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7:02:18楊師兄&李師兄

泰國佛教歷史簡介

                         


泰國佛教歷史簡介

泰國,

全稱泰王國

The K1ngdom Of Thailand),

別稱:佛之國、黃袍佛國、大象之邦。

國花:睡蓮。

位於南亞中南半島中部和馬來半島北部,

橫跨熱帶,亞熱帶,海岸線長。

達240 0公里 ,

占地面積514000平方公里。

人口:6040萬。

泰國半島向南延伸至安達曼海和泰國灣間,

與馬來群島相鄰,西北面是緬甸,

東北接壤老撾,西南臨柬浦寨。

泰國沃野千里,物產豐富,

素有"亞洲糧倉"之稱。

泰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美麗的自然風光伴以溫和友善的人民,

被譽為充滿微笑的國家。

13世紀以前,

境內已流行北傳大乘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13世紀中葉,

素可泰王朝建立,由於君王的崇奉,

上座部佛教逐漸占主導地位。

1361年第五代國王,

曇摩羅闐.裡泰王親自受戒出家,

是為帝王出家之始,裡泰王精通上座部佛學,

撰寫了泰國第一部佛書《三界論》。

至邏迦王時舉行第一結集三藏,

召集一百多位高僧,

譯述了大量的佛經及論疏。

泰國的佛教僧階制度初步形成。

14世紀

阿瑜陀王朝(1350—1767)漸興,

征服北方的素可泰王朝。

阿瑜陀諸王扶持佛教,

僅京都地區就有佛寺千余所,

男子一生須至少出家一次已成為習俗。

18世紀,

曼谷王朝崛起,

曼谷王.拉瑪一世極其崇奉佛教,

重新結集三藏。

僧王那勒巴用巴厘文撰寫的《三藏結集史》是重要的佛教史名著。

拉瑪二世,

佛教隆盛,有黃袍佛國之美譽。

1851年已出家二十七年的拉瑪四世接替兄位做了國王。

拉瑪四世博通三藏,

通曉梵、英、義大利、巴厘等文字,

對佛教進行了改革。

20世紀初,

拉瑪五世頒佈了僧管理法令,

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僧伽制度。

還創辦了佛學院和佛學月刊,

把貝葉經三藏改為現今世界流通的開本,

鐫刻經藏,分送世界各國圖書館流通保存。

拉瑪六世,

撰寫了《什麼是佛陀正覺》推廣佛法,

該書成為現在泰國普通中學使用的佛教課本。

拉瑪七世重新刊印一千五百部大藏經。

拉瑪八世,

泰國改為君主立憲國家,

佛教為國教,

國家的議會、內閣、法庭三權分主體系完成。

現代的泰國國王是拉瑪九世,

50年代中代,世界佛教復興運動進入高潮。

國王尊僧王金剛智為師,

出家十五天,1957年慶祝佛陀涅槃2500周年,

曼谷王宮前廣場,僧人連續七天誦經,

全國放假禁屠三天,

舉行大赦,2500名男子集體出家。

泰國現有95%的人口信仰佛教,

4%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

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且為佛教之最高贊助人。

泰國國旗中的白色代表佛教。

泰國採用佛教紀年(佛陀涅槃的日期)。

國王和百姓見了出家人要致禮,僧人不必回禮。

比丘們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精神導師。

僧王是佛教界的最高領袖。

但僧人不參與政治,不行使選舉權。

出過家的男子,才能取得社會的承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泰國幾乎沒有受到西方列強的踐踏,

19世紀,成為英、法殖民地間的緩衝國,

1941年日本侵入,

筆者不知泰國政府和人民是怎樣和法西斯周旋的,

泰國人民也沒有遭到日軍的蹂躪,

幾乎沒有發生流血事件。

二戰以後,

泰國的佛教在世界佛教復興運動中佔有重要的影響,

泰國僧侶到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從事宣教,建立寺院。

60年代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具32個成員國)總部遷往首都曼谷,

領導世界佛教運動。

現在的首都曼谷成為國際活動中心之一,

每年有多達二、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

城內設有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世界銀行、

世界衛生、國際勞工組織以及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國際"亞洲理工學院"所在地。

曼谷佛教歷史悠久,到處香火鼎盛,

青煙繚繞,佛廟林立,佛跡遍佈,

雲集了"千佛之國"泰國的佛教精華。

市內分佈有大小佛廟近400座,有名寺6座,

國寶三件,各色佛像、佛畫不計其數。

玉佛寺、臥佛寺、金佛寺、黎明寺、大理石寺、金山寺,

人山人海各展風姿;66釐米高的玉佛、4 5米 長的臥佛、5.5噸重的金佛,

蜚聲海外各領風騷

當今泰國第十九代僧王——智護尊者是一位華裔後代,

生於1913年,十四歲出家,十七歲時剃髮。

智護尊者學解雙優,曾修完最高一級的佛學課程,

懂巴厘、泰、梵、中、英、德等國文字,

1956年擔任過國王出家時的監護人。

1989年敕賜為新僧王。

上一篇:佛教旗簡介

下一篇:不做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