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09:09:16Tinkle

我們這樣看三國





  這學期三國班的孩子都是在創作坊演過戲的舊生,對於「演戲的意義」,他們各自下了定義,無論是說「學習合作」,或是認為「可以和大家一起完成作文」,還是「讓自己在更短時間進行腦力激盪、並且組織統整的練習」,我高興的是,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所認定的意義,這樣才能真正享受演戲。

然而我一直擔心的是,比起天馬行空的小小孩,大孩子的想像力往往會隨著年紀慢慢消失了,尤其歷史三國班,雖是「歷史」,但不斷強調「讀出自己的味道」,也從各種觀點、角度去看歷史,我不希望孩子們照本宣科,我們並不是在演「歷史」,而是演一齣具有創意與心意的好戲。

一開始,我並沒有叮嚀演戲要如何如何,而是要孩子們從三國人物中,去看看那些在歷史洪流的沖刷下,而被留下名字的名士們,他們雖然都是名士,有的人有100分的評價,有的人卻只有50分,甚至30分、10分……,差異在於哪裡呢?那些名士自然有「創作力」,像禰衡能說能文,劉表身為皇族八俊,但他們少了「品格力」,以致評價不高;相反的,沒有「創作力」,就不能在亂世中創造出一片天地,所以「創作力」與「品格力」兼具,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三國班的孩子有的活潑、有的害羞,就像三國亂世之中有各種不同特質的人才,雖然性格才能皆異,但有一個共通點是我很喜歡的───笑,他們都很喜歡笑,也常常笑。在上課時笑、在討論時笑、在演戲時也笑,即使在樓下等待也帶著笑。一笑百慮忘,讓原本的緊張不安一掃而空,連安靜的孩子也被感染了,輕鬆快樂才能寫好作文,他們在這樣的氣氛下,演出屬於他們的特別戲劇。

以三國為題材,這些有團體感的孩子,第一場「深謀對戰」,不約而同都有「曹操」的角色;下一場則是速戰速決,每一場趣味十足,笑聲連連。

 

赤壁之戰

背景:魏與蜀、吳對戰,為求公平、環保,找來裁判,以水球比賽方式互相攻打。

細節:蜀、吳兵力較弱,魏軍逐漸占上風。

變化:裁判看不下去,而加入戰局,幫助劉備,曹操覺得不公平,於是找人(觀眾)助陣。

結論:因為裁判的專業,與臨時上場的觀眾形成對比,曹操慘敗,只好撤退。

現代版的「赤壁之戰」頗具創意,加入現在社會所關注的元素,的確是「創作力」與「品格力」的結合,也使戰爭轉化為如同運動會般的竸賽,增加趣味性。在討論中還有個小插曲,當這一組討論得沸沸揚揚,馨語突然抬頭,一臉茫然的問:「老師,怎麼辦,我懷疑我們有代溝,她(蔓菁)說的我都聽不懂,是不是我年紀大的問題?」我立即問一樣身為國中生的詠承:「詠承,那你聽得懂嗎?」帶著鎮定神情的詠承,沒想到卻搖搖頭。頓時我只能對孩子們說:「這是你們這一組的問題,你們得一起解決,把話說得清楚、簡單一點。」想到之前三國班寫的〈聽話與說話〉,箇中滋味油然而生呢!

 

草船借箭

背景:曹操想要攻吳,請人找魯肅密謀,卻想不出對策,於是找了諸葛亮。

細節:諸葛亮建議用箭,曹操便要魯肅造箭、諸葛亮造草船。

變化:曹操擔心攻吳不能一舉成功,於是找了周瑜當間諜,沒想到卻失敗,諸葛亮被怪罪,一氣之下反而轉為助吳。

結論:吳國反攻,曹操兵敗撤退。

這組只有予綸一個女生,原本不是很情願演曹操,但是上台後卻比其他三個男生演得還入戲,這也是這齣戲的「意外變化」吧!

 

連環計

背景:劉備送戰書給曹操,並準備兵馬,即將開戰。

細節:曹操一怒之下,派大軍攻打,劉備為求勝利,向天請東南風。

變化:曹軍的船艦一至江上,被風神(觀眾)一吹,船翻了,士兵全落入海中。

結論:曹操出師不利,只好撤退。

這一組人數最少,面對兩個「嬌羞」的小喬,君豪一開始也手足無措,最後還是一攬重責大任,主動定出題目,完成屬於他們的「作文」。

 

空城計

背景:蜀軍缺兵糧,諸葛亮派人去魏軍竊取兵糧。

細節:好不容易得到兵糧,卻聽到司馬懿大軍來襲。

變化:諸葛亮不派軍隊出馬,而是自己在教人數學,司馬懿懷疑的問:「一加一等於多少?」諸葛亮卻回答:「我怎麼知道。」

結論:教人數學卻不懂一加一的答案,怎麼會有這種事呢!司馬懿認為有詐,於是慌忙撤軍。

古今元素融合,趣味性十足,蔓菁最為入戲,一改諸葛亮的謹慎穩重,反倒呈現俏皮機伶的感覺,這樣的顛覆,倒也十分恰當。

 

桃園三結義

背景:劉、關、張三人在桃園裡結義。

細節:算命先生出面阻止,並斷言三人不可能如誓言中「同年同月同日死」。

變化:正當雙方爭執時,出現一名刺客(觀眾),三人同時喪命。

結論:算命師一看結果,想到自己一世盛名竟破功,羞愧倒地。

這是三國故事的常用主題,這組也用大膽創新,把重點轉移到算命師的預言上,令人耳目一新。

 

張飛伐吳

背景:張飛聞關羽兵敗被殺,帶兵前往伐吳。

細節:張飛要求部下將一大堆任務做好,否則他睡醒後要鞭打他們。

變化:甚為恐懼又不滿的部下,於是趁張飛熟睡時持刀一砍,沒想到刀子一碰到張飛如銅鐵般的身體竟然斷了,把部下都嚇壞了。

結論:毫髮無傷的張飛睡醒後,不知情的詢問部下進度,得知完成後十分高興,還稱讚部下並邀他們一同吃飯。

這原是蜀軍伐吳的一小段場景,卻被放大,並以和平收場。取材特殊,情節簡單又有趣。
秋芳老師 2010-11-18 10:08:35

「創作力」與「品格力」兼具,是完成任何事的最重要的關鍵!

三國班的孩子們,好厲害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