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7 20:36:33小曦

晨曦隨感︰站在高山之顛




經常聽高官說什麼保育本土文化,但事實上政府的政策往往是背道而馳,每年音樂節藝穗節都有上佳的節目,但只是給予市民以較低廉的價格去享受其他表演藝術,卻未見得建立一個足以令本土藝術發展的平臺。個人覺得,政府立心是好的,至少用丁點的博彩稅收便足以支持文娛康體的發展,但重武輕文的建設,令普羅大眾可以用體育場館作日常運動之中,卻沒有任何場地去發揮自我的藝術天賦。


在小城生活的世代,對本土的自我認同有點怪怪,澳葡政府在末代建造的融和門生鏽鐵從來未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地標,威尼斯人銀河娛樂城和假火山都只是遊客眼中的象徵,除了當中的商場和自助餐外,其餘地方根本未曾令澳門人有過歸屬感。所以文化中心和科學館雖然人流如鯽,但當中的文化活動,居然未及由一個西班牙製作的光影大三巴般受澳門人歡迎,足見澳門人對象徵本土的牌坊,較國際知名的劇目更有認同和衝擊。


工作關係,最近常接足一些與文化藝術有關的商人,他們不約而同都談到,澳門其實有不少藝術人才,但從未受政府重視。沒有平臺,一般市民自然無法接觸,加上人們無法輕易接受正規的藝文教育,所以有文化沙漠的誤解。藝術,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商品,雖然小城只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但絕不是個無法生存的市場,像手提電話、電腦和汽車等,在最初時候不過是極少數人的消費品,到今天已是極普及和發達的半公開市場,既然高消費品可以變成生必需品,那給人有'不設實際'誤解的藝術作品,誰又斷言將來不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藝術可以陶治性情,在日本台灣新加坡,我們都陶醉在他們的文化氣息之中,在羡慕他人的同時,大概也應該為自己多走一步,在繁忙工作後停下來好好感受,至少也不要在未知的情況下妄言本土創作者的不濟。昨天在水月姐的安排下,有幸地重遇尤小敏,到了她夫妻二人創立的'高山舍',相較在金錢中打滾的小曦,她倆的理念和付出,實在令人感動,如果想在忙裡偷閒的時光中找到清泉,我想高山舍能給予一個平靜而安穩的平臺,去接觸其他創作者,繼而更深地了解心中的那個自己,就像高山舍的理念一樣︰


Sharethe DreamSharethe Love站立高山之顛,看世界不再一樣!』





高山舍主 2011-08-13 03:01:30

TERRY~謝謝你,小妹還未有時間靜靜坐下來細寫“高山舍” 誕生的故事,不過一星期過去,本舍又多了一批新貨,有空來坐坐(賣廣告中,哈哈)

版主回應
哈哈,不用謝,也是閣下的高山舍感動我和水月,才會有這些文章…該是小曦謝謝妳才對! 2011-08-14 21: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