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1 17:49:56銀色泡泡

嬰幼兒常見疹子型疾病

前些時候,叡叡身上出了些疹子,藉於之前他得過腸病毒,媽咪慎重得帶他去醫院檢查,經過醫生診斷後表示是過敏,媽咪才稍稍鬆口氣;沒多久,朋友打電話來問之前叡叡得腸病毒的症狀,媽咪問清後才知道她懷疑自己的孩子得腸病毒.後來經過確定是玫瑰疹.

一下子,媽咪才發現小寶貝常有許多出疹的疾病,情況類似確有其特色可辨別,有時若發生在半夜時,若稍稍知道症狀為哪種出疹疾病,照顧者也不會亂了手腳,現整理如下給爸爸媽媽參考:

*溼疹
因悶熱,通氣不良或經常濕潤的地方而長出的粒狀紅色疹子,會癢.小寶貝也因為癢而煩躁不安,甚至哭鬧.
---預防與建議:
1.給與小寶貝穿著吸水力強,質地柔軟,透氣佳的棉織衣物,由其是夏天易流汗或是長牙的寶寶常因為流口水而使整件衣襟都是濕漉漉的,穿棉織品的衣物吸水力強又易清洗,是很好的寶寶衣著.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乾爽,基本上,衣物的穿著原則是,夏天寶寶比大人少穿一件,冬天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是最適合的.
3.不讓寶寶洗太熱的水.
4.尿布勤更換,並保持小屁股乾爽.
5.其實只要保持乾爽,痱子就會慢慢消失,若習慣用痱子粉或痱子膏,也要注意品牌的選擇,另外,有支氣管問題的寶寶,是不太適合使用痱子粉的.

*接觸性皮膚炎
通常是baby嬌嫩的皮膚接觸到髒東西(如被單)或不當外用品(塗敷的藥品)所引起的.
---預防與建議:
1.被單與衣物常洗滌,最好使用寶寶專用洗衣精清洗.
2.有些寶寶對於化學纖維過敏,盡量不要使用.
3.無論哪種沐浴洗髮乳,或是乳液...等需要接觸寶寶肌膚的物品,都需要確認其成份,也可先試擦一小部份,待一段時間無過敏再給寶寶使用.


*異位性皮膚炎
為一種遺傳體質,通常是父母家族史中具有過敏體質的baby,就常有此種遺傳
---預防與建議:
1.1歲前不給與全蛋,以免過敏,另外,海鮮類也要在嬰兒期禁口,給予食用時也是慢慢增加.
2.通常可在媽媽抽血檢查相關的遺傳,千萬不要聽信偏方隨便給寶寶吃或擦,有時反而更嚴重,最好是帶去醫院做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座瘡與紅斑
約有一半的新生兒在出生一或兩天至二到四周大時會出現座瘡或紅斑,座瘡症狀為臉上,胸 背 屁屁上都有可能出現一顆一顆紅色的丘疹,有些可能幾週後會形成小膿皰,紅斑為平的斑塊,有些斑塊中央會出現細小 零星的小水皰或小膿皰,約四 五天會消失,一直要到二週大左右才會完全消失.
---預防與建議:
1.請爸爸媽媽不要驚慌也不要塗藥,這些症狀都會自行慢慢消失的

病毒性出疹
*腸病毒
基本上是夏秋季會出現,但上次媽咪聽醫生說,因為台灣天氣四季如春,現在在冬天與春天發現感染腸病毒的寶寶增多了.腸病毒為口糞傳染,潛伏期3~7天.因為是腸胃道中有高濃度的病毒,所以才叫它"腸病毒",腸病毒只要得了同一種時,將會對此病毒免疫,但爸爸媽媽千萬別太高興,因為腸病毒種類繁多,而且同一年寶寶還有可能被多種病毒侵犯喔.

---常見症狀---
手腳與屁股會有出現疹子(顆粒狀,疹子頭是有傷口狀)的現象,會伴隨發燒,如果發現小寶貝不愛吃東西及非發牙期的愛流口水及哭鬧,掰開嘴巴會發現喉嚨處有多處的白色傷口.
目前常見的71型腸病毒就是以手口足病出現.而疱疹性咽喉炎則會有高燒不退2~3天的情形發生.
極少數的小孩會有腦膜炎與心肌炎,或神經方面的後遺症甚至喪命的危險.(請放心,是極少數的才會有喔)
睡覺容易驚醒及像抽筋的跳動,睡不安穩的樣子.

---預防與建議:
1.多休息,多喝水,與人群隔離(若有到幼稚園的小寶貝除了通報學校外,也應主動停止上學)

2.因腸病毒會因唾液與糞便傳染,所以要注意器具的消毒與排便物的處理
(媽咪在叡叡9個月被傳染腸病毒時,病好2星期才恢復去托兒所,1個月內包括床單,圍兜,玩具...都是每天更換,熱水消毒與清洗,糞便也是很小心更換,媽媽每15分鐘就去洗一次手,以確保自己不會傳染給別人)

3.保持居家環境的空氣流通與乾淨衛生.

4.給孩子喝冰涼的飲料與流質性易吞食的食物
(媽咪是給腸病毒的叡叡喝涼的牛奶,還把牛奶做成純鮮奶布丁給叡叡吃,要不然他一口也不願意吃)
(還可以將粥放入果菜機打爛,放入冰箱加入水果泥給寶寶吃)

5.因為吃或喝東西,腸病毒寶寶都會痛而不願意吃,也因為這樣要很注意便祕的情形喔!

6.因會常流口水(沒辦法吞口水),所以可為他們加上圍兜.

7.因為腸病毒的疹子是有傷口狀,千萬不要去擠或壓,當疹子慢慢退化成一顆顆咖啡色的小疹子(像胡椒粉灑在手腳屁股上)那就是疹子開始結疤,慢慢就會消失了.
*嬰兒玫瑰疹
之所以叫嬰兒玫瑰疹就是因為大多是1或2歲寶寶常見的出疹疾病喔,根據檢驗玫瑰疹的病原為HHV-6(人類疱疹病毒6型),常出現在春天與夏天季節(不過,四季如春的台灣還是有冬天出現的病症),潛伏期為5~15天,而且約有三分之二的小寶貝得過玫瑰疹.


---常見症狀---
連續發高燒4~5天(其實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7天,但也有些人2天而已),吃了退燒藥後退了一些,沒多久又開始發燒,除了發燒也無其他感冒症狀,接著開始出現疹子,是那種全身都會有的玫瑰色的斑丘疹.不過,小寶貝的活動力轉好,除了疹子外又會開始跑跑跳跳.疹子約3-5天會慢慢消失
出疹子時父母就可以不用太擔心了,因為出了疹子就表示燒準備退了,病也差不多好了一半了(就好像疹子是病毒,發出來就慢慢好了)

---預防與建議:
1.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家裡空氣流通,一樣是病毒的疾病,所以還是最好跟人群隔離較好.

2.因之前是不斷的發燒,所以要注意身體上的溫度變化喔.

銀色泡泡小叮嚀:

出疹性的疾病因為會有出現痛癢的情形,細膩的小寶貝往往會變得很黏人,或是很愛哭鬧,所以照顧者要加倍的有耐心與諒解.

也不要給予生病的小寶貝洗過熱的洗澡水.

保持居家空氣暢通,但也注意小寶貝的身體溫度.

而大多的病毒性出疹只需要針對發燒或其他症狀的治療,疹子的部份都會慢慢的自行消失的,千萬不要輕信偏方隨便塗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