一種方法)
一直重覆問題本身,也就是一直在腦海裡不斷的出現這個問題,而且只是原本的如實呈現,並沒有經過處理,或是讓大腦有機會去重新認識,只呈現問題和不斷的重覆問題本身,這樣的整個狀況就變成為了一潭死水,如同將魚養在死水中,希望它們能活得長壽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這樣魚是不可能活的好的。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和這樣的道理是類似的。
這個使自己入「迷」陣中無法突破的,就是在整個的情境中,只有自己或是只有自己的問題,此外再也見不到其他的了。DAVID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個例子可能你我都遇到過。
一個人在失戀的時候,他是聽不進「天涯無處無芳草」這句話的。在當時,就是堅信一定要對方不可,沒有對方,如同世界的失落,如同末日,如同生命的生機全失,沒有意義。不管旁邊的人再怎麼說,失戀的人可能在當時都聽不進去,因為除了對方之外,其他的人事物,在此時都是沒有助益的,都無法讓對方回心轉意,都是沒用的。
您看,在那個當時,旁邊的人勸當事人怎麼樣的看開,失戀的當事人似乎都沒有接收到這些資訊,似乎只有自己原本內在的聲音,「要他(她)回來」、「要他(她)回心轉意」,這句是不改變的。
如果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定會知道,就算想要對方能問心轉意,自己一定非變不可。對方已不喜歡目前這樣的自己,而失戀的當事人,可能會在要求對方喜歡或是看重目前的自己的思惟中打轉。而這種想法,就會如同將魚養在死水中還希望魚能活的好一樣。
其實也許我們可以允許對方不喜歡,不管以前是多麼的喜歡。這樣的允許,就會讓自己變成旁觀者,先這樣看一下自己,也許會騰出一些空間讓大腦好好冷靜的思考一下,或先抽離種不好的感受,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這樣,大腦就會重新學習。或者重新再學習。
那三個月後,或者就會如美國的那篇研究指出的,可以發展出不同的反應模式。或許這個創傷仍在,但己學會如何面對它了。
(後記:當局者----
魚啊!你為什麼不活呢?我明明就將你放在水裡了,我還讓其他的水不會來污染你,也不會打擾你,但你就不活,你就是不聽我的話。我該做不是都做了嗎?)
旁觀者---
你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現在一定覺得血本無歸,這種情況實在不好,你也很難過,除了這樣想,好像沒有其他的想法了,是這樣嗎?真的只有這種想法嗎?你只有這樣的價值嗎?……)
人在面對環境的當時,會有許多的潛能出現,這是在當時所無法想像的。
只是在當時要能有適當的引導,用適當和正確方式面對。而適時的尋找幫助自己的對象和協助的工具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要坐以待弊。
除非坐以待弊會使狀況變得比較好些。
在此時,大腦需要接受一些資訊以用來解決問題。如果這時有人給了這個資訊或是自己找出這個資訊,大腦有了將這些資訊重新組合的機會,問題的化解才會變成可能。(當然以前所提的「放鬆」也是一種方法)
一直重覆問題本身,也就是一直在腦海裡不斷的出現這個問題,而且只是原本的如實呈現,並沒有經過處理,或是讓大腦有機會去重新認識,只呈現問題和不斷的重覆問題本身,這樣的整個狀況就變成為了一潭死水,如同將魚養在死水中,希望它們能活得長壽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這樣魚是不可能活的好的。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和這樣的道理是類似的。
這個使自己入「迷」陣中無法突破的,就是在整個的情境中,只有自己或是只有自己的問題,此外再也見不到其他的了。DAVID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個例子可能你我都遇到過。
一個人在失戀的時候,他是聽不進「天涯無處無芳草」這句話的。在當時,就是堅信一定要對方不可,沒有對方,如同世界的失落,如同末日,如同生命的生機全失,沒有意義。不管旁邊的人再怎麼說,失戀的人可能在當時都聽不進去,因為除了對方之外,其他的人事物,在此時都是沒有助益的,都無法讓對方回心轉意,都是沒用的。
您看,在那個當時,旁邊的人勸當事人怎麼樣的看開,失戀的當事人似乎都沒有接收到這些資訊,似乎只有自己原本內在的聲音,「要他(她)回來」、「要他(她)回心轉意」,這句是不改變的。
如果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定會知道,就算想要對方能問心轉意,自己一定非變不可。對方已不喜歡目前這樣的自己,而失戀的當事人,可能會在要求對方喜歡或是看重目前的自己的思惟中打轉。而這種想法,就會如同將魚養在死水中還希望魚能活的好一樣。
其實也許我們可以允許對方不喜歡,不管以前是多麼的喜歡。這樣的允許,就會讓自己變成旁觀者,先這樣看一下自己,也許會騰出一些空間讓大腦好好冷靜的思考一下,或先抽離種不好的感受,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這樣,大腦就會重新學習。或者重新再學習。
那三個月後,或者就會如美國的那篇研究指出的,可以發展出不同的反應模式。或許這個創傷仍在,但己學會如何面對它了。
(後記:當局者----
魚啊!你為什麼不活呢?我明明就將你放在水裡了,我還讓其他的水不會來污染你,也不會打擾你,但你就不活,你就是不聽我的話。我該做不是都做了嗎?)
旁觀者---
你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現在一定覺得血本無歸,這種情況實在不好,你也很難過,除了這樣想,好像沒有其他的想法了,是這樣嗎?真的只有這種想法嗎?你只有這樣的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