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08:00:00Tinkle

你是「照顧」孩子?還是「教育」孩子?


【如果只會「照顧」孩子,孩子很難學習到什麼,最後變得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

說起「教孩子」,感覺是關起門來自家的事,家家也有自己一套家規家法,而坊間也有各式親子教育書籍,網路上相關報章更是多如牛毛,隨手拈來各家論調五花八門,最近有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挺熱門的,它也是由一本描述真人真事的書籍改編,內容講述很多親子之間的問題,從中不難發現,其實很多的問題,源自於一開始父母的心態。

親子問題百百種,我也曾寫過各式文章點出一些家庭問題,然而這些不光是講別人,而是也從我原生家庭去做覺察、探討,我發現一個滿嚴重的問題,不只在我家發生,而是很多家庭(尤其是身為媽媽)會發生的,就是很多父母覺得要盡當父母的責任,卻不懂如何教育,甚至以為照顧好孩子就是盡到責任,其實遠遠不夠,所以等到孩子發生問題(可能孩子變壞了,或與父母疏遠了),還是不知所以然,只能怨嘆自己吃力不討好、罵孩子不懂事、說自己命苦之類的消極負面的做法,當然這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就是心態的不同。有一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甚久,說的是美國(西方)媽媽與中國(東方)媽媽,前者是讓孩子繞著媽媽轉,後者是媽媽繞著孩子轉;前者讓孩子將父母當模範去學習,後者讓父母忙著團團轉,結果事倍功半,甚至變成「直升機父母」。我覺得這充分說明了「教育」為主與「照顧」為主的不同。

【身為「教育者」的父母,會成為孩子學習的典範】

就拿我自家母親來說,她就是典型的「照顧」型,她很能幹,會勤儉持家、會賺錢也會照顧孩子,可以說是入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可是她只會做「照顧」孩子,即使她自認為照顧得無微不至,可是她卻無法走入我們家任何一個孩子的心,不是我們不體諒,不是我們不孝順,除了哥哥明顯變壞之外,弟弟還算是規矩,我是進階的自立自強,其實我後來看懂了,以我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我們還能這樣長大,他們真的要感謝我們這麼乖,因為我父親是都不管的,他只管賺錢養家,孩子犯錯就打罵解決,永遠只出一張嘴,所以後來我們家孩子沒一個想尊重他的(不要說尊敬了,連尊重都不想給他,因為他也從來沒有尊重過我們);母親雖然做很多事,她的辛苦我們也看在眼裡,我也曾心疼她辛苦付出,痛恨父親的無情和哥哥的不懂事,但後來我也看出端倪了,因為母親自己就沒有做到自愛自重----一個不自重的人,別人怎麼會尊重他呢?母親或許覺得她犧牲很多,但她那種犧牲是對人沒什麼幫助的,比如說我們都成年出社會了,她還會在弟弟要洗澡前幫他拿要換洗的衣服,而且弟弟若不想穿那些衣服,媽媽還會唸他(這點弟弟親口向我抱怨過,他真的很討厭母親為他做這種事),當然不只是衣服,總之從頭到腳,只要是在家裡發生的事,若是不如她的意,她就會指責你一番,哪怕其實你沒有錯,只是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也會是如此,因為我就是從小被她否定到大的,所以我很理解弟弟的感受。哥哥就更不用說了,他會變壞的原因,更是直接說「覺得家裡沒有溫暖」,我想這是很多父母在面臨孩子「變壞」所聽到的答案吧!

首先,一部分的父母會惱羞成怒,一部分的父母會走悲情路線,說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養這麼大,居然忤逆父母。說實在的,什麼叫做「忤逆」?我覺得這個詞很老套,是專制時代的產物,與父母意見相左就叫「忤逆」嗎?還是不願聽從父母的意見就是「忤逆」?我覺得沒有一定說要聽誰的,而是看哪個決定才是對雙方比較好的,也許可以選A或B,也可以彼此折衷選擇C,這些沒有標準答案。這些觀念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是一個立志成為「教育」孩子的父母,就一定要知道;反之,如果只是覺得把孩子「照顧」好的父母,或許不覺得這個重要。像我的父母就不覺得重要,所以他們的做法偏了,家庭與親子關係也就偏了。到頭來,我覺得我媽當女傭或褓姆可以接近一百分,但當一個母親,她可能是不及格(至少在我們三個孩子心裡是不及格的),因為她只懂得當一個照顧者,卻不是一個教育者。

【一個母親對孩子產生的功用與影響,與一個女傭/褓姆的功用與影響是大大不同的】

當然,所有的父母都是當了父母的那一刻,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我們也不用要求人人當完美父母,但一個人一定要有求進步的心,而不是抱持著「反正沒人是完美的,那我就繼續維持原樣」,如果你的起點是60分,當了30幾年的父母,在無數的磨合與各種經驗下,總會進步到70、80分吧!又或者起點是30分,真的用心努力,好歹也會50、60分吧(一年進步1分不為過吧)!但是心態決定行動,一個人一直不改,不見得是能力不足,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根本沒心想做,或者是沒那麼想要做。

也許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我也想呀,可是喔…」然後理由一大堆,理由與真實困難的分水嶺在於:一個是操控在自己手裡的,是自己可以改變的;一個是關鍵在於別人,對方不改就真的沒辦法。這兩種情形都會有,沒有「人定勝天」這種事(事實證明,這句成語是錯的,原句應為「人定能勝天」,只是以訛傳訛變成這樣),但依社會常態來看,大多數就是心不夠定,沒有一定的決心,所以事情才不成。如果做父母的真心意識到:「原來這對我的孩子影響這麼大」或是「我真心想為我的孩子好」。我想應該都會樂意學習並精進自己,因為真的很想達到那樣好的結果啊!當然會盡力去做。

曾聽過一句話:「如果目標是錯的,再努力也是枉然,因為結果終究是不好的。」所以一開始端正自己的心意有多重要呀!而你怎麼知道怎樣是正確的呢?想想自己求知求學的時候吧(不是死讀書背多分的模式喔),當我們知道一件事時,一開始會相信,但我們會在生活中應用時(也許是和別人談論,或是在行為上實踐)去一再驗證,如果結果不如預期,我們會想到底哪裡錯了;如果結果一致,我們就會更深信這是正確的。我們不會一次定江山,因為我們的生活會一直過下去,每一次事情的發生,就是在考驗自己的觀念與做法是否正確,是要修正還是要堅持,人生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身為父母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當老師也是如此。
「歡樂家庭」的圖片搜尋結果
【和諧的親子關係源自於正確的心態】

其實,老師明顯就會把自己當「教育者」,孩子會自然把自己當「接收者」,那父母呢?你是當「照顧者」還是「教育者」,我覺得兩者兼具,因此父母的責任十分重大,但嚴格來說,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照顧」的比重也會遞減,而「教育」的比重反倒增加,但父母有沒有做這樣的調整呢?如果你覺得孩子長大了怎麼就變得不乖了,有時候其實是因為你沒有跟著改變、調整,孩子進步了.你卻沒有跟上,才造成這樣的落差。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父母是一條辛苦的路,沒有人當得多輕鬆,既然都要付出,為什麼不選擇真正對孩子好、對自己也好(有好的結果)的心態與方式呢?如果是新手爸媽,一開始不知道,在努力摸索,沒有關係,就如同在職場上,剛到新的職位,也是需要摸索的,但如果你做了10年、20年甚至30年,還是沒有進步,這就說不過去了吧,但父母這個職務不會被炒魷魚,可是你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必定不好過,這對彼此來說都是折磨。有時候可以直接與孩子溝通,你的做法與用意,孩子感受到了嗎?他覺得如何?有沒有什麼想法?雙方一起來討論。不見得家家都要來開家庭會議,但親子間溝通的機會,父母真的要多主動一些,這樣孩子才會敞開心房,知道父母是願意傾聽與溝通的,而不是「我給你,你就給我接受」,我想這樣的方式,比較能導到雙方都好的結果,也能達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