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過大小有數百事 欲求長生者 先須避之(淨空老和尚開示)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 欲求長生者 先須避之(淨空老和尚開示)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過失大小有幾百種,這個『事』是種類,每一種裡面,實在講都是無量無邊。古德說「非義而動」,那就是『過』,義是應當的,你的思想行為都是不應當的,那就是過失。過失有大小,大的就是罪孽,小的叫過失。罪過,天地鬼神都見到,諸佛菩薩那看得更清楚。
說實在的話,天地鬼神所見的,我們常講當然之事;諸佛菩薩還能夠看到所以然之理,你為什麼迷惑,你為什麼造業,你為什麼受報。何以說諸佛菩薩能見到所以然之理?大家在《無量壽經》上讀過,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剛剛往生的,下品下生的,他們的能力都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
換句話說,對你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那些情況,他都了解,所以他知道所以然的道理。累劫惡業的積習,累劫養成了一個惡習慣、惡習氣,不容易改掉。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世間有一些不善之人,業障習氣很重,過去生中從惡道中來,還帶著有惡道殘餘的習氣。
像這些道理,天地鬼神就未必能看得清楚。阿羅漢他的能力能看一個人五百世,過去五百世他能看到,五百世以前,再往上去,他就看不到。所以必須徹底明瞭,說法才能夠契機,才知道用什麼方便法來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感應篇》在此地講的也是個原則,原則是一般性的,只要人能夠遵守,決定得利益。
積德從哪裡積起?從心地上做功夫,心地一定要光明磊落。佛家講「超凡入聖」,凡是什麼?凡是凡情,我們今天講情緒,這個情緒是凡情。也就是說情緒在用事,情緒用事就有過失,我們常講感情用事。
能夠把情執放下、捨棄了,這個人就是聖,聖就是個明白人、覺悟的人,聖的定義就如此。所以作聖是做個明白人、做個覺悟的人。如果不把情執轉變成智慧,你就做不了聖;換句話說,你永遠不會明白,永遠不會覺悟。
情執從哪裡發生的?佛法從理上講,從你分別執著四相上發生的。四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分別這個四相、執著這個四相,這是情執的來源。因為你分別執著,所以你才會有自私自利,你才會有是非人我,你才會有貪瞋痴慢,不但你的言行造業,起心動念都造業。
這前面跟諸位說了一個大概,起心動念是意惡,你心惡,心不好。佛菩薩覺悟、明白了,覺悟的人沒有我,沒有自己,所以才能夠真正的尊敬別人,明白人才能做到。儒家也是如此,明白之後才懂得自卑而尊人,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
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自己抬得很高,沒有瞧得起別人,受不得委屈。受一點點委屈,懷恨在心,念念不忘,感召不如意的果報。大家都曉得,瞋恨墮地獄。所以佛菩薩為什麼不住六道?為什麼不住十法界?示現在六道裡面人家還是住一真法界,道理在哪裡?沒有我,沒有我才能夠卑下。
覺悟的人處卑下,他快樂、他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高高在上。這個道理諸位細細去思惟,細心的去體會,受用無窮。真正了解三世因果,這個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人與人之間決定沒有佔便宜的,也決定沒有吃虧的。
你佔人家的便宜,將來要還債,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紅樓夢》裡頭說欠人眼淚要還人眼淚,這個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唯有真正覺悟、真正明白的人,他不造業,他才真正做到隨緣度日,在隨緣裡面成就自己的功德,十大願王講的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性德的流露就是功德。
恭錄自《太上感應篇》第二十四集
恭錄自 淨空法師專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