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 21:58:22可愛的小芬芬

透視心血管疾病

 

什麼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與血管疾病的總稱,血管功能的老化與高血脂症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動脈變僵硬、血管內壁增厚等,常會引起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病變。
年輕的動脈血管有彈性,收縮時可接受更多的血液量,輸送更多血液到周邊組織;老化的動脈血管除了失去彈性外,當血中過量的壞膽固醇LDL聚集在動脈內壁上,且被自由基氧化後,易造成血管內壁破皮,產生許多發炎物質以吸引巨噬細胞來吞噬大量的氧化LDL,形成脂肪堆積的泡細胞(foam cells)與脂肪塊,這是動脈硬化的初期,此階段為可逆性,如果妥善預防,可以逆轉傷害性的變化。當這些堆積腫脹的區域逐漸增大,並促進血小板凝集形成結痂狀硬殼的凝血塊,此無法修復的凝血塊即為血栓。若血栓或血塊過大就會減緩血液流通,甚至阻礙血液送至身體各器官。
血管的阻塞會造成心臟必須額外增加力量來輸送血液,以滿足血液循環對於身體的營養供應、廢物排出及氣體交換的目的。這些動脈變厚、變僵硬的生理改變,會使血壓異常增高、心室肥大。如果通往心臟的血管受到血凝塊阻塞,就會導致心臟病發;如果血凝塊阻塞了通往腦部的血管,就會導致中風;如果通往四肢的血流受阻,就會造成足部血管阻塞病(周邊動脈疾病)。
血管栓塞猶如無聲殺手,沒有可見的症狀,因此患者往往要到病發時才知道自己的動脈已經出現阻塞。
(
動脈栓塞的過程)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家族史

家族中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

性別

男性的危險高於女性

年齡

男性40歲女性50歲,或過早停經的婦女

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抽菸

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高血壓

血壓120/90mmHg或服用高血壓藥物

糖尿病

飯前血糖>126mg/dl

血脂異常

總膽固醇、LDL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或HDL膽固醇偏低

肥胖

助長血脂異常,增加心臟負擔

缺乏運動

助長血脂異常,加速心臟老化

壓力

容易造成心臟與血管的負擔

 

你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嗎?只要符合三項下列症狀,即為代謝症候群。小心!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34倍。

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 cm
飯前血糖超過100mg/dL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三酸甘油脂(TG)>150mmHg
高密度膽固醇(HPL):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1
、改變飲食習慣高油、高糖、高鹽會造成心血管的負擔,改變飲食習慣,選擇較瘦的肉質,飲用脫脂或低脂牛奶,減少咖啡及空熱量食物,如各式加糖的飲料,都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
2
、低膽固醇、低鹽分、低熱量的均衡飲食減少攝取動物內臟、魚卵、蟹黃等高膽固醇食物,烹調時多採用清蒸、水煮等較清淡的方式來降低鹽分與熱量。
3
、維持標準體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維持標準體重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機會。一般而言,體重過重的人只要減輕體重,即可降低體內血脂肪的濃度。
4
、適度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加速熱量消耗,消除血中的脂肪,減少動脈膽固醇及脂肪的堆積。
5
、保持好心情,維持正常作息血壓的改變與情緒的好壞有直接關係,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這個「隱形殺手」,應該時時保持好心情,並且從日常生活、飲食、運動及營養做起,這才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健康「心」主張。
6
、戒掉吸菸的壞習慣香菸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化學物質,除了會致癌外,亦是誘發心臟病發的危險因子,所以戒菸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作。
維護心血管健康的營養素
Omega-3 脂肪酸與大蒜:抑制血小板凝集與栓塞、降低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
卵磷脂:幫助膽固醇運送,有效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
茶多酚:可放鬆血管穩定血壓、降低LDL
輔酵素Q10:有助增進細胞活力,幫助心臟健康。
纖維:用餐時增加纖維的攝取,可減少油脂吸收,幫助膽固醇代謝。
其他:抗氧化劑維生素EB群與植物營養素也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好幫手,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與栓塞、降血壓、預防血管病變;鋅能幫助內皮細胞完整,減緩發炎反應;補充鎂能改善血脂濃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上一篇:退化從腿開始

下一篇:從指甲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