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9 07:04:14Tinkle

字音字形的意義

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了解背後意義,才會感受並創造價值。無論人、事、物,沒有細心觀察,用心停留,就會像過眼雲煙一樣,什麼也留不下。一開學就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創作坊的「創」就是指我們的記憶倉庫──頭腦,我們記得生活中很多事情,才會有材料,用來寫作文、說故事。如何容易記得,就是放入感覺,只要多一點感覺,腦海中就多一點印象。

字音字形,就是一幅幅圖畫,表現生活的縮影,從字的形狀、聲音,瞭解我們身處的世界如何演變。有些字特別的有趣,在介紹團隊時,講解「羽」豔、「秋」芳、「秀」芝、小「君」,這些字串組成有趣又有意思的故事,我的(也是依雯的)「雯」,我把它賦與「像文字一樣漂亮,又具有力量的彩色雲」的意義,我自己是很喜歡的。當老師這樣看自己的名字,孩子多少也會注意到自己的名字,並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名字的意義,像易達的「凡事容易達成目標」、黃薇的「微風中的草,幸福溫柔又堅強」、博謙的「博學多聞也要謙虛」、子瑄的「用心琢磨,變成像玉一般珍貴的宣紙」,多麼可愛有趣的思維。

瞭解「字」,讓我們變快樂;文字,是我們的表達工具,也是我們耕耘人生的材料,只要我們擁有文字,每個人體內有一個小小的文學夢工廠,就能讓它發光發亮。

就如馬奎斯所說的「萬物自有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字也有靈魂,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發掘它。

前陣子看到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簡介與預告片,當然這是一部災難片,但又如此的真實,從台灣的九二一、四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一聞地震人心惶惶,總是猜測著「下一個地震會在哪裡發生」。我的重點不是放在「地震」,而是兩週前回到家,打開電腦看新聞(隔兩天沒看就覺得好像和世界有點脫節),看見標題寫著〈親不「見」、愛無「心」 馮小剛籲恢復繁體〉,以下截TVBS的報導:

 

〈親不「見」、愛無「心」 馮小剛籲恢復繁體〉

最近拍完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大陸名導馮小剛,語出驚人的建議,大陸當局應該恢復繁體字。他拿「親愛」2個字來舉例,這2個字從繁體變成簡體之後,親右邊的見,跟愛中間的心,都不見了,也就是所謂的「親不見,愛無心」,馮小剛說,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發生文化大革命跟唐山大地震,言論一公開,立刻引發網友爭相討論。

事實上,大陸從1949年以來,簡體字歷經至少3次修正,近年更引起不少討論,像過去幾屆的全國兩會,不少政協委員都呼籲,大陸當局應該恢復使用繁體。

大陸政協委員梅葆玖(2009.3.4):「我小時候也是學繁體字,繁體字非常美,而且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嘛。」

相較於體驗過繁體教育的長輩們,這一代的大陸年輕人,對於繁體字似乎有點搞不清楚。

 

看到這樣的報導,想到「親」、「愛」二字,「親」,秋芳老師曾說過《演歌女王》中有提到,而上個月我看《TRICK》也有提到「『愛』,是使人能接『受』的『心』意」(這個羽豔也有用過,真是不謀而合,看的時候也覺得太巧了吧),字音字形真是無所不在哪!

之前討論的教育部公佈的修訂通用字,雖不清楚教育部究竟是以何為標準,當我們在強調字音字形的重要,用字的精準,對「字」多一點感覺,可是我們身處的社會,卻是令我們更加模糊的教育。「事件、感覺、見解」說簡單點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但我卡在「為什麼」卡很久,一開始只能以「混亂」一詞來表達我的感覺,或許我們對以前的想法根深蒂固,一下子無法接受這樣的模式,不過為什麼字要這麼唸、為什麼字要這麼寫,這些都有跡可循,每個字都有它的淵源,即使是有所轉變,也知道其中原因,許多字是為了區分而轉變,如「采」與「採」、「云」與「雲」,這是我們理解的。而現在「獲」與「穫」、「須」與「需」,一些通用的方式似乎變成混合了,以後呢?又會變成什麼樣子,無可預期,但有一個原則是不變的──所有改變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好。

字音有沒有意義?字形有沒有意義?我想大多數的人會認同是「有」的,當我們為孩子標註紅字,認為「這樣用比較好」,既然有比較,表示是有差異的。要先區別出差異,才能看出獨特性,這點無論是人、是字,都是一樣的。

無知 2010-08-01 22:43:03

打開盒子
發現竟然有[A]、[B]兩片
還覺得奇怪

看了之後
才驚覺----這是日劇!

於是
原以為一天可以達成的任務
只好往後延了

版主回應
竟然是日劇呀
原本也以為是電影呢
所以一片有四、五集!?
2010-08-05 06:40:55
呵呵 2010-08-01 09:31:19

翻箱倒櫃是一時的
看DVD是長遠的
這樣,不是很容易選擇嗎?

?03 2010-07-31 19:52:29

可是要翻箱倒櫃
才能找到<演歌女王>
我到底該不該借呢?

版主回應
既然它都已經重現光明了
就讓它好好發揮「價值」吧
2010-08-05 06: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