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大學 實現名校生的夢想
Peter Hart是一位平凡的高中生,他從未想過申請哈佛、普林斯頓等任何一所常春藤大學。他是伊利諾伊州的New Trier高中學生,自認自己與名校無緣。這所高中的生源涵蓋芝加哥北部幾個富裕的社區,每年有大約1千名高中畢業生上大學。
從失落中找到歸屬
Peter的一個朋友排名班級第5,她的目標是耶魯,最後如願以償。Peter排名全校300左右,水準也不差。他的目標是密歇根大學或者伊利諾伊州大學的本科商學院,卻不幸被兩所大學先後拒絕。他最後去了印第安納大學,失落感很重。
不過,他決定充分利用這個學校,規劃職業生涯和人生。很快,他注意到這所學校的與眾不同。在New Trier高中,他覺得自己是個普通學生。而在印第安納大學,由於他的心態的轉變,反而在眾多新生中格外突出。以往在高中時期高手如雲他顯得平凡,但在這所大學裡Peter得以發揮,他的信心也日漸增強。
第一年他GPA獲得3.95分,這讓他在第一年就進入本科商學院的榮譽項目。隨後,他的努力,成功吸引了教授們的注意,並成為商學院大學聯誼會副主席。
小池塘釣大魚
在校期間,Peter就籌資資金,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小型地產公司,通過收購、修理小房子,出租給同學。他還到校外幾個頂尖的顧問公司面試。這幾家公司一般只招募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對於印第安納大學的學生常常不屑一顧。
但在畢業後,他卻在波士頓諮詢集團找到一個高薪職位。在這裡,他認識到一個新同事:他同一所高中那位上了耶魯的同學。
Peter在波士頓諮詢集團工作3年然後,轉到曼哈頓另一家私人公司工作2年。隨後又到哈佛大學商學院上研究生。在哈佛,他的好多同學本科學歷比他亮麗得多,但是,他感到自己在印第安納大學的教育並未將他埋沒。
他們很多人都已工作多年。工作經驗對他們在哈佛大學的信心和表現,比他們在任何大學課堂的學習更重要。
最主要的是,他覺得在印第安納大學,他變成一個勇敢而自信的人。這讓他發現並培育了自己的特質,這是他以前沒有錘煉出來的。「我在一個小池塘裡釣到一條大魚。」Peter感謝的說。
被拒絕,可能才是美好的開始
另一個故事也有同樣的失落與沮喪,這是一個累次被大學拒絕的慘痛經驗。
被拒絕的滋味每個人都不喜歡,但是Jenna Leahy從被拒絕中得到力量。她的高中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一所名校,她的課業成績很多是A或B,不是班級裡最突出的,但她是校內一個越野隊的隊長,在校內許多組織中都很活躍。
Jenna的活躍還得到一個特殊領域的學生獎學金。令人羨慕的背後,她有一個明顯的缺點:SAT數學只有600多分。
誰被拒絕這麼多次?
Jenna原本的目標大學是克利蒙特·麥金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但她被拒絕了,這讓她有些不知所措。所幸她夠鎮定,迅速擴大自己的選擇範圍,又申請了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埃默理大學( Emory University)、佛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波莫納大學(Pomona College)等大學。早春的錄取消息卻是不幸的,她先後收到這些大學的拒絕信。
拒絕好像不請自來。她到哪去上大學呢?她的高中同學不少人分別前往常春藤或類似的大學,但這些學生看起來並不比她有能力。
Jenna感到無助,有一段時間非常沮喪。她實際上只剩下2個選擇:一個是斯克里普斯(Scripps College)——克萊蒙特•麥肯納的姊妹學校;另一個是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南卡大學看好她,給她提供豐厚的獎學金,但她卻看不上。
從拒絕中找到無畏
暑期,她到了南加州的斯克里普斯學院,看到漂亮的校園非常喜歡。她決心重拾信心,過去的經歷不僅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了解到真正的自己。她在大學2年級時申請到一筆獎學金,到墨西哥一個社區度過暑假,和那些貧困兒童一起生活。
隨後她參加一個「和Jimmy Carter一起到墨西哥過週末」的比賽,而且贏得比賽。然後又到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和巴黎學習,畢業後到「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工作,並得到一筆獎金,通常這只給那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
隨後,她又得到聯邦撥款,成為鳳凰城一所公立學校的共同創辦人,專門服務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回顧過去,她覺得如果不是因為以前曾被頻繁的拒絕,她不會有這種力量和無畏的精神去做各種嘗試。她認為,拒絕裡面有美好的東西,它讓你發現內在的力量。◇
以上兩個故事來自Frank Bruni先生的著作《WHERE YOU GO IS NOT WHO YOU’LL BE》(An Antidote to the College Admissions Mania)
Frank Bruni點評:對一部分人來講,他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來自於忠實的執行一個預先的腳本,但另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新安排他們今後生活的章節,那些無法預料的情節等得他們去面對。生活就是被一些小障礙和大坎坷決定的。而成功取決於認清這兩種障礙,並從中得到復原的力量。
文章轉自:大紀元
上一篇:台大學務長勉新生:把夢想留給自己
下一篇:謝哲青:出走,讓人生有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