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1 22:06:36Tigerin

駐德半年

今日正好滿我在德半年了!

其實很難判定自己究竟成長了多少﹝尤其在許多人眼中,我永遠長不大吧!:P﹞,但在此,我真體驗了許多新事物,也同時發現了家鄉的可愛。

一直以來,我最不愛進廚房,在台灣,「吃」真的狠方便,即使媽媽不煮飯,無論何時出門隨處都可以買的到,在這兒可就不同了!餐廳雖多數營業至十點,但不便宜;要買方面吃的,就只有那幾樣可選,多為炸食、莎拉、速食、土耳其食。因此,我還是決定自己嘗試下廚,縱使不完全像家鄉味,倒也可說三分合囉!

另外,此處的蔬菜水果和海鮮種類不像家鄉的多且美味,可是香腸麵包蛋糕卻是全世界屬一屬二的多樣化。喔!當然在飲方面,能喝酒精類不易醉的人,定不能錯過超過千種的啤酒﹝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產的,小地方也會有,很驚人!﹞;不喝酒的人,也別錯失嚐試百種氣泡式礦泉水、汽水和果汁,很多口味在台灣找不到哩!

由於這兒的溫差大,即使夏天也只有白天熱,夜晚便會降溫約十度,而且只有八月!九月對我而言就像要入冬,我已經穿起了長袖,看著街上還有許多人穿著無袖到處跑,真讓我覺得我是異類。哈!不過記得三月到德時,我也是像神經病般,穿毛衣上街哩!開始懷念起在台灣的夏天和海灘了,還有我那深藏在衣櫃中的無袖衣!

德國人人幾乎都有車,無論是大車小車腳踏車,所以出門對他們而言一點也不成問題,可我呢?習慣了台北家門口的公車站,每三五分就有一班公車;台北捷運東南西北通,票價便宜,線路又不複雜。我住的城市並沒有地鐵或捷運,只有公車能帶我四處遊走,可是公車可是15-20分鐘一班,甚至有時是30分鐘一班次,時程完全排好,公車多為準時到達,但也不太等人,因此,錯過了就得再等個15-30分鐘。幸運的是,我是在此就讀的學生,不必付昂貴的交通費!;)

到了大城市,如慕尼黑或法蘭克福,地鐵的線路及票價複雜到連當地人有時都會搞錯,甚至通往郊區的列車也同時在地圖上,密密麻麻不同列車的地圖及說明,看得眼花撩亂,有時甚至會跑錯月台或搭錯方向,真是說不上的複雜!

不過提到火車,我就滿欣賞的!大分為地方區域列車﹝往返城市與其所屬郊區﹞、區域列車﹝往返區域內城市與城市或郊區﹞、快車﹝往返城市與城市﹞、特快車﹝同往返城市與城市,但速度快且停站較快車少﹞、國內夜車﹝有分有床鋪或沒有床鋪﹞、跨國列車﹝白天的無床鋪,夜間的就會有床鋪﹞。在火車站中,可輕易找到要搭的火車於那個月台,且若為較長途有座位,還可以在月台的資訊版上找的可上火車車箱的位置。月台採完全開放式,人人都可進,但非人人都可搭火車,因為在火車上就會有人檢查票。我最愛的是於東線南北向(伯林-慕尼黑)的特快車,車上的座位不僅空間大,座位間還附有插座,另外,還有可收聽廣播的座椅,可自行攜帶耳機就可插上收聽,且部份車箱還有視聽設備,也有附設餐廳車箱,讓搭火車成了種享受;但西線南北向特快車(漢堡-幕尼黑)就差多了,大概是較早期的特快車吧!:P

之前有提過德國的教育制度,雖然複雜,且多數嚴謹,但令人羨慕的是學生有多樣的選擇及較彈性的讀書時間,大學或專科以下,多只上課至下午一時,相較之下,讓人感概台灣長時間8小時的學習外加課後輔導、暑期輔導、補習班等,究竟學生多學了多少?吸收了多少?也許文化及歷史的背景不同,台灣的父母較相信唯有督促才能使孩子成長學習,德國的父母則較相信孩子能自行負則,而採旁觀者的角度,偶爾提點。台灣的中學則施加了壓力於老師及學生的身上,非得要逼出好成績,以保校譽及爭取更多的學生。雖然台灣近來一直在談教改,但無論怎麼改,只將重點置於教育制度上、如何為學生減壓、增加更多不同的入學管道等,而忽略了中學校的相互競爭,這是否也是其中的問題呢!?

休閒時,人們做些什麼?平日最常見的不外乎逛街購物、看電影、泡咖啡廳,當然,最不可錯過的就是白天的冰淇淋店、啤酒屋和晚上的酒巴及Disco。這兒不像台北有數不盡的夜生活場所(大概只有特大城市才會有吧!),多數人都是正規的早睡早起,不太愛在外流連過晚。假日街上較冷清,但在有山有水處依舊可見人們攜家帶眷出遊、露營;在公設的運動場上玩足球、打籃球、排球等也是常見的景象;更可在市區內見到全家大小優閒地騎著腳踏車;還有許多人在自家的庭院種花或蔬菜水果等,自在的狠呢!

于德
9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