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到底講什麼語言?
還記得我在澳洲讀語言學校時,遇到了一些瑞士同學,而當我跟瑞士同學 J 講到另一位也來自瑞士的朋友時,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他來自哪一個語區?」
被這麼一問之後,突然覺得腦袋一片空白,因為碰巧我認識的瑞士同學們都講法文,所以當時無知的我以為法文是瑞士的官方語言,於是我問他:「為什麼?有什麼差別嗎?」
「有呀!你知道在瑞士其實有四個語區,德語區、法語區、義大利語區以及羅曼語區嗎?」(註1)
『呃…那請問瑞士的官方語言到底是哪一個呢?』
「四個都是呀!」
『我的意思是,教科書上的語言,以及新聞播報的語言,是哪一個呢?』
「看你住在哪一區就是哪一個囉!」
一開始我很難想像,比台灣佔地面積稍大的瑞士,人口僅約800萬人,卻有著四個不同的語區,而且它們還全部都是官方語言,這樣來自各語區的人都怎麼溝通呢?
我想我大概也不是唯一一個感到困惑的人,因為在我來到瑞士後,最常被朋友們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在瑞士講什麼語言呢?」
多元文化的完美融合
那就讓我們先從瑞士的國名說起吧!
如果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與羅曼語都是官方語言的話,那到底要用哪一個語言作為國際的國名才對呢?
沒錯,就因為不管使用哪一個語言都對其他三個語區的人不公平,所以講究平等與公平的瑞士政府選擇使用第五種語言,也就是「拉丁語」Confoederatio Helvetica(CH)來作為國際正式的國名,這也就是為什麼瑞士法郎的代號為 CHF 的原因。
語言是一種文化背景,當然也是一種邏輯與思維模式的養成,德語區的嚴謹、法語區的優雅、義語區的熱情等,都在瑞士這個小小的地方結合成一幅美麗又和諧的景致,彼此相互尊重與欣賞。而也因為如此,我發現在瑞士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外來移民,與不同文化間的包容度很高,大部份的人都很樂意敞開心胸,接納來自各地的文化背景與風俗民情,算是一個對於外國人相當友善的國家。
英語不是第一外語
就因為瑞士有著如此特殊的語言背景,所以在學校時,德語區小朋友們的第一外語是法語,而法語區則是德語;義語區與羅曼語區因為比較小,所以德語或法語也是必須學習的課程,而英語基本上就排在這些語言的後面。
不過近年來瑞士的語言教育也有了一些改變,現在小朋友們也會提早接觸與學習英語,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瑞士人都至少會兩種以上的語言,我甚至有個瑞士朋友除了會講非常流利的法語、義大利語、德語與英語之外,還會講中文呢!
後來我發現其實這個現象在歐洲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也許因為歐洲並不大,各國相鄰且距離也不遠,很多歐洲人都至少會講兩三種語言。例如我在瑞士讀語言學校時,認識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有許多人除了英文之外,都還會流利的講兩三種不同的語言,有時真的讓我覺得非常的羨慕呢!
不過在瑞士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德語區的人不喜歡使用法語,而法語區的人也不怎麼喜歡使用德語,所以當不同語區的人在一起時,他們反而會使用第三個非瑞士的官方語言「英語」作為溝通的橋樑!雖然會講英文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是卻是一件很普遍又很方便的事。
換個語區,換個國家?
由於瑞士每個語區都有各自獨特的特色,也各自保留了它們專屬的文化習性,所以很容易讓人有換了語區,就好像來到另一個國家的錯覺。
還記得有次我從蘇黎世(德語區)搭車到日內瓦(法語區),火車上的廣播語言從德語變成了法語,身邊的乘客們也漸漸變成了法語交談的模式,下車後更發現路上的所有路名、招牌與廣告等全部都換了一個我非常陌生的語言,雖然剛開始有種衝突與錯愕感,但習慣之後,反而覺得有趣。
所以不要懷疑,在哪一個語區,就使用哪一個語言,如果你在德語區,學校的教科書與新聞播報就是德語,路上的人也都講德語,其他語區也是一樣的情況。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瑞士,時間允許的話,我非常建議能夠到各個不同的語區走走,體驗與欣賞這多元文化「沙拉碗式」的和諧與美麗。
註1:瑞士四個語區的比例由大到小分別為德語區 64%(約 460 萬人),法語區 20%(約 150 萬人),義大利語區 6.5%(50 萬人)及羅曼語區 0.5%(約 3.5 萬人),另外有些邦州為雙語區,不單限定為某一語言。而除此之外,由於瑞士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以也有許多不使用瑞士官方語言的人口,這部份就沒有另外說明。
《關聯閱讀》
斯洛伐克沙發客vs雲林中學生:學好英文吧,因為世界在等你
「沒想到吧?這是現在的上海。」──語言能力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