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年&閏月的神祕傳說
2020年既是閏年(有2月29日),又有閏月(閏四月),無論以東西角度來看,都是如此特別,因此又被稱為「雙閏年」。無論閏年或閏月,用意都是要彌補時差,不過閏年是每四年一次的規律,閏月倒沒有特別哪一年,但大致上也是每隔二到三年發生一次,基本上會以「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這樣推算。
由於地球公轉不是剛好365天,而是大約365.25左右,因此為了配合自然規律修正曆法,產生了閏年。至於閏月雖然也是修正時差的功用,但「此閏非彼閏」,它和閏年的意義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根據月球繞著地球運轉的時間,閏年則是以地球繞著太陽運轉的時間,所以閏年一次才增加一年,閏月卻一次增加一個月,而且先秦時代有所謂的「十三月」,把閏月放在年末,但後來伴隨著二十四節氣加入曆法,閏的月份便不一樣,也不是按照一二三四月的順序,比如2020是閏四月,前一次的2017年則是閏6月,大抵上以年中月份(三至七月)會較常出現。
閏年與閏年都打破了人們平時的運作,這些不同也令人產生一些特別的傳說。當生活中「不一樣」出現時,總會有人說好或不好,因為一般人不太瞭解,就更增添了神祕色彩,各種傳說油然而生,例如希臘人會在閏年避免結婚,因為認為在閏年結婚運氣不好;義大利也有不少警告世人別在閏年計劃人生大事的諺語;俄羅斯也有閏年會帶來更多反常天氣與風險,以及豆類植物會生長不好的傳說;蘇格蘭亦認為閏年不利於農作物或牲畜。
但在英國卻流傳著「婦女求愛日」的習俗,讓婦女可以在這一天擺脫世俗的規範,大膽示愛求婚,若男性拒絕的話,可用用1英鎊作為象徵性的「贖免」,或以綢緞衣服贈給「傷心的女方」。
另外占星學家認為,在2月29日出生的孩子有不同尋常的天賦,因此被稱為「跳躍者」,2月29日也被稱為「跳躍日」(Leap day)。
而閏月在古時也被當成不吉祥的象徵,例如閏月出生的孩子命硬,會剋父剋母,當然這樣的說法太過偏頗無邏輯。在台語裡則有一句「三年一閏、好壞照輪」,指的是好運、壞運輪流轉,閏月之年就是轉換、變換的時機。而在台灣習俗中,嫁出去的女兒要在閏月之年,拿豬腳麵線來為父母延年益壽(傳統觀念上,嫁出去的女兒和閏月一樣是「多出來的」),可選擇在閏月十五日前,或是父母生日前皆可。
另外還有送鞋襪給父母的習俗,有所謂「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這樣的說法,甚至一些地方還特地講究鞋面要帶有紅色,以利驅邪求吉。
中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光是江西就有不同習俗:撫州一帶,已婚女兒要送母親一隻銀手鐲,為母親祈福平安;但在玉山一帶,反而是娘家送女兒雨傘、蕉扇,代表娘家是女兒的保護傘,並祝女兒早生貴子,為夫家招財,財丁兩旺。而福建等地則是請出嫁女兒回娘家吃閏月飯,若父母不在了,就由兄弟請。除了閏月飯,有些地方也有喝閏月茶的習俗。
每個習俗或多或少與民情有關,而人們總是希望趨吉避凶,像是「跳躍者」的說法,或是閏月祝福,這樣好的做法,才能真正能讓自己與他人更好,並非一昧的害怕、排斥,自己嚇自己。
2020年確實是頗具改變的一年,我倒覺得所謂的「閏年」、「閏月」,除了是調整時差,其實也是暗喻我們的人生步調應該去檢視、調整,通常三至四年也會經歷一些人生變化,光是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就很不一樣了,趁著迎來不一樣的年份,也讓自己重新規劃、調整,轉換不一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說不定就能創造出更特別的人生。
hamer:http://www.hamertw.com/shop/h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