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16:50:37留學森林

兩岸三地-兩岸明星大學認知「差很大 」

 
繼「金門大學」燃起兩岸教育合作、師資與學生相互交流,本期淺談在台海兩岸受囑目的明星大學在台灣與中國家長的心目中,優勢評比的狀況如何?(文/Sunny編輯整理)

 


金門大學8月1日修法後,一躍成為兩岸教育小三通的指標大學,將打開未來台陸學生同校學習交流的高教開始。 

 


大中華教育圈
日漸成型

而近年來兩岸學術交流越發頻繁,無論交換學生、教授對訪、寒暑學生參訪研修等,可想而知從現在開始,「大中華教育圈」已隨著商業、政治、生活方式改變而日漸成型。


據今年遠見雜誌調查顯示:「逾半台灣家長贊成開放大陸學歷;且多數來台的大陸交換生認為,台灣學生的用功程度、競爭心都不夠。」




兩岸明星大學
認知 比一比

該調查結果:「台灣家長認為台灣頂尖大學是台大,大陸家長卻認為是新竹清大。台灣家長認為大陸頂尖大學是北大,大陸家長卻認為是北京清大。」調查還顯示,逾五成台灣學生留學後對大陸對岸印象變好,逾八成表示「未來將推薦親友到對岸就讀」。
 


在大陸學生眼中,台灣的大學優點是「校園風氣開放」、「教學靈活」;認為「台灣同學較用功」只占百分之三點二,認為「台灣同學競爭心強」只有百分之一點六。  


淺談 台灣學生
就讀香港的大學 行前須知
據曾就讀香港的台灣學生分享,最先要克服的問題在「語言」。由於香港大學教育採用「全英文」教學。老師講課、報告和試卷都是英文答題,這對台灣同學的學習有很大挑戰。所以過來人建議要去香港讀大學或研究所,一定要具有英語聽說讀寫中高以上程度。



作好
心理調適
了解香港教育資訊

再來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香港教育和台灣教育不同,入學與畢業方式是與美英相近的-「先寬鬆後嚴謹」。

 

以他們本地同學來說,香港的中學課程對學生來說較輕鬆。但到大學後卻很緊張,挑戰同學是否能適應比高中更大的學習複雜性和壓力,成為到香港讀大學和研究所都必須考慮的地方。


 


具備 獨立自主
生活能力

雖然是華人地區,同文同種。但曾被英國殖民100年的香港來說,當地居民的英語能力和思考方式都較洋化。如果以今年多名台灣同學申請的港大來說,學校沒有提供輔導員,老師和學生接觸也較少。再加至跨海的香港就讀,離家遠,生活完全靠自己打理,包括做飯、洗衣等。
 


所以到香港就讀其實相當於「留學」,選擇香港的大學與科系時要以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為首先考量。如果貪圖港大的國際名聲,而沒有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志趣,那麼學習效果可能減半居多。


 

參考來源:聯合報╱記者陳宛茜、陳智華/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