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行動
我們常問孩子: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想了之後,方法才會出來,少了想法,就如心中少了指標,茫茫然不知所措,當我們思慮清楚,想法明確,心態就被確定下來,接著便進一步的展開行動。心態決定行動,這是一種因果關係,生活中大小事,幾乎都是這樣形成決定的。
這陣子無論在家裡或在創作坊,從談十二年國教到現在教育政策,在「零體罰」、「反霸凌」的口號充斥下,不禁讓人思考:這些事絕非一朝一夕形成,到底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心態」,而造成這樣的「行動」?
孩子是被教育出來的,不是從學校開始教育,而是一出生就不斷接收與學習身邊所有的一切,包括父母、兄弟姊妹、鄰居、老師、同學……等等,甚至電視、書籍,人事物都是學習的對象。當所有線索匯聚而成一個念頭,慢慢的形成力量,而這個力量必須有適當的展現方式,才能有正向的改變。至於是什麼方式,因人而異,這也是要經過學習與嘗試才能確定的。
教育不止是技能的授予,或是強制的管理,我們說孩子是捏塑出來的,其實是捏塑他們的心,內在的影響力會大過外在的制約,但也不是說外在的制約不重要,兩者相輔相成,才有好的效果。要嚴格管制,還是要自由嘗試,那個邊界究竟在哪裡,我覺得是看教育者以什麼心態看待教育,就會用什麼的方式去實行。
自我國小六年級以來,我們這一屆背負者「末代聯考」與「實驗白老鼠」的角色,隨著教育政策搖擺不定,學校與家長之間也出現不少爭執,甚至還出現「跑班」的現象,我們都戲稱這是「世紀末的怪象」之一,這也是因為當時校長內心也是搖擺不定的關係。
相對的,在我家附近有一所奇異的私立學校,是以軍事化管理聞名,學費固然驚人,且入學還必須簽切結書。平時上課情形外人並不清楚,但可以看到他們認養街道的工作執行,它並不像一般學校那樣一群學生掃外掃區,而是每天輪派一位男學生與一位女學生清掃;另外還要在門口站衛兵,也是指派一男一女,男學生還拿著木棍,形同軍人的步槍,若有師長、來賓等人經過,還須舉手敬禮,就如憲兵一般,也不准談戀愛,當然也不能出現情人節送巧克力的舉動。
這件事聽來嘖嘖稱奇,與現在所倡的教育方針大相逕庭,但它施行已久,也有許多學生,甚至也得到家長的支持。其實這所學校重視的不是升學率,而是基本的「服從」與「合作」,聽說校長是軍人出身,也難怪如此了,而在這樣的訓練下,他們的學生看起來都很自律,應該也能做到「負責任」和「團體感」,不過有沒有「說好話」就不清楚了。
一件事情可以由不同層面切入,所看到的景象與理解也會不同,當我們的心態一固定,就會在行動表現出來,生活上是這樣子,教育也是這樣,一如創作坊的宗旨。當讀到《先知》裡的「一片孤葉,不會沒有經過整棵樹的默許就枯黃;一個人胡作非為的背後,多半得到大家隱匿的允諾」我也在思考「邊界」的設定,到底什麼才是好,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人」就是這麼活、這麼獨一無二,又豈能用一種標準歸類呢?
我的收支簿上寫著一句話:「想很多事情,倒不如仔細去做一件事情來得有成就感。」無論想得再多,不如凝視每個孩子的特點,給予不同的幫助與訓練,「行動」可以明確看到改變,也能進一步看到未來可以走的路。當我的心態如此確信,行動就能無時無刻的展開。
上一篇:向有「料」的地方走去
廠長發現:「雯婷無論到哪裡、看什麼,都把日常一切『創作坊化』。」
真的耶!看這些字句:
這所學校的學生看起來都很自律,應該能做到「負責任」和「團體感」,不過有沒有「說好話」就不清楚了。
哈哈哈~
心態決定心動
也要像台長一樣
確實執行
不然
很容易
就成為空洞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