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10:37:08留學森林

2010美國暑期工讀:猶他州UT的成長之旅


美國暑期工讀(Summer Work/ Travel),近幾年來成為許多在學同學暑假到美國體驗打工與當地多元文化生活的詢問焦點。


剛進入初帶涼意的10月,本期人物專訪,我們邀請到參加2010美國暑期工讀的黃佩瑩同學,分享她在今年暑假,到美國猶他州UT的工讀心得。



打造快樂美國工讀:行前 先作好語言準備與心理建設
2010美國暑期工讀 黃佩瑩同學專訪(文/中華國際教育交流協會 王貴怡)



赴美打工 行前:蒐集工作相關資訊
現正就讀於大學外語系的佩瑩,在接到2010美國暑期工讀錄取通知後,為了能提前先了解該工作環境,聰敏的她先去網路查詢 關於該工作地點 與工作內容 的相關資料。


「我的工作地點是在離UT猶他州(註1)鹽湖城開車要5HR左右的鄉村小鎮,那是一家典型的美國鄉村餐廳,在那邊擔任Waitress的工作。」


曾經去過美國當過交換學生1年的她,其他台灣同學最擔心的語言溝通並不是她剛到美國覺得挑戰的地方。


雖然在去美國之前,已經先上網查詢關於該餐廳的網站資訊,包含擔任Waitress所需要熟知的美式菜單等資料。但很多實際面臨的情況,是等到自己1個人飛到鹽湖城後,才是此行成長的開始。

 

餐廳Waitress
身兼多職  的工作挑戰
許多同學到美國工讀,如果擔任Waiter(Waitress)多在度假村或飯店,擔任為客戶帶位、點餐、送餐的主要工作。


佩瑩提到自己在UT鄉村小鎮的工作情況時,分享初至當地很不適應的地方「我所在的那個小鎮,是很典型的UT鄉村,鎮上居民連打工的國際學生加起來,大概也只有200人出頭。」


民風淳樸的美國小鎮,鎮上的雜貨店與餐廳都是5個手指頭可以數的出來,跟台北都會的繁榮相比真的差距很大。也因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這家在Highway附近的餐廳主要營收除了當地鎮民外,其他都是交通來往的各國遊客。


在人力有限的編制下,擔任Waitress的她,每天的工作內容就很多樣化了。1人身兼多職,除了Waiter(Waitress)必須熟悉的菜色、主副食、所使用的素材成份外。還需要負責餐廳與洗手間的清潔工作、內場沙拉的準備與製作、最後還有收銀機的結帳。

 

在美工讀
覺得
最挑戰的地方?
在餐廳「一條龍」式的工作流程,從外場front of house帶位、介紹菜色、點菜到內場Back of house與廚師的溝通,自己還兼製作沙拉、出菜、洗碗盤、收銀等。


語言能力溝通、理解」是一定要具備的工作能力。否則任何環節的小失誤,都是很麻煩的。在這樣繁忙緊湊的工作流程下,人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嚴密訓練而成長。


佩瑩提到在當地的工作體驗時「我們餐廳採輪班制,
2 Waiter (Waitress) 2 Cook、工作時間從14:00上班到晚上10:30PM下班,供應的菜色很多,從早午晚餐都有,而它的菜單設計,並沒有出示菜色圖片,僅以文字列出菜色與素材成份、價格。」


所以
Waiter(Waitress) 對菜色、主副食和素材成份都要很清楚,這些都是顧客點菜時會問的地方。剛工作時,美國老闆交給她一份菜單回去看。開始的時候,每天都會看這份菜單做功課,一定要把它搞懂、弄清處才行。


而到美國打工的挑戰,還不只這些。初至工作崗位的她,覺得很不適應在
Waitress的工作內容外,還要做洗手間清潔、收拾垃圾的工作等。


繁複的工作量,讓她曾經想要放棄回台灣,但在當地認識的異國朋友與小鎮居民溫暖照顧下,回台的念頭漸漸打消。

 

讓她 感到溫暖的 異國情誼
第一次 用西班牙語 與中南美洲朋友聊天
隻身在外異鄉工作,除了工作與語言調適外。最讓佩瑩感覺貼心的是當地小鎮居民的溫暖呵護。


她提到自己是當地小鎮裡惟一的亞洲學生,大家都很疼愛我。所以即使面對小氣又機車的美國雇主,但因為有這些好朋友的陪伴,成為她此行打工中很重要的收穫。


當地居民常會舉辦音樂季,所以她也與其他美國朋友一起去參加,體會UT小鎮的鄉村音樂與生活,結識到許多喜歡音樂的國際友人。


而緊湊的工作內容,也因為常有碰到各國遊客的機會,讓大學專攻外語的她,有了許多第一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記得有次碰到中南美洲的遊客,聽到他們使用西班牙語聊天時,自己大學副修西語,也逮到這個機會趁機跟他們介紹一下。」


這些出乎意料的工作體驗,都是現在回憶美國打工的溫馨片段。「也有碰到親切的德國客人,對方教我德語簡單的問候。
在這個臨近Highway的小鎮餐廳工作,常會遇到各國遊客。」


讓外語系的她多了許多學以致用的實際體驗,而活潑的她在當地也交到許多友好的美國同學與朋友,在放假時帶她去體驗當地多元風情美式生活。



交換學生-到美國高中交流初體驗
奠定 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
令筆者好奇的是,提到許多同學初到美國工作第一個挑戰多半以語言溝通為主,但這部份在佩瑩身上卻很少看到。


細問之下,發現她在高中時期曾有1年參與扶輪社的高中交換學生計劃。「那是關於台美Home Stay照顧者的子女至對方國度家庭交流的內容。那是在我高一時,向台灣申請休學,到美國高中參加這個專案,那是在ALASKA阿拉斯加的VALDEZ(註2),以捕魚與石油為收入的北方小鎮,居民大概有3000多人左右吧。」


喜歡朋友、個性活潑的佩瑩,提到剛開始到這麼偏遠的北方漁港,很戀家。但當地民眾與同學老師都對她很好,而在當地也結識另一個華人同學-來自中國的溫蒂,她也是該校的交換學生。


但因為她們參與的交流案不同,溫蒂在當地所修的學分回到中國是被承認的,所以她選修的美國高中課程還是以她回國之後,所需要的相關科目為主。而佩瑩回台之後,這一年在美國所修習的學分並未被承認,必須重讀1年高中。

 

多采多姿 的美國高中 校園生活 -
活潑的課程選修制
但因為有這一年實地體驗的美國校園生活的機會,佩瑩提到自己為了想增進語言能力,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比如說啦啦隊、合唱團、室內樂團、美式壘球等,而課業上由於可以讓自己選課,所以我選修了喜歡的美術、體育、音樂、數學、英文課等。」


這些豐富的社團生活與活潑的校內課程,都讓她對於自由活潑的美國校園生活印象深刻,也埋下希望以後能再到美國升學、生活的想法。



赴美打工 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習主動去溝通、作好「語言準備」與「心理建設」
分享從美國高中交換學生到今年參加美國工讀的挑戰之旅,提到參加海外打工的行前準備時,佩瑩提醒同學「美國工讀行前,先作好語言準備與自己的心理建設是很重要的。」


不要只看到別人工作亮麗的地方,例如說去美國打工賺美金賺很大等。語言、與當地雇主、員工、Leader溝通,都是自己單身在外要獨自處理面對的情況。


她提到自己剛開始到當地人生地不熟,老闆對自己也沒那麼友善,工作內容多偏向服務性的勞力工作時所產生的突發狀況等,這些都是要自己作好心理建設,學習主動去跟相關的人溝通,這些過程都是很好的,讓自己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的寶貴經驗。


相較荷包滿滿的收入以外,佩瑩覺得更重要的是戰勝這些挑戰得到的成長。「它 改變了我,讓我成長!」


註1:
猶他州(英語:Utah)是美國的一個州,位於美國西部。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人口約250萬,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鹽湖城。主要由摩門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後代和北歐移民的後裔組成。主要城市有鹽湖城,奧格登和普若佛。


註2:
Valdez是一座雪山環繞的海濱小鎮,被稱作小瑞士,位於Chitina以南大約100英里,是美國緯度最高的不凍港。每年夏季有數以萬記得三文魚在此產卵。從蘭格爾-聖伊利亞斯國家公園到Valdez的4號公路沿途有雪山,冰川,瀑布景觀。 Valdez與Seward之間有渡輪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