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 11:00:07留學森林

德國留學前 宜定好各階段目標與規劃

  
歐洲學術、文化、藝術發源地
-「德國」,世界知名的「汽車工業」、「生物製藥」、「法律社會」、「環保建築」、「科學音樂」與「文學設計」等各方面都對該領域帶來絕對性的影響,吸引各國青年學子當地深造。

本期人物專訪,我們邀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德語: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FUFUB)心理學碩士的Sam,以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為大家述說他個人的「留學規劃」,並分享他所觀察到的「德國文化」。


德國留學前 宜定好各階段目標與規劃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_Sam專訪( / 中華國際教育交流協會 王貴怡)




遙遠的德國 貧乏的資訊

勤跑圖書館 廣泛收集相關資料
10幾年前的台灣,沒有現在方便的Internet。不管是德語教學,或者德國留學的資訊都很貧乏。「所有留德資訊都只能到圖書館和教育部的資料閱覽室自己查,在email還不普遍的年代,獲取資訊比現在難多了。」他透過德國在台辦事處、大學圖書館與教育部,還有諮詢留德的學長姐後,開始構築自己的德國留學計劃,一步步前進。



為什麼許多同學都選擇去英美,自己卻決定去德國?他自詡是德國人所說的黑羊(Schwarz Schaf),喜歡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個性,讓他樂於嘗試別人所不敢走的路。大一時偶然看到了光華雜誌社出版的《世界著名大學巡禮》,使他認識到了德國大學崇尚自由、獨立思考的學風,讓他滿心仰慕,開始探究到德國深造的可行性。  

 


首要面對「德語挑戰」 以沉潛的耐心

提早準備 培養實力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首先面對的障礙就是「德語」。不論是對德國學制、學校科系、研究領域或當地城市的生活,如果自己看不懂德文,就不能得到真正第一手的資訊。「既然有要出國的想法,就必須往這個方向,一點一滴的累積德文能力。」設定了這個目標,Sam大一時就到台北的德國文化中心學習德文,大學四年下來,他利用課餘的時間,在台灣已經上完了所有公開的課程,並且通過了ZDaF的認定。

 

 


而他及早準備德語學習,對來到德國後的留學生活幫助很大。在德國南部的小城準備大學所要求的德文入學考試
PNDS(後來的DSH)時,他僅花半年時間就通過了,順利的得以申請到自己所夢寐以求的幾所優秀的熱門大學,如柏林、漢堡等。

 


 

很多台灣同學到德國留學時,首要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德語」。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無法及時通過德語入學考試(DSH),而被迫放棄了自己留德的夢想。雖然現在有TestDaf,可以讓同學們有較大的應考彈性,Sam還是認為,能提早建立德語的基礎,並且利用德國免費的公共資源為自己累積德文能力,以便在來到德國後,以最短時間通過考試,才是正道。

 



在心態上,當學習德文成了一種樂趣,而只不是為了申請入學的一項證明工具,也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德國文化,並且開啟人生更多的機會。到歐洲留學的同學除了英語外,更有機會接觸第三種強勢語言,例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不論是課餘打工、畢業後在當地發展、回台,或者日後投入國際就業市場,都是深受老闆青睞的利基。

 

體驗文化 多看 多聽 多接觸
才能活用德語 自然交流
名列「全球八大工業國」的德國,除了工業與科技發展之外,在文化藝術等人文資源上也相當豐富,不論是文學、音樂、哲學、法律等,德語都展現了它蓬勃的發展。例如以「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聞名世界的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öthe)、著有「資本論」並影響全球一世紀的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或是同為德意志日耳曼語系的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等,Sam在留學初期,就都曾造訪了他們的故居,追尋先人足跡,一懷大師千古。



「要真正活用德語,自然交流,要試著從它的文化了解起,」Sam以自身學習德語的經驗分享,「切入當地的歷史,關心社會的時事脈動,以同理心去體會當地人的喜怒哀樂之所繫,才能真正融入異鄉的生活。」
 

 

留學試金石
德國遊學 體驗全文化
許多同學對於留學國的風土民情、氣候人文等,往往會擔心適應上的困難。Sam提到大四畢業留學前,他給自己一個預先體驗德國的機會-利用了大三的寒假為自己規劃了一個適應力的模擬測驗。他先參加了旅行社的歐洲團,然後在團隊行程結束後,銜接了一個四週的哥德學院德語課程,讓自己一個人,脫隊到德國的小鎮去冒險。


回想二十出頭,自己安排的德國遊學之旅,Sam臉上滿是得意。「這輩子頭一次搭機出國,和旅遊團分開後,自己一個人用著簡單英文和破破的德語,顛顛簸簸的搭車來到哥德學院。」,「在那個下著雪的冬天,一個人拖著行李,孤伶伶的走在見不到人影的小鎮路上。」這次的遊學經驗,是留學前的試煉,除了證明他是有能力可以適應異鄉生活的,也成了他一生中一段難忘的美麗回憶。



學了2~3年德文後,藉由這次遊學測試了自己在當地運用德語的實戰能力。特地挑冬季前去,也是想看看在零下20~30度的低溫下,自己是否能熬得過。這1個多月的德國遊學初體驗,使他有機會首度體驗到德國的氣候、食物以及人情味。



德國朋友
友誼就是一輩子的承諾
Sam
旅居德國近9年的留學及工作經驗,讓他認識到日耳曼民族重視「承諾與友誼」的一面。提到與德國客戶的相處經驗,「剛開始不容易親近,但一旦成為朋友,德國人會很珍惜跟朋友之間的情誼。朋友,是一輩子的。」甚至作生意時,如果碰到了意外狀況,重視友誼的德國人會以夥伴的態度,一起想辦法解決,共同渡過難關。


幾次產業界累積的經驗,讓他看到許多人印象中拘謹固執的德國朋友,富有人情味的另一面。而工作中有趣的回憶裡,他提到有次安排兩邊會商,德國朋友竟派出罕見的賓士加長型古董禮車來歡迎台灣業主。這麼深刻特別的第一印象,真的讓他跟台灣業主都嚇壞了。


Sam
以他在德國工作的經驗,建議在德國留學的同學,可以利用打工的機會來增加自己在學業外對德國的認識,或是與國際朋友們的交流。尤其台商在德國的展覽,提供了許多給當地同學多元工作,不但是很好的打工機會,也可以累積日後就業的人脈,應該善加把握。


他也以自身工作心得分享,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有到歐洲各地出差的機會,例如波蘭、義大利和北歐等,都是拓展國際視野、磨練語言的最佳方式。


 

德國留學前
宜定好 各階段目標與規劃
回台後在科技業擔任專案管理的Sam,認為留學是人一生中所有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專案(Project)。建議有心赴德國留學的朋友們在整個留學的過程前後,「應該多收集相關資訊(Information)、評估自己的資源(Resource)、設定好各階段目標(Milestone)與依照時程表(Schedule)的規劃執行,並且隨時依情況修正。做好風險控制(Risk Control),尤其不可以沒有替代方案(Alternative Solution)。」


從最早收集資料、分析德國對自己是否合適、到規劃自己的德語學習、準備參加大學入學語言考試DSH(1)、送出申請文件、到學校科系的課程考試規定、畢業論文的題目、指導教授…等等,都可以以這樣的思考邏輯,完成一個一個的里程碑,達成最後的目標。



而許多朋友疑慮「在異鄉,如何得到最及時的幫助?」在這裡Sam提出建議,各地台灣留學生學生會是很好的管道。除了透過當地朋友所提供的協助外,網路上也有許多可以參考的資料,方便大家諮詢。「只要勇於開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當他以過來人的心得分享,德國留學所帶給他的收穫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如訪談中他所強調的,「留學最重要的價值,不是在於獲得文憑證書上的頭銜,而是當走過那段歷程,所帶給一個人的成長與改變。」


 

1 DSH大學入學德語考試:

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DSH) http://www.lai.fu-berlin.de/en/studium/master/FAQ_neu/Deutsche_Sprachpr__fung_f__r_den_Hochschulzugang__DSH_/index.html

http://www.daf.uni-mannheim.de/en/dsh/




其他照片來源:柏林自由大學、柏林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