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08:00:00Tinkle

中秋傳說知多少?先有月餅、嫦娥還是兔子?



今天是中秋節,有準備什麼應景的活動嗎?就中國民俗節慶中,中秋節可以是傳說最多的節日之一,雖然像春節等重大節慶也有不少故事,但中秋節總和月亮搭上關係,也就多了一些浪漫情懷,自古以來,不只文人墨客喜歡,民間也有不少傳說與活動。像是我們常聽到的月餅、嫦娥、玉兔…等等,他們會湊在一起並非偶然,而是逐一出現後,人們對中秋節賦予更濃重的意義,於是形成現今的中秋節。



【關於月餅】

大家小時候可能聽過朱元璋「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但事實上月餅在元朝以前就出現了。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而歷史上也記載,在商、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也是月餅的「始祖」。到了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等食材,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到了唐朝,民間已有專門從事生產的餅師,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



關於月餅,在唐朝的傳說有二:一是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歸來。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慶祝大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第二種說法是,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一起賞月,桌上放置各式糕餅,楊貴妃拿起其中一個帶餡的餅嘗了一口,發覺口感極佳,於是大為讚賞,遂問此餅何名,誰知,在座的無一人能叫出名字。然後又把做餅的御廚叫來,御廚竟然也不知其名。於是,唐玄宗與眾人同聲說道:「還是貴妃娘娘起一個名字吧。」貴妃低頭看看手中的圓餅,再抬頭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隨口便道:「就叫月餅吧。」於是便有了專為八月十五賞月時吃的「月餅」,「月餅」的名稱也在民間逐漸傳開。

而唐朝以後開始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豐富中秋的過節色彩。

 

那麼嫦娥奔月、玉兔搗藥那些故事又從何時開始呢?

 



【關於嫦娥】

一般我們印象中「嫦娥奔月」是在后羿射日之後的故事,這則民間傳說最早紀錄在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而嫦娥原本名為「姮娥」,到了漢朝,為了避漢文帝諱,改姮為嫦。

嫦娥奔月有三種版本,一種是嫦娥貪心偷吃靈藥;一種是后羿貪心,嫦娥為了阻止他而吃下靈藥;還有一種是比較少見的版本,是一名叫做篷蒙的人,拜在后羿門下學習射箭,得知后羿得到靈藥而起了貪念,假裝生病留下,趁著后羿不在去偷靈藥,結果被嫦娥發現,嫦娥為阻止他,情急之下便吞下靈藥。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和人的貪念有關,有人說嫦娥奔月是愛情故事,我倒覺得像是警世寓言,一個人的貪念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受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別人,再對照中秋節的「團圓」氛圍,更有反諷意味。

 

至於為什麼玉兔常和嫦娥一起搭配,好似玉兔是嫦娥的寵物一般,其實一開始他們倆並沒有搭在一起,而是兩則不同的故事。

 



【關於玉兔】

有關玉兔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民間也有流傳一個傳說,狐狸、猴子、兔子是好朋友,皆被一位隱士收留,有一年旱災,不只食物難尋,隱士還病倒了,狐狸、猴子、兔子分別去找食物,忙了一整天回來,狐狸與猴子都有帶食物回來,唯有兔子沒半點收穫,兔子很難過,便對隱士說:「我沒帶食物回來,你就吃我的肉吧!」然就縱身躍入烈火中,這時天上的神仙大受感動,救了兔子並送到天上月宮成仙,便成了玉兔。很確定的是,玉兔到月宮的時候,並沒有嫦娥,所以是先有玉兔後來才有嫦娥。

 

那麼玉兔為什麼要搗藥呢?其實在日本和韓國也有相似傳說,只不過玉兔是在月亮上搗麻糬(笑),而中國賦予玉兔「搗藥」這個工作,和古代修煉金丹、長生不老、升化成仙的風氣與觀念有關。相傳玉兔拿著杵,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而在道教中,玉兔常常與金烏相對應,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調。

 



由上述整理下來,依時代先後來看是玉兔>嫦娥>月餅。的確,玉兔和嫦娥是神話傳說,而月餅已牽涉到民生飲食及民俗慶典活動,這樣的先後順序是可以理解且能說得通的。

 

其他中秋傳統像是吃柚子,是台灣等部分地區的過節方式,並非古時流傳的通用習俗,雖然中國在春秋戰國已有種植柚子的記錄,但並沒有和中秋結合一起,頂多是恰逢時令的產物,後來因諧音「遊子」、「佑子」或「有子」而賦予意義,但也沒有確切的記載與相關故事傳說。而烤肉更是近幾十年來的商業炒作,自然也就沒什麼緣由了。

花花 2020-10-01 15:27:37

謝謝分享 http://www.yctbu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