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21:29:31妙音
「五蘊皆空」是因為沒有我,我不在裡面,可是並非「無我」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指沒有「我執」。
https://www.facebook.com/DDMCHAN/photos/a.169338186456052/4063458720377293/
「五蘊皆空」是因為沒有我,我不在裡面,可是並非「無我」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指沒有「我執」。如果能夠親自體驗「空」的道理,見到一切諸法現象本身即是空,就能活用五蘊組成的人生生命現象,不受眾苦的煎熬,而把五蘊當作修福修慧的工具,我們稱之為修道的器具(道器)。空理是叫我們不要用身體製造煩惱,要用生命修福修慧,自利利他;這叫作自在,叫作解脫。
----------------------------------------------------------
摘錄自《心經實踐》生活的實踐-空即不空,諸法空相
文/聖嚴法師 圖/高永承
空即不空
下邊是說法主告訴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心經》最難懂,卻也是最容易講的部分。
舍利子又名舍利弗,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
剛才我們已說過,觀照由五蘊組合的人生的生命現象是空,並不是消極的否定了人生的價值,而是在認識人的生命現象,不是真實可樂的事實之後,還要超越「空」、「有」以及「苦」、「樂」的執著,更積極地運用人的生命現象去修福修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話是說明「空」和「色」既「不一」也「不異」的道理。接下來又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也可以說是「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
總括而言,就是「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就是「空」,「空」就是我們的生命。「五蘊皆空」是因為沒有我,我不在裡面,可是並非「無我」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指沒有「我執」。
我們再進一步地解釋。「五蘊」和「空」是相即不相離的,這就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道理。如果能夠親自體驗「空」的道理,見到一切諸法現象本身即是空,就能活用五蘊組成的人生生命現象,不受眾苦的煎熬,而把五蘊當作修福修慧的工具,我們稱之為修道的器具(道器)。
如果僅知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換句話說,只停留在我們的生命就是空,空就是我們的生命的觀念中,這是消極的,因為既然一切皆空,那還需要做任何事嗎?但是身體的生命雖是空的,空裡面卻仍有生命存在。其實空理是叫我們不要用身體製造煩惱,要用生命修福修慧,自利利他;這叫作自在,叫作解脫。
諸法空相
下面說「是諸法空相」。
五蘊等的諸法現象都是無常不實、本性皆空,所以說諸法的現象本來就是空的,是暫時有而究竟無的。譬如家庭的成員不斷在變化,小孩會長大成人離家成家,中年的會變老,老的會死亡;家中的年輕人結婚生子,人口變多,年老的死亡,人數又減少,這種現象也是由少變多,由多變少,由無生有,由有變無。這種情況就是暫時的有,真實的空,叫「諸法空相」。無論是家庭或社會都是空的。因為是空,才會變化多端,多彩多姿。就像國父紀念館及裡面的舞臺,它本身是空的,因此才能夠每天提供不同團體機構做不同的演出。
去(一九九四)年除夕我請一位菩薩來農禪寺吃年夜飯,他說他前一天就要先把肚子空下,才能飽食農禪寺純素的美食。可見「空」實在好,「空」才能容得下東西。同理,諸位菩薩來聽《心經》也要先把心中的成見空掉,才能聽得進去,否則一邊聽我講,一邊在心裡以你的成見提出反駁,還能接受到什麼呢!「空」是真正的好,「有」並不好,諸位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去體會這個道理。
恭錄自 法鼓山傳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