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7 23:31:48kuan

生死之禮讚

撰稿同學資料:
林冠廷:私立新興高中1年86班40號

書籍基本資料:

書名主標題 ●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米奇・愛爾邦
Mitch Albom
譯 者 ● 白裕承
出版單位 ●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 1998
版 次 : 初版

分享心得內容

一●相關書訊

作者是跳級就讀大學的資優生,但在大學畢業後卻過著四處漂泊,到處找工作的生活,未實現當年想要以一己所學貢獻世人的志向。這期間作者認為世人對他並不是很感興趣,而且四處碰壁,直到他視為偶像的舅舅因癌症死亡,而改變了他的生命。他開始覺得時間變得很珍貴,就像流水去而不返,一刻也不容錯失,於是日以繼夜的工作,用成就來滿足自己。他到處尋求機會,短短幾年之內,他變得熾手可熱,不再無所事事,但卻少了大學時代的那份純真。直到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在大學時代影響他至深也是他最敬愛的教授-莫瑞.史瓦茲,但此時莫瑞教授卻罹患了絕症(ALS,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將不久於人世。

他回憶起在大學時代暱稱「教練」的莫瑞,亦師亦友的情懷,以及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上的熱情和具感染力的教學,於是他決定再向教授修最後一門課。在每個星期二的早餐後,教授用他的人生經驗、用他的生命來教導 「生命的意義」,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喪禮。沒有考試,只要寫一篇不短的報告,就是這本-「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二●內容摘錄

大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p.59)

因我們大都像是在夢遊。我們事實上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醒半睡,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p.105)

事實上,如果沒有家庭的話,今天我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任何依憑。我生病以來,愈來愈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你就幾乎什麼也沒有。愛最最重要,我們的大詩人奧登(W.H.Auden)說:「不相愛,即如死滅」。(p. 114)

三●我的觀點

要有「捨而無捨」的功夫,才能做到付出無所求。書中主角莫瑞‧史瓦茲以溫柔的言語撫慰作者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以智慧的話語化解米奇‧艾爾邦年輕徬徨的心,讓他掙脫情緒束縛;以豐富的人生經驗幫助他拓寬視野、彩繪夢想、指引生命的方向。

如果心念常停留在過去,就無法專注於眼前當下的人事物。被陰影覆蓋的心田,智慧無法增長。所以我們應該要安守本分,踏實於現在,不為過去的事而煩惱,不為未來的事而不安。心中寧靜則境界明朗,事事分明,知道何者當為,何者不該為。米奇因舅舅癌症過世而感到徬徨無助,這是作者第一次和死亡交鋒,於是他突然覺的時間變得很珍貴,就像流水去而不返,一刻也不容錯失。沒命似的埋首工作,日以繼夜,全力投入,用成就來滿足自己,以為可以藉此主宰事物、享受快樂,沉迷於金錢、物質,忘了「做人本份」及「與人溝通」的道理,更忘記了畢業典禮時,與莫瑞教授保持聯絡的約定。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重獲大學時最喜愛的教授莫瑞‧史瓦茲的訊息,自此展開了愛、工作、社區、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死亡的生命之旅。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溫馨的真實故事,書中莫瑞教授面對著死亡的恐懼、脆弱與哀傷,以及對世間的依依不捨的情懷。但他卻掙脫了這些情緒的束縛,使自己呈現在清明與寧靜的環境裡,並且用他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讓我們頓時領悟這「生命的意義」十四堂課中真實意義。一理通,萬理徹,把危機視為轉機,凡事就能看得開。世間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只要有心,再大的難關也能突破。莫瑞發揮了真正的智慧,看透一切、突破一切、看淡臉色、聽淡聲音,付出無所求,以寧靜安詳的心境,透徹宇宙萬象。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世界不會因為少了誰就無法運轉,但是,如果不能善用時間好好做事,辜負的是自己的生命。赤裸裸的來到這世上,如何才能帶著滿滿的回憶毫無憾恨的離開?人生苦短,在這世上至多停留幾十載的光陰,怎麼樣才能活得快樂、活得有價值? 我常想,我真正在乎的,是否就是自己平日疲於奔命的目標?而人的一生中,是不是總是繞著不重要的事打轉?有人說旅行中留下些未完成的,才有了舊地重遊的理由。而人生呢?是否能再一次重新看清,再一次重新掌握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呢?「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歲月從來不待人,常常在回首往日時光時感到惆悵,但千金難買早知道,只有盡量把握時光,多一分人生歷練,虛心學習,就能夠多增長一份智慧。所以人生要面對現實,注重真實的現在,做實際的事,不要存有幻想,要與時間計較,把握時機開創成功的人生。

「愛會得勝。愛一向都得勝。」「不相愛,即如死滅」我們天天都以自我為中心生活,每天關心的都是與自己有關的瑣事,但在我們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我們忘了我們最真實的情感─愛。我們一直在接受別人的愛,卻不懂得付出愛﹗一個小動作,能讓人感到溫馨,一句溫暖的話,能融化冰冷的世界,一切的開始都是從愛。親情是無可取代的,金錢不可以、權力不可以、名利也不可以﹗縱使世界上有很多珍貴的事物,還是沒有一樣比得上真誠的愛。若沒有了愛,再多的時間也只能任其空渺地流逝;若沒有了愛,坐享金山銀山也只會突顯心靈上的空虛乏味。因為有愛,心中便沒了缺憾,縱使下一秒生命將盡、時光不能再繼續,也知道此生沒有虛渡;因為有愛,雖然沒有富貴奢華的生活,也能因內心的富足以填補物質的空缺。

「如果沒有家庭的話,今天我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任何依憑。我生病以來,愈來愈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你就幾乎什麼也沒有。」家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家,為我們的人生加分」「家是愛,愛是慢慢養出來的」是我們生命力的來源,也是我們最好的避風港。我們可以吐露心事,可以療傷,可以開心的笑也可以放聲的哭﹗除此之外,我深深的相信,表達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人不只要互相關愛,還要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注意著他。只有當我們把愛大聲說出來時,對方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愛。只有說出來,這份愛,才算數。「你需要別人在背後戳你一下。你不會自己想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流逝,生命中添加了很多的元素進來,親情就被我們一點一滴的忽略遺忘了,我們被太多的外在因素沖淡了這最純粹的愛,把愛找回來,真的很艱困,因為我們早就遺忘了最真、最初的愛,只有在不經意的時刻被旁人點醒,才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是家人的愛!

從未想過若自己也患了這種疾病,我會怎麼做?當病魔入侵我的身體,無法用藥物來抵抗,我能夠像莫瑞教授一樣,用堅強、勇敢的心來面對嗎?還是只能不斷的哭泣,讓恐懼及害怕的心理不斷的侵蝕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我想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做到像莫瑞教授一樣,坦然的面對死亡的到來,他告訴我們走出那扇門的價值,雖然他已不能再輕易的走出那扇門,但他卻比我們更珍惜那扇門外面的世界。雖然他不能再次舞動他的身軀,但卻能盡情地舞動他的生命,讓生命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延續。就如同莫瑞教練對選手米奇所言:「我現在太老了,你可以代我迎向生命中許多美好的挑戰。」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努力做個最好的人,凡事問心無愧,相信我走過的路必能留下痕跡。

四●討論議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的一生中,無法事事盡如人意。有時一些念頭:「人生還長得很呢。」「這事晚點做也無妨吧!」這可能是趨使我們前往不歸路的單程車票?現在的年輕人遇到不如意的事老是抱怨,對於家人親友的關懷老是覺得厭煩,是太重視物質上的享受呢?還是太過於自我,不懂得惜福感恩?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的,是要生活在「太遲了」的世界中懊悔不已?還是要心胸開闊把握當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