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8 00:17:32小曦

銀行小窗︰投資

說起銀行,除了存款及貸款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投資。大抵在踏進文明時代的同時,人類便在各個方面去嘗試投資,如種田放牧、織布採礦,無一不是。
當今世界在社會被“炒”得火熱的樓宇、港股、外幣以至原材料等等,乃炙手可熱的投資產品也。

其實投資最重要的目的,乃是以其資本增值的能力,去抵消通貨膨脹對本來購買能力下低的影響,所以,投資的熱度,必然與經濟、社會環境以及利息走勢有所關聯。

投資本來是經濟學科的其中一種,且兩者是分割不開而相互影響的,然而社會上大部分人,重投資而輕經濟,這現象並不太正面。每一個學經濟的人都應該聽過一句話︰“經濟學並不能教曉你如何賺錢,它是在賺錢與蝕本時候,引道你去分析賺蝕的原因。”可見懂經濟的並不確保投資必勝,但屢敗屢戰,勝路終會有跡可尋,所以懂經濟又比不懂的稍勝。

在銀行投資的,除了師奶和大款以外,倒也有一群特別的人──推動文學創作的客戶。在我初來銀行的時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曾分別令我驚訝。在很多人的眼中,這群“文人”似乎是吸風飲露,絕不會與銀行打交道(我曾也這樣想),事實上卻是相反,他們不單懂投資,而且充滿經驗,那種消息或數據能使那種外幣、那種股票波動,比我還要清楚。一向被人認為迂腐的“文人”,為何會比那些“住在股票報價機下”的人專業呢?

“經濟”二字,源為“經邦濟世”,古來中國主管經濟的官員,大部份亦為寒窗出身,商賈反而不多。雖然儒學輕商,但從古聖賢學說中,可以看出很多經濟原理。要懂經濟投資,邏輯能力和經驗的累積必定需要。習慣創作的人,腦筋應較靈活;他們往往有細緻的觀察力和耐性,對累積投資經驗事半功倍,這兩點他們完全符合,更重要的是,他們通常有儲蓄習慣,而且較為冷靜,只求小勝,亦懂棄車保帥,不會泥足深陷,如此種種,彷如天賦。他們聽過我們的見解,加上自己的分析,於是投資敗少勝多。

文人並不等如迂腐。是我們過去低估了他們,還是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