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4 01:34:20尚未設定

評論:〈日曆日曆掛在牆壁〉—選自蘇偉貞《魔術時刻》

〈日曆日曆掛在牆壁〉—選自蘇偉貞《魔術時刻》

掛在牆壁上的日曆,說的不僅是時間的流逝、節氣的更替,更是馮老奶奶的日記,在丈夫外遇後,開始在日曆上寫日記,寫的是她的心聲,更樣一個無聲的抗議與哀悼,文中最特別之處就是馮老太太的日記,所呈現的方式,用的是一種像拼布的技巧,把三個故事拼貼在一起,一個是西蒙‧波娃在1947年到1964年間與美國芝加哥納爾遜‧艾格林書信內容,另一個則是選取沈從文《邊城》中翠翠的故事,再加上馮老太太自己所杜撰的虛幻世界,交織成一本本厚厚的日記資料本。

然而,此故事的主軸仍是馮老太太,其實是在寫一個婦女面對丈夫外遇,甚至外遇後被拋棄的丈夫,如小偷般的回家搬走貴重物品,的心情轉折,恰巧與上面所提的兩篇文章相配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比如說:「不久老太太為老爺擺六十大壽生日局,足歲才五十八。娘胎十個月...」而配合的段落是:「我親愛的納爾遜,你說要使感情死去不容易,對我來說也一樣,某種意義上。它永遠不會消失。現在我已安排了一個新生活,已確定無疑了,但是我對你的愛不只是一個回憶」文中向這樣的零碎的片段很多,而讀者像是個拼貼家,要把所有不同的意象拼貼完整,比如說,馮老太太在丈夫外遇後,將重心轉移到小孫女的身上,雖知道小孫女是外面女人的子嗣,仍愛;還有以西蒙的對話情書來表達她的心情,但是情書中不止出現西蒙寫給納爾遜,還有納爾遜的回信,不也說明老太太最終的希望,仍是丈夫的回頭嗎?還有《邊成》鍾爺爺與翠翠的情感不也相對於奶奶與小童(或說馮馮)的愛呢?也可以說是丈夫的替代品,總要有個東西填補心裡的空缺,否則,丈夫的離去不僅帶走了心,更帶走了氣......

對於作者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處理關於馮老太太精神死亡的段落,呈現出高妙的寫作技巧,以一個突然拜訪的親家母對於馮老太太仍活著的驚訝神情,與老太太神態自若的輕鬆不當一回事的強烈對比之下,有一種哀傷且爆笑的體會,如文中:「說著說著老太太站在門口一塊兒聽,話說多遍等於宣告老太太活著也是行屍走肉」「今天愛倫來家玩,看見我突然細聲尖叫,活像我已經死了。是的,有人死了,別人的生活因此改變。都說時候到了就會變,為什麼我從來不相信『變化』,生命中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譬如死亡。」這裡也看出老太太對於生命的絕望,千變萬變的事物,讓不變的傳統,逼入死胡同裡,悲哀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