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12:00:00Tinkle

演戲:編織一張人際網

每學期演戲,三國班總是演出與眾不同的主題:三國故事。三國故事題材多、變化多,演起來各有各的趣味。

延續上次「贏」的真義,讓孩子們套入演戲的學習中,實地去理解什麼才叫做真的「贏」,唯有透過團隊合作,才能理解,因為「贏」,絕對不只是個人的事。在更早之前,班上就分為四組:互助(諸葛亮、周瑜、龐統)、相仇(關羽、孫權、黃忠)、制衡(趙雲、孫尚香、袁紹、曹植)、領導(張角、張魯、袁紹)。除了讓孩子們理解三國人物的關係,也讓他們重新思考人際關係的形成與變化,記得上個春季班在做完三國志占卜後,我們班的「曹操」對「劉備」說:「我們要當好朋友!」著實有趣,他們在理解之後,還想自己創造,那張屬於自己的人際網,讓它變得更有意思。

這學期,我也是如此期待這些孩子,「互助組」,我要他們別糾結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節中,互相幫助才成就了輝煌的赤壁之戰;「相仇組」的孩子一點也不「相仇」,但我讓他們理解其中關鍵----關羽,為何會造就自己這一張人際網,還要身為「關羽」的奇賢每次上課都要主動帶著笑容對班上任一個同學說一句話,為自己創作一張新的人際網;「制衡組」很平衡,他們不搶NO.1,但也不退縮,但相鄰的「領導組」卻也是如此,沒有人強出頭的感覺,也許他們覺得領導人需要一種風範吧!

演戲,從一開始劇本討論時,就可以看出每個人的特性,當組員重新打散,只分成兩組,讓他們去調適團隊運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考驗他們如何達成共識,讓每個人都「贏」。此時每個人都發揮不同的特性,比如其中一組,就由孫權(義杰)和袁紹(翔仁)起頭,黃忠(士軒)很配合的舉手:「我要當小兵。」諸葛亮(昱呈)就當人民角色(這一組唯一有平民經驗的就是諸葛亮了);另一組比較安靜,龐統(菖恩)在出謀劃策,趙雲(俊澍)和關羽(奇賢)一馬當先當主角,第二次再討論時比較積極了,連張魯(青宜)也一同成為參謀,大家也兜起來了。

這次劇本有趣的地方是,三個不同的戰爭,包含不同的人際關係:黃巾之亂凸顯人民,赤壁之戰凸顯軍兵,荊州之戰凸顯國家;一個是上下關係(皇帝與人民),一個是平行關係(同事),一個是對立關係(兩方勢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立場,慢慢產生依存或衝突,但最後如何好好收尾,就得看每個人的智慧了。

 

☆黃巾之亂

背景:貪心的皇帝到民間搶奪人民的食物。

細節:人民傷心又生氣,於是決心起來反抗,組成黃巾軍,準備奪回自己失去的食物。

變化:匆匆組成的黃巾軍,沒有經過策劃和訓練,一下子被官兵打倒了。

結論:生氣讓人昏頭,冷靜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草船借箭

背景:兩位將軍奉命造箭,但卻發現箭的數量不夠。

細節:周瑜幫忙出主意,要他們用「草船借箭」的方法,自己卻偷偷去買宵夜,兩人一氣之下,要周瑜說到做到,便把他綁在船上去借箭。

變化:對岸的曹軍一看是周瑜,奮力發箭,周瑜在箭雨之中不得動彈,嚇得大叫卻讓曹軍更害怕,引來更多的箭。

結論:曹軍把所有箭都射來了,仗也不用打了,兩人在慶幸時,發現周瑜也中箭死了。

 

☆大意失荊州

背景:蜀吳交戰,一方派關羽,一方派呂蒙。

細節:關羽威震天下,呂蒙率領的吳軍打不贏。

變化:孫權叫人去將關羽的武器偷來,讓呂蒙拿去對抗關羽,關羽失了自己的武器,又反被自己的武器所制,一下子情勢逆轉。

結論:在關羽後面的援軍一看情況不對,紛紛掉頭逃走,關羽感嘆部下的不忠。

 

        三齣戲是有意思的,只是在細節上可以再放大,太快結束反而凸顯不出心理上的變化,使得結論不夠有力,這是可惜的地方,但也讓我們知道,所有人際的經營一如戲劇,要有力量必須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匆匆一瞥無法深刻,當所有連結整理起來,我們編織的不只是一張人際網,也是一篇篇動人的人生故事。

上一篇:同心芙蓉花

下一篇:古今詩生活

丸子 2011-12-16 11:18:33

這次劇本有趣的地方是,三個不同的戰爭,包含不同的人際關係:黃巾之亂凸顯人民,赤壁之戰凸顯軍兵,荊州之戰凸顯國家;一個是上下關係(皇帝與人民),一個是平行關係(同事),一個是對立關係(兩方勢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立場,慢慢產生依存或衝突......
-->
好精采的分析啊,雯婷老師把孩子們的戰爭劇本分析得好有意思呢!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1-12-16 11:00:41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圖片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熱門圖片,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熱門圖片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圖片,加油!

小蟹子 2011-12-15 19:12:45

哈哈
早上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