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9 10:31:00旗魚家族 (肥騏vs廋瑜)
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
沒有了達賴的布達拉宮和沒有了康熙的紫禁城一樣,給人無限的憑悼。沒有了康熙的紫禁城,國寶被盜、皇陵不保,沒有達賴的布達拉宮,藏人在這裡成了二等公民。
西藏的英文Tibet,古稱吐蕃,按照藏族歷史的傳統,第一任藏族的國王是:聶赤贊普,傳說中西藏山南地區的悉補野部地方首領,出生於波密,後出遊至山南。據說當年在雅隆河谷生活著遊牧的吐蕃人,一天發現了一位語言和本地人不同的英俊的小夥子,人們非常奇怪,要求12位最聰明的苯教領袖前去探問,他們問這個小夥子從哪裡來,他不會回答,只是手指天空,於是被誤認為是天神之子,12位巫師讓他騎在脖子上,輪流將其馱回大家聚居的地方,擁立為王,「聶」在藏語中是「脖子」的意思,「赤」意為「轎子」,「贊普」意思是「英武的王」,聶赤贊普就是「用脖子當轎馱回的王」或「肩輿王」的意思 於前127年即位,是為吐蕃之祖先。今乃東縣境內的雍布拉康,傳說為其修建的宮殿。其後吐蕃歷代贊普均奉其為祖先。聶赤贊普教會當地的人進行農耕,部落逐漸強大,以後各王都被稱為「贊普」,直到第33代贊普--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國,聶赤贊普被尊稱為第一位藏王。
松贊干布是第33任吐蕃國王,但是因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創製,所以很難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歷史正確性。在《賢者喜宴》等藏文歷史書和在敦煌發掘的古藏文歷史文獻里記載著在松贊干布之前的吐蕃贊普的許多傳說。
吐蕃王朝時期的西藏一直處於本土的苯教與新傳入的佛教兩股勢力的爭鬥之中。西元841年赤祖德贊被反對佛教的大臣暗殺,其兄朗達瑪(第43任國王--達磨贊普)被扶上王位。朗達瑪代表著反對佛教傳播的勢力,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殺害僧人首領,強迫僧人還俗,關閉寺院,毀壞佛像、佛經,史稱「朗達瑪滅佛」。 846年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雲丹射死。達瑪的兩個兒子在父親死後又為爭奪王位爆發內戰,掌握軍權的將領也隨即發生混戰,長達二十多年。統治集團的混亂又在869年引起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亂,877年起義軍發掘贊普王陵,逐殺王室和貴族,吐蕃王朝徹底崩潰,西藏二百多年的統一局面到此告終。後來的西藏形成許多部落、土邦等。來被元朝直接統治,吐蕃王朝滅亡。
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任國王--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落的時間,正好是唐代,唐太宗貞觀八年(西634年),松贊干布遣使與唐修好,唐也派臣入蕃。西元638年,松贊干布派專使去長安請婚。兩年之後,又派大臣祿東贊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許嫁於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並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641年文成公主入蕃,《唐書》記載松贊干布親迎於河源,文成公主進蕃時把各種大唐的生產技術轉入吐蕃,如營造與工技著作六十種,能治404種疾病的醫方百種,診斷法五種,醫療器械六種,醫學論著四種,還有大批日用品和農作物種子等。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將近40年,於680年去世。
這次聯姻是大唐與吐蕃統治者之間第一次建立起正式的聯繫。這一時期西藏對佛教並非全然無知,但主要是由於大唐公主對其丈夫的影響才使得佛教在西藏廣泛傳播。在松贊干布在世的時期,唐蕃之間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係,雙方使節來往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自貞觀四年(630年)開始,到842年,雙方來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員入蕃66次,吐蕃官員使唐125次。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後返回長安,松贊干布派噶爾東贊域宋到長安祝賀凱旋,並獻高七尺的黃金鑄成的鵝作為禮品。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適逢天竺發生戰亂,大唐使臣被搶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贊干布派兵幫助,並徵兵於尼泊爾,由王玄策帶領前往天竺,平定了戰亂,使大唐使團順利返回,並獻俘於長安。後來王玄策在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還經過吐蕃出使天竺,至今在西藏吉隆縣還保存有題為《大唐天竺使出銘》的摩崖石刻。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喪,並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干布派專使到長安弔祭,獻金銀珠寶15種置於太宗靈前,並上書表示對唐高宗即位的祝賀和支持。又再致書司徒長孫無忌稱:「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以赴國除討。」唐高宗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又晉封松贊干布為「[宗貝]王」,並刻松贊干布石像立與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西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後,由孫子芒倫芒贊(en:Mangsong Mangtsen繼位為贊普,他利用吐谷渾王室的內爭,多次帶兵攻擊吐谷渾,甚至與支持吐谷渾的大唐發生衝突。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戰中,唐軍覆沒。733年唐蕃雙方在赤嶺(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於赤嶺、甘松嶺互市,雙方邊將和官員參加,並通告各地,雙方和好禁止互相搶掠。
不久,由於唐蕃雙方都想擴大自己的權勢,而且邊將也想從戰爭中獲取功名,戰事遂起。西元755年大唐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從長安逃到四川,唐朝廷抽調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亂,使得西面的防務空虛,吐蕃相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大唐的大片地區,並在763年10月,乘大唐君臣不和之機,集中約二十萬軍隊東進,直入長安,唐代宗倉皇出奔陝州。吐蕃軍佔領長安十五天,同時立廣武王李承宏為皇帝,並設置百官。後蕃軍不適應長安秋季的酷熱,吐蕃軍中疾病流行,加上大唐勤王之軍逼近,吐蕃軍主動退出長安。在赤松德贊在位的時期,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還多次進到寶雞,威脅長安,北到寧夏賀蘭山與回紇相接,南面以南詔為屬國,西面盡有安西四鎮,在中亞與大食相抗。據藏文史籍記載,此時吐蕃還一度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
據歷史記載,從西元705年至822年,唐朝和吐蕃共會盟八次,其中第八次會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薩大昭寺前。
西元846年第四十三任國王--朗達瑪被射死。達瑪的兩個兒子在父親死後又為爭奪王位爆發內戰,吐蕃王朝滅亡。吐蕃王朝崩潰以後,藏族沒有統一政權的時代,統一的吐蕃王朝崩潰之後不久,唐王朝也於公元907年衰亡。與中國的五代十國大分裂狀況相呼應,開始逐步進入封建農奴制社會的藏族地區,也形成群雄割據、互不相屬、沒有統一政權的大分裂狀況。
西元960年,北宋建立。由於所處的地區的緣故,與遠離漢族地區的衛藏等地的各部藏族聯繫交往較少,但與鄰近漢族地區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則相對密切。原吐蕃帝國的一個部落首領的後裔唃廝囉在以邈川(今樂都)、青唐(今西寧)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權。這是當時以藏族為主體的一個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權,也是藏族的第一個安多政權。唃廝囉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納貢,並乞官職。西元1032年(明道元年),宋仁宗封唃廝囉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並給以優厚的俸祿。西元1041年(康定二年),大宋皇又封唃廝囉為「檢校太保充保順、河西等軍節度使」。此後,唃廝囉的子孫繼承人董氈、阿裏骨、瞎征、隴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職。唃廝囉部統治地區,隸屬於北宋全國二十六路中的秦鳳路。到西元1116年(政和六年),唃廝囉部地區全部改為宋朝的郡縣。此外,宋真宗皇帝還於西元1001年(咸平四年)加封涼州(武威)藏族六穀部首領潘羅支為「鹽州防禦使兼靈州西面都巡檢使」的官職。
此時,一個由党項族為主建立的強大的西夏王朝,在今寧夏和陝西北部地區興起,對宋朝和甘、青、川各地少數民族構成威脅。為了對付西夏的入犯,增加防衛力量,從公元11世紀開始,宋朝在原吐蕃王朝一度佔據的今甘肅省南部、河西走廊、青海省東部、四川省西北部等藏族地區,大力推行屯田戍邊的政策,加強對這些藏區的經營與治理。在此基礎上,大宋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撥發弓箭及其它武器,並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類似大宋民兵的軍事體制,以共同防禦西夏人的入犯及襲擾。宋將王韶在今甘肅臨夏、臨洮一帶大量開拓土地,招納30多萬藏人從事墾種。著名的茶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肅臨夏以及陝西一些地區的大宋專設市場上進行,開始了爾後數百年藏區馬匹與漢區茶葉的經常固定交易。
斯羅、潘羅支等藏族部落首領臣屬宋朝,借重宋代中央王朝所封官職,以加強對所部的統治號令。這種上下隸屬關係是明確的。在分裂初期的戰亂過去後,佛教又再度慢慢復興並真正藏化,宗教學者將這次佛教的再復興稱之為「後弘期」。西元1041年,阿里王益西翰迎請印度超岩寺的尊者阿底峽到藏, 阿底峽被其盛情所感動,於隔年以61歲的高齡到藏宏法,其弟子仲敦巴建「熱振寺」,由此而傳出了藏傳佛教的「噶當派」。此外,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也在這段時期陸陸續續地形成,比如說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紅教(寧瑪派)等。整體而言,「西藏分裂時期在政治上是各自為政,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教派紛紛形成。對西藏未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佛教也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主導整個西藏的宗教」。
從12世紀由政教結合的薩迦政權統一西藏之後,一直到五世達賴喇嘛在1642年建立噶登頗章政權為止,在這500多年之間,西藏歷經了薩迦、帕竹(乃東)、仁蚌巴、藏巴等政權的更替。
13世紀初,強悍的蒙古族在北方興起,成立大蒙古國。先後滅掉了畏兀兒、西夏、金國、南宋。1240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的皇子闊端派遣大將率軍深入西藏。薩迦派高僧薩班智達與闊端會晤,並以西域學者為譯師,向闊端宣講佛法,闊端逐漸敬信並決定免除天下僧尼的賦稅和兵役。闊端並為班智達建造 「幻化寺」,供奉了大量的財寶,由此開始了西藏喇嘛與蒙古之間的直接交流。不久後班智達過世,闊端亦逝。1253年,班智達的姪子八思巴與忽必烈會晤。八思巴不僅向其講述佛法,而且還解答了忽必烈所提出的許多疑難問題,使忽必烈對佛法產生虔誠的信仰。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汗,隨後並封八思巴為國師。1264年,在擊敗位於蒙古本土也自稱大汗的胞弟阿里不哥後,忽必烈又設「總制院」,命八思巴以國師身份兼領該院院事,負責處理和管轄西藏大部分地區的軍政事務。宣慰使司下面則轄有管理民政的萬戶府、千戶所。元政府不僅成功在政治上控制了西藏,在文化和其他層面也受到西藏很大的影響,比如八思巴就曾經根據忽必烈的要求,按照藏文字母的拼音方式創造了蒙古文字,史稱 「八思巴文 」
在薩迦王朝統治下的西藏官員中,止貢、帕竹和嚓巴三個萬戶長不僅轄區地廣人眾,同時也是薩迦皇室的內侍,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1358年,屬於帕竹系統的松秋堅贊借故揮兵進占薩迦,廢除最後一任薩迦貢瑪,逮捕和處決了400餘官員,由此開始了帕竹政權統治西藏的時期。由於帕竹政權定都於乃東,故史書又稱其為「乃東王朝」。
在薩迦王朝統治下的西藏官員中,止貢、帕竹和嚓巴三個萬戶長不僅轄區地廣人眾,同時也是薩迦皇室的內侍,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1358年,屬於帕竹系統的松秋堅贊借故揮兵進占薩迦,廢除最後一任薩迦貢瑪,逮捕和處決了400餘官員,由此開始了帕竹政權統治西藏的時期。由於帕竹政權定都於乃東,故史書又稱其為「乃東王朝」。
1363年,松秋堅贊過世。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並建立了明朝。元朝殘餘勢力退回蒙古高原。朱元璋即派人赴藏,對西藏各地僧俗首領加以安撫,承認他們的固有地位,但需上交元朝封賜的舊印,由明朝重新任命並頒發新印。明朝對有實力的僧俗各派領袖人物都賜加封號,共敕封過三大法王和五王,史稱「明封八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創者宗喀巴在拉薩首創「傳昭大法會」並建成「噶丹寺」。7年後,興建了「哲蚌寺」,2年以後,在拉薩北郊建立了「色拉寺」。這三間佛寺被稱之為拉薩的「三大寺」。
1432年,米旺扎巴堅贊過世,帕竹政權的權力逐漸落到該王朝四大臣之一的仁蚌巴手中,史稱「仁蚌巴政權」。1565年,原本擔任仁蚌巴手下官員的辛廈巴才丹多傑起兵造反建立藏巴王朝,1621年,格魯派軍隊與由五世達賴喇嘛的管家所引來的蒙古軍隊一同聯合作戰,在拉薩附近一舉擊敗了藏巴國王的軍隊。隔年建立了噶登頗章政權。
在布達拉宮中,由清康熙對五世達賴喇嘛封號可見西藏與清朝的關系,1716年,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清軍擊敗準噶爾,清政府駐藏大臣制度最終確立,成為定制。1793年清政府出兵打敗入侵西藏的廓爾喀(尼泊爾),大大加強了駐藏大臣的權力。駐藏大臣地位為清政府派駐西藏的代表。
1888年,英軍佔領哲錫金。以為基地侵略西藏,遭到強烈抵抗,史稱「土鼠年之戰」。
1903年,英軍第二次侵略西藏,拉薩淪陷,十三世達賴喇嘛逃往蒙古。清政府革去了達賴的名號。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設蒙藏事務局主管西藏地方事務,並任命了中央駐藏辦事長官。
191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了拉薩。袁世凱發電報,表示要恢復達賴喇嘛的封號,達賴喇嘛則直接重申了他對西藏的統治,這份聲明甚至被部分西藏人看作「獨立宣言」。
1913-1914年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有中、英、藏代表參加的會議,會議期間,英方代表麥克馬洪與親英的西藏代表夏扎·班覺多吉背著民國中央政府私下用秘密換文的形式,在地圖上劃了一條實際長達850英里的邊境線,把中國門隅、珞瑜、察隅三個地區共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印度。這條由英殖民者一手操縱的、中國任何一屆中央政府、任何政黨都未承認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為以後中印兩國關係的發展投下了陰影。
1903年,英軍第二次侵略西藏,拉薩淪陷,十三世達賴喇嘛逃往蒙古。清政府革去了達賴的名號。
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設蒙藏事務局主管西藏地方事務,並任命了中央駐藏辦事長官。
191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了拉薩。袁世凱發電報,表示要恢復達賴喇嘛的封號,達賴喇嘛則直接重申了他對西藏的統治,這份聲明甚至被部分西藏人看作「獨立宣言」。
1913-1914年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有中、英、藏代表參加的會議,會議期間,英方代表麥克馬洪與親英的西藏代表夏扎·班覺多吉背著民國中央政府私下用秘密換文的形式,在地圖上劃了一條實際長達850英里的邊境線,把中國門隅、珞瑜、察隅三個地區共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印度。這條由英殖民者一手操縱的、中國任何一屆中央政府、任何政黨都未承認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為以後中印兩國關係的發展投下了陰影。
1917年,在康區的衝突中,西藏噶廈取得了勝利,佔領了昌都、德格等地。
1923年,後藏第九世班禪喇嘛出走內地,隨後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接待。
1933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九世班禪由蔣介石政府派遣護衛隊護送回藏,主持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但途中在青海不幸去世。
1940年,國民政府在拉薩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作為國民政府在西藏的常設機構。西藏地方政府多次選派官員參加國民代表大會。中華民國期間,外患不已,內亂頻仍,中央政府孱弱,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繼續接受中央政府冊封,獲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現在的十四世達賴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職,就是經由國民政府主席頒令批准的。
1923年,後藏第九世班禪喇嘛出走內地,隨後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接待。
1933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九世班禪由蔣介石政府派遣護衛隊護送回藏,主持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但途中在青海不幸去世。
1940年,國民政府在拉薩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作為國民政府在西藏的常設機構。西藏地方政府多次選派官員參加國民代表大會。中華民國期間,外患不已,內亂頻仍,中央政府孱弱,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繼續接受中央政府冊封,獲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現在的十四世達賴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職,就是經由國民政府主席頒令批准的。
1950年10月6日,解放軍二野第十八軍三萬餘人向康區首府昌都發起攻擊,很快就打敗了只有八千餘人的西藏軍隊。19日解放軍攻克昌都。
1951年,達賴喇嘛和西藏政府代表團在北京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談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一共十七條。
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佔領西藏。
1958年,中國政府在實行民主改革,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大量摧毀寺院,強迫僧人還俗,掠奪寺院和普通群眾的財產,結果遭到當地多數藏人的強烈抵制,並由此在這些地區引發激烈衝突。
1959年,武裝衝突擴展到拉薩,達賴喇嘛、西藏政府和大量藏人逃亡往印度並在那裡成立了西藏流亡政府,提出西藏獨立要求,宣布不承認十七條協議。
1979年起,中國開始實行經濟改革,西藏的經濟迅速發展,相比之下,政治體制改變幅度小。藏人的宗教自由只在一定程度上被恢復。藏人在聲明接受中國統治,並且表態譴責達賴喇嘛的情況下,能得以奉行他們傳統的宗教。西藏藏族人民自治區名義上實行藏人自治,比如自治區區長必須由藏人擔任。但是中共政府組織保證了真正權力屬於自治區黨委書記,而黨委書記一職從來都是由漢人來擔任的。
2005年,達賴喇嘛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曾公開表示:「我們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讓北京管理,但保存我們西藏的文化、宗教和環境。」
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佔領西藏。
1958年,中國政府在實行民主改革,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大量摧毀寺院,強迫僧人還俗,掠奪寺院和普通群眾的財產,結果遭到當地多數藏人的強烈抵制,並由此在這些地區引發激烈衝突。
1959年,武裝衝突擴展到拉薩,達賴喇嘛、西藏政府和大量藏人逃亡往印度並在那裡成立了西藏流亡政府,提出西藏獨立要求,宣布不承認十七條協議。
1979年起,中國開始實行經濟改革,西藏的經濟迅速發展,相比之下,政治體制改變幅度小。藏人的宗教自由只在一定程度上被恢復。藏人在聲明接受中國統治,並且表態譴責達賴喇嘛的情況下,能得以奉行他們傳統的宗教。西藏藏族人民自治區名義上實行藏人自治,比如自治區區長必須由藏人擔任。但是中共政府組織保證了真正權力屬於自治區黨委書記,而黨委書記一職從來都是由漢人來擔任的。
2005年,達賴喇嘛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曾公開表示:「我們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讓北京管理,但保存我們西藏的文化、宗教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