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30 23:52:10普普

鏡頭下的 華光社區

緣由:

台北市大安區華光社區的行政區,為大安區的光明里及錦泰里,範圍為大安區與中正區交界處,北以金山南路2段30巷為界,東以金山南路2段為界,西以杭州南路2段為界,南以金華街為界。

地上物形成的背景,為日據時期遺留的黑瓦斜頂木屋以及磚、水泥、木材等混和建造之住宅蔓延雜生而成,加上民國50至60年期間興建司法三村至十村等8棟4層公有宿舍。

民國38年,國軍遷台接收此地,延續日據時期台灣監獄舊有用地,做為台北看守所和台北監獄。而原先的附屬日式木造平房,則做為安置法務部職員宿舍之用。當時,居民組成不僅為公務員,也包括日據時期原有居民與早些來台的軍人居住。

早期由於經濟壓力與家庭人口增加,公務員便在自家院子裡或是鄰近空地自力搭建、延伸,給與較低層的公務員與家庭成員出租、居住,呈現互助的社會精神。

居民多自行搭蓋延伸,建材多以竹子、木頭或磚瓦等簡單材料築成。因為,國民政府遷台初期的反攻大陸整體意識,僅將台灣視為暫時的避難處,當時多數人沒料想會在此居住一輩子。也因為沒有久居的時代脈絡,在共有互助精神或是上司口頭允諾增建後,政府默許搭蓋行為,因此,以日式平房為基底,居民紛紛沿著牆裡或沿著牆邊搭蓋、擴展‧‧‧‧‧‧



台北刑務所的故事:

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1895至1900年間台灣人民抗日行動此起彼落,日本人逮捕的囚犯日益遽增,因此日本人研擬興建監獄,修葺清朝參府衙門及拆除台北城牆石塊,建造「台灣總督府台北刑務所」,1910年興建完成,是台灣第一批西式監獄。

台北刑務所囚禁抗日義士,甚至絞死、槍斃;1945年6月19日,14 名美軍航空人員戰俘在台北監獄被日軍處決,至今只剩下紀念文留在監獄的舊牆上,悼念過往的傷痕。


 

1945年台灣光復前監獄名改為台北第一監獄,民國37年(1948年)改為台北監獄。後來台北看守所也在此設立,民國41年看守所與台灣台北監獄分立後,全銜為台灣台北地方法院看守所,民國69年,審檢分隸,改稱為台灣台北看守所。民國52年台北監獄移監到桃園龜山,民國64年台北看守所遷往土城。

華光社區錦泰里里長陳綱維說,愛國東路上的中華電信跟郵政包裹中心,是以前的台北監獄、看守所,華光社區就是監獄舊有用地的附屬宿舍區。


日本監獄的遺跡:

陳綱維表示,台北監獄最早是日本人蓋的,日本人非常注重監獄教化,犯錯的人,希望到監獄後能夠改過,日本人認為管理犯人的監獄官非常重要,為了讓監獄官安心工作,日本人就在監獄外圍蓋房子,讓監獄官居住,監獄的周圍變成監獄官的宿舍,如果發生任何事情,可以馬上到監獄處理。

陳綱維說,日本監獄的圍牆還有留下些遺跡,圍牆是台北城牆的基石,石頭最早是從北投唭哩岸河邊運來,圍牆是梯形下寬上窄,就如中國的城牆一樣,因為城牆中間有土,牆上有草長出來,以前中國城牆就像這樣可以防止刺客挖牆。

監獄側門至今仍保留,當年犯人在獄中死亡或槍斃後,就是從側門送出去。



陳綱維說,愛國東路以前無法通到金山南路,中華電信段都是監獄的圍牆,愛國東路上有舊有的公車候車亭,受刑人被關在監獄,很多人來此探監,在候車亭旁攤販買水果、食物,愛國東路210巷以前是監獄圍牆的界線,監獄的圍牆拆掉,才形成巷子。

陳綱維說,原本有座武德殿,是以前日本人留下的武道場,練劍道、柔道宣揚武德,但民國70年代一把火就燒掉了;日本房子地板離地較高,底下有土,還有一個洞口通風,防止有濕氣,以前童年小孩在底下鑽來鑽去玩耍。後來有一批福建來的人,從家鄉迎神過來,在武德殿遺址蓋了臨水宮。


族群遷移的記憶刻痕:

1949年國民政府逃難來到台灣,繼續沿用日治時期的監獄,有一些法務人員居住在日本舊宿舍。

陳綱維說,許多軍人就在日本宿舍旁蓋了房子,這些自行搭建的房子,被視為違建,當時蓋得房子很簡陋,家裡面沒有廁所,所以社區裡設立了公共廁所。

後來監獄、看守所搬走,一些法務退休人員仍住在華光社區,陸續也有中南部城鄉移民移住,形成本省、外省,加上後來照顧老人的東南亞移工多元族群村落。

華光社區承載著戰爭與遷徙的記憶,但這裡即將被所謂「台北華爾街」的金融特區計畫,剷平所有刻印的歷史空間。


 

後記:

華光社區都更 住戶明年二月底須遷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pts/20111116/index-13214544001266208009.html


位在台北市金華街一帶的華光社區被政府劃入四大金磚都更計畫,要把老舊社區轉型成台北華爾街,但是因為有住戶抗爭、遲遲無法推動,最近國有財產局發出通知,要求住戶必須在明年二月底之前搬遷,否則將要採取法律行動。

73 歲的任太太,在這間平房住了一甲子,當初先生任職台北看守所,一家六口就擠在這小小的宿舍裡,但因為這個社區要拆除、改建成台北華爾街,任太太接到通知,要求明年二月底前得搬家,代價是150 萬元補償金。

像任太太這樣,拿得到補償的 136 戶還算幸運,華光社區另外還有 217 戶,都被列為非法住戶,有的是後來離開法務部的眷戶,還有更多是像劉太太這樣,花了錢買房做小生意,現在不但得被趕走、還得賠錢。

居民滿腹委屈,但到明年二月如果堅持不搬,到底該怎麼辦?地主法務部也還沒有答案,但國產局強調一切還是得依法行政。

喊了四年的金磚計畫,台北華爾街如今還是這副落寞的景象,但依法行政又要怎麼兼顧社區居民的感受,指標性的都更大難題,明年二月底就有答案。


開始拆除了 >>>

華光社區‧消失 ING(一):http://mypaper.pchome.com.tw/tiger_wpm/post/1324189430

華光社區‧消失 ING(二):http://mypaper.pchome.com.tw/tiger_wpm/post/1324199387


 

另一個類似處境的社區:

鏡頭下的 紹興社區
http://mypaper.pchome.com.tw/tiger_wpm/post/1322614355

 

歡迎蒞臨首頁:http://mypaper.pchome.com.tw/tiger_wpm

 

相機:Fuji FinePix HS20 EXR。

 

記錄:Tiger Wu

E-mail:tiger_wpm@pchome.com.tw


 
參考資料 >>>

華光社區的歷史足跡: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8120

華光社區與台北華爾街:http://blog.roodo.com/taipeihuaguang/archives/13135789.html

走訪華光社區:http://tw.myblog.yahoo.com/liu-liu/article?mid=4051

華光社區 見證日治監禁史: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