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 00:21:27piggy
投資基金的14項謬誤
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依據過去自己的投資經驗以及財經書籍,為各位整理出14項常見的謬誤,跟各位分享~~
順便自己也來作功課,看看是否也犯了相同的謬誤?
1、 選基金淨值比較低的。
有些投資人會認為淨值較低的基金風險比較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尤其是新基金,沒有過去績效可以參考,其實資訊更不對稱。
如果今天我們買東西都不見得只看價格,投資基金當然也不能只看淨值,合理來說,基金的淨值應該是要隨著時間成長的,淨值較低的基金反而要懷疑?
2、 選本益比低的市場。
最好的市場,本益比都不低。就像NBA的球星,身手好的待遇都不差。許多投資機構動不動就拿本益比來做文章,本益比是每股盈餘與市價的比值,這當中到底每股盈餘多少?各家投資機構預測都不同,數字出來自然也會有差異。但是重點是,只看本益比來挑市場,確實是很不嚴謹的作法。
3、 不理會市場,逢低攤平。
散戶常犯的錯誤,就是一遇到虧損就啟動逢低攤平的機制。如果是定期定額還沒有問題,但若是單筆投資也採逢低攤平,最後的結局大多是愈攤賠得愈多,最後住進套房。前面的文章有介紹「金字塔策略」,是美國傑出股市操盤人 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經驗分享,是非常成功的投資策略,值得一看。
4、 在下跌趨勢中承接。
股票市場有一句話說:永遠要尊敬市場。
許多投資人自以為可以掌控市場、可以未卜先知,看到市場在下跌,就去測試低點。然而,往往子彈沒了,市場還在不斷破底…
就如同近日宏達電的股價從接近1200元腰斬到只剩600元,有些人以為是撿便宜的時候,太過相信過去的經驗或是未被證實的消息(嚴格來說還是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最終都慘被套牢,如果沒設停損死得更慘!
反過來說,最適合的買進點,應該是剛突破上漲壓力線,或是明確的一段上漲趨勢起點,獲勝的機率才會大增。
5、 不設停利停損點。
停利停損是獲利的關鍵,我們常說一位優秀的棒球打擊者,打擊率三成已是難能可貴,投資也是如此,每次都精準命中,除了專業,運氣成分也是需要。
單筆投資要訣是「買在絕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雖然是這麼說,但是要每次出手都買在最低點確實很難,所以有嚴設停損的必要;停利也是如此,為的是要克服人性貪婪的弱點。能夠嚴設停損停利點,也就掌握到「少賠多賺」的原則,這也是多位投資大師強調「紀律」的重要。
6、 競逐市場熱門基金。
市場上最熱門的基金一定是最好的嗎?
雖然銀行銷售的基金常勝軍一般都是各家的招牌基金,但是選擇基金應該跟自己的投資屬性有很大的關係。像前一陣子能源基金賣翻天,這種單一產業的波動性太大,比較適合積極型的投資人,如果推薦給保守型的投資人,反而不是好事。而且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太過一相情願的追逐這些昨日英雄,其實也是一種盲從。
7、 不依照投資屬性作資產配置。
這裡區分兩點:投資屬性與資產配置。
投資屬性可以分為積極、穩健、保守。不同的投資屬性有對應的投資組合,這是每一位投資人要先有的觀念。如果理財顧問沒有因應客戶的投資屬性來作配置建議,也是相當不專業的表現。
資產配置,其實是要區分客戶的投資屬性,還有客戶短中長期的投資目標。因應客戶的需求,將不同商品納入組合建議,建構一個追求合理報酬又兼具避險的投資組合。
所以不是因為某一個市場最熱門,或是新興市場的波動較大,就配置多一點?而是要回歸客戶的理財需求,提供合理又適合的投資組合。
8、 選波動大的市場。
有些人會以為波動大的市場賺得比較多?
嚴格來說,如果我們選的市場往上走,波動大的市場確實獲利較豐。可是如果選錯市場,趨勢往下,波動再大的市場也不會賺錢!
有些成熟市場波動本來就不大,譬如美國或西歐…所以,選擇基金第一步,應該是先確定未來市場的方向,波動性並不影響成為資金配置的要素。
9、 不熟悉基金標的內容。
許多人在挑選基金時,太過注意過去績效,以致於忽略基金其他的公開說明內容。譬如說,同一區域類型的基金,配置的國家或產業別不盡相同,會跟績效有關…
除此之外,基金的管理費和投資策略也是影響報酬的因素,這些都不是依靠過去的績效可以一語道盡。我們在選擇基金標的時,瞭解標的內容,也是一種專業負責的表現。
10、 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的策略。
定期定額是用時間換取空間、小錢累積變大錢的作法,因此我會歸類屬於馬拉松比賽。單筆申購則是一大筆錢一次就要追求績效,往往投入回收的時間不長,所以屬於短跑型比賽。
這兩種投資方式,雖然結果都是要追求獲利,但是過程卻南轅北轍。如果把定期定額當成追逐短期的績效,或是把慢熱保守型的商品規劃成單筆投資,結果一定不會滿意,因為商品本身沒有問題,但用錯方法、觀念錯誤也是枉然。
11、 過度強調股利、配息。
能夠提前拿到利息是很甜美的,但必須注意:1、本金有沒有虧損?2、複利的效果會縮水。3、我用不用得到月配息?
此外,一些成長型的股票,股利率本來就低,跟價值型股票來比確實不公平。
美國過去的歷史資料,在合計資本利得,成長型的股票是超越價值型股票的。因此除了股利率之外,完整的報酬率才是最終重要的參考指標。
12、 債券漲太慢。
如果會買儲蓄險的人就不該抱怨利率太低,因為他看重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同樣的道理,會買債券的原因,也是看重它的穩健獲利和低風險。前面說過,商品本身沒有對錯,只是有沒有用對地方?
債券的特性比較適合當作資金的避風港,預防投資組合過大的波動性。有避險需求的投資人,確實可以藉由債券分散股票市場的風險。
13、 太過強調短期績效。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投資人不管是單筆申購,或是定期定額,都把基金都當成股票投資,短期一有風吹草動就失了分寸。
其實定期定額屬於長期投資,就算短期有虧損,影響也不大,而且因為是定期定額扣款,還可以趁淨值低的時候多累積單位數,將來贖回獲利的金額更高!
14、 買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
這種手續費後收的基金叫做B股基金(傳統前收型的叫做A股基金),在國外已經慢慢式微,因為B股基金的費用較高!B股基金多收了一筆分銷費,每日從淨值直接內扣,放的愈久扣的愈多,所以投資下來反而最不划算!
順便自己也來作功課,看看是否也犯了相同的謬誤?
1、 選基金淨值比較低的。
有些投資人會認為淨值較低的基金風險比較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尤其是新基金,沒有過去績效可以參考,其實資訊更不對稱。
如果今天我們買東西都不見得只看價格,投資基金當然也不能只看淨值,合理來說,基金的淨值應該是要隨著時間成長的,淨值較低的基金反而要懷疑?
2、 選本益比低的市場。
最好的市場,本益比都不低。就像NBA的球星,身手好的待遇都不差。許多投資機構動不動就拿本益比來做文章,本益比是每股盈餘與市價的比值,這當中到底每股盈餘多少?各家投資機構預測都不同,數字出來自然也會有差異。但是重點是,只看本益比來挑市場,確實是很不嚴謹的作法。
3、 不理會市場,逢低攤平。
散戶常犯的錯誤,就是一遇到虧損就啟動逢低攤平的機制。如果是定期定額還沒有問題,但若是單筆投資也採逢低攤平,最後的結局大多是愈攤賠得愈多,最後住進套房。前面的文章有介紹「金字塔策略」,是美國傑出股市操盤人 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的經驗分享,是非常成功的投資策略,值得一看。
4、 在下跌趨勢中承接。
股票市場有一句話說:永遠要尊敬市場。
許多投資人自以為可以掌控市場、可以未卜先知,看到市場在下跌,就去測試低點。然而,往往子彈沒了,市場還在不斷破底…
就如同近日宏達電的股價從接近1200元腰斬到只剩600元,有些人以為是撿便宜的時候,太過相信過去的經驗或是未被證實的消息(嚴格來說還是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最終都慘被套牢,如果沒設停損死得更慘!
反過來說,最適合的買進點,應該是剛突破上漲壓力線,或是明確的一段上漲趨勢起點,獲勝的機率才會大增。
5、 不設停利停損點。
停利停損是獲利的關鍵,我們常說一位優秀的棒球打擊者,打擊率三成已是難能可貴,投資也是如此,每次都精準命中,除了專業,運氣成分也是需要。
單筆投資要訣是「買在絕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雖然是這麼說,但是要每次出手都買在最低點確實很難,所以有嚴設停損的必要;停利也是如此,為的是要克服人性貪婪的弱點。能夠嚴設停損停利點,也就掌握到「少賠多賺」的原則,這也是多位投資大師強調「紀律」的重要。
6、 競逐市場熱門基金。
市場上最熱門的基金一定是最好的嗎?
雖然銀行銷售的基金常勝軍一般都是各家的招牌基金,但是選擇基金應該跟自己的投資屬性有很大的關係。像前一陣子能源基金賣翻天,這種單一產業的波動性太大,比較適合積極型的投資人,如果推薦給保守型的投資人,反而不是好事。而且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太過一相情願的追逐這些昨日英雄,其實也是一種盲從。
7、 不依照投資屬性作資產配置。
這裡區分兩點:投資屬性與資產配置。
投資屬性可以分為積極、穩健、保守。不同的投資屬性有對應的投資組合,這是每一位投資人要先有的觀念。如果理財顧問沒有因應客戶的投資屬性來作配置建議,也是相當不專業的表現。
資產配置,其實是要區分客戶的投資屬性,還有客戶短中長期的投資目標。因應客戶的需求,將不同商品納入組合建議,建構一個追求合理報酬又兼具避險的投資組合。
所以不是因為某一個市場最熱門,或是新興市場的波動較大,就配置多一點?而是要回歸客戶的理財需求,提供合理又適合的投資組合。
8、 選波動大的市場。
有些人會以為波動大的市場賺得比較多?
嚴格來說,如果我們選的市場往上走,波動大的市場確實獲利較豐。可是如果選錯市場,趨勢往下,波動再大的市場也不會賺錢!
有些成熟市場波動本來就不大,譬如美國或西歐…所以,選擇基金第一步,應該是先確定未來市場的方向,波動性並不影響成為資金配置的要素。
9、 不熟悉基金標的內容。
許多人在挑選基金時,太過注意過去績效,以致於忽略基金其他的公開說明內容。譬如說,同一區域類型的基金,配置的國家或產業別不盡相同,會跟績效有關…
除此之外,基金的管理費和投資策略也是影響報酬的因素,這些都不是依靠過去的績效可以一語道盡。我們在選擇基金標的時,瞭解標的內容,也是一種專業負責的表現。
10、 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的策略。
定期定額是用時間換取空間、小錢累積變大錢的作法,因此我會歸類屬於馬拉松比賽。單筆申購則是一大筆錢一次就要追求績效,往往投入回收的時間不長,所以屬於短跑型比賽。
這兩種投資方式,雖然結果都是要追求獲利,但是過程卻南轅北轍。如果把定期定額當成追逐短期的績效,或是把慢熱保守型的商品規劃成單筆投資,結果一定不會滿意,因為商品本身沒有問題,但用錯方法、觀念錯誤也是枉然。
11、 過度強調股利、配息。
能夠提前拿到利息是很甜美的,但必須注意:1、本金有沒有虧損?2、複利的效果會縮水。3、我用不用得到月配息?
此外,一些成長型的股票,股利率本來就低,跟價值型股票來比確實不公平。
美國過去的歷史資料,在合計資本利得,成長型的股票是超越價值型股票的。因此除了股利率之外,完整的報酬率才是最終重要的參考指標。
12、 債券漲太慢。
如果會買儲蓄險的人就不該抱怨利率太低,因為他看重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同樣的道理,會買債券的原因,也是看重它的穩健獲利和低風險。前面說過,商品本身沒有對錯,只是有沒有用對地方?
債券的特性比較適合當作資金的避風港,預防投資組合過大的波動性。有避險需求的投資人,確實可以藉由債券分散股票市場的風險。
13、 太過強調短期績效。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投資人不管是單筆申購,或是定期定額,都把基金都當成股票投資,短期一有風吹草動就失了分寸。
其實定期定額屬於長期投資,就算短期有虧損,影響也不大,而且因為是定期定額扣款,還可以趁淨值低的時候多累積單位數,將來贖回獲利的金額更高!
14、 買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
這種手續費後收的基金叫做B股基金(傳統前收型的叫做A股基金),在國外已經慢慢式微,因為B股基金的費用較高!B股基金多收了一筆分銷費,每日從淨值直接內扣,放的愈久扣的愈多,所以投資下來反而最不划算!
上一篇:現在投資歐洲的理由~~
下一篇:投資這門課,經驗分享~~
大豐胡嘉玲
2007-01-14 15:22:02
朱副理:
很感謝上次您熱心快速地為客戶解答,
對您的積極的服務熱誠很感動.
看到您可愛的兒女,才知道您也是
一個新好男人!
小朱
2006-12-21 17:48:56
照片確實是我小兒子﹙1歲﹚,如果往前面看,還有我大女兒的照片﹙3歲﹚...
感謝大家的支持~~
你好
有空可以來我的報台一起交流投資理財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