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9 15:19:13雨霑

申亞民調的迷思

申亞民調的迷思

 http://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36349&Lang=tc

 

  香港申亞諮詢期剛結束,各界踴躍發表意見甚至提出民調數據。其中一個社會焦點,是政府數據跟民間和政黨的落差很大。反申亞者懷疑政府有所隱瞞,而支持申亞者亦對「民調黨」提出的數據缺乏信心。雖然筆者也是申亞支持者,但為了「求知」,正嘗試比較公民黨和新論壇兩份廣受關注的報告,希望得到更合適的結論。

 

 

  先從結論說起,兩份報告均指出反對申亞聲音佔過半。但有趣的是,新論壇在「共識題」以外,多問了「民意轉軚題」。所得的新結論是,如果香港跟深圳和澳門合作辦亞運,支持者會急增,竟然超越反對者10個百分點以上。這似乎反映出現實情況,香港申亞不是一條共識題,而是概念題!新的觀點可以引起社會共鳴,只要貼近心目中的理想亞運!

 

  那麼,市民心目中的理想亞運是甚麼呢?公民黨和新論壇沒有對此深入調查。從網上得悉,前者的問卷比較簡短,而且在首題已問到申亞立場。筆者不能說它的方法錯,不過這好像要受訪者「先難後易」去解難。新論壇所做的,則比較「漸進式」,先問對方總括性問題,然後才問特定性的。由於兩份調查均沒有問到理想亞運是甚麼,筆者也難以得知真正討厭香港亞運的佔多少。

 

  筆者再想深一層,如果香港亞運是一種概念,那麼讓「電子競技」和競龍舟等項目進入未來亞運後,會否成功爭取很多青年支持者呢?申辦2023亞運會,似乎很難有準確的「問題定義」。究竟問的人和答的人是否充分理解亞運?更甚的是,曾經到廣州看亞運的會否有另一番見解呢?

 

  「亞運2023」,似乎是跨越未來的事物,多於舊產品。問卷這調查形式,只會有助理解市民概念,而不能準確解讀民意和接通未來! 沒有清晰的問題定義,沒有上廣州看亞運的現場感受,市民可能從印象中的舊亞運、過去的東亞運甚至現特區政府狀況作「無限聯想」。反申亞者可能是反對特區的「官僚思維」或某些往績,而忘記了十年人事幾番新!未來的香港亞運,可以是人民的亞運、人文的亞運和共享的亞運。

 

  筆者不是偏幫政府,只是對坊間民調結果甚有保留。這不是說坊間的「低成本」調查不可取,只想說民調本身有很大的「系統性偏差」。據了解,不少機構會用「電話機」在朝10晚10抽機取樣做調查。鑑於社會接受性,調查機構會剔除手機號碼。結果是,受訪對象少了手機用戶,反而多了老年人,這可以從人口和受訪者結構中找到端倪!由於香港亞運目標是2023年,主要是為「下一代」而設,而偏偏小朋友的聲音不能充分反映在電話民調上,這出現了很大問題。民間和政府機構應直接向新世代進行調研,才可避免「以偏概全」!

 

  在此要特別澄清,筆者不是說公民黨和新論壇的報告不可取,也不知道他們是用電話機還是傳統方法做調查。據筆者了解,只要方法正確,「低成本」也不會影響推論結果。筆者只是認為,坊間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和創意,為香港探求出怎樣把創新和需求結合,推動一個「創意亞運」!辦亞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民調機構除了評估市民認知度和支持力外,也應該多點分析國際形勢、民眾多元化需求和市場化力量!香港是可以用誠相託、以愛相隨的去辦最貼「民心」的亞運,只要各界能放下「數字」的偏見和「民意」的局限。 筆者相信,只要政黨們學懂解讀「民心」,發揮有建設性的創意思維,申辦失利也是對香港自身謀求發展的力量集結,達到華麗轉身的境界!

 

 

‧城市智庫資訊科技政策研究召集人暨研究員 楊雨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