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 13:12:39大同世界服務人~菁

亞聖孟子精神

亞聖孟子精神

 

孟子繼承和發展孔子的學說,在儒家學派中,地位僅次於孔子,因而被稱為「亞聖」。 

 

常被大眾所知的,是孟子有位非常賢明的母親,在父親不在身邊的氛圍下,獨力扶養孟子成長。她深怕,不良的環境會造就不好的習性而連續搬家,也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

 

要知道,在中國古時候,民風保守,資訊並不發達,孤兒寡母要離開熟悉的家鄉,在異地落地生根,可以想像那是多困難的決定,沒有相對執著與毅力是辦不到的。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政治紛亂且民不聊生,這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都想要以權力治理國家。然而,孟子否定了這種霸道政治,提倡尊重百姓的民本政治。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常看到他的激辯,他也自己說,並不是我好辯,而是不得不辯阿! 辯論中言辭犀利,而這也是孟子備受爭論的地方。

 

除此之外,孟子更提倡回復原本善良的本性,去除種種私欲,幫助人們找回本心。

 

就如他的千古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的思想言論在戰國時代不受重視,直至南宋大思想家朱熹將《孟子》一書歸納四書之一,才得已發揚,然而透過《孟子》卻影響後世深遠,不僅使儒學大放異彩,更是指引現代人回復原本善良本性的明燈。

 

孟子養心有六點主張: 

1、  寡欲

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寡欲就是減少欲望。孟子說:他四十歲就不動心,不動心就是孔子四十而不惑。 

2、  知言

聽到歪曲的話,知道說話的人被私欲所蒙蔽;

聽到放蕩的話,知道他的內心沉迷;

聽到邪惡的話,知道他偏離善良;

聽到閃躲的話,知道他窮於對話。

一個人的內心有這四種毛病,一定會危害他的身心健康。 

3、  培養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就是秉持良知的道德勇氣和不屈不撓的忠貞情操。 

4、  存養清明的良知

孟子要我們每天清晨存養良知,一言一行秉持良知。 

5、  存心養性,修身立命

孟子強調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只要不斷培養這四個善端,就可以存心養性,修身立命。 

6、  追求三種精神的快樂 

   君子有三種快樂:
(
)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和睦。
()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更不愧於人。
()作育英才的快樂。

 

 

上一篇:聖人無常師

下一篇:天后媽祖娘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