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一)
每一天日夜不停,時間都是這樣不斷飛逝,所以在我們人間,只是能說分秒易過,我們要把握當下,所以恆持剎那,勇往直前,好好把握,那就是永恆了。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讓我們能了解,我們的起心動念,所造就的那個業累,要如何來解。
佛陀來人間用種種方法,將真實法成為方便法。
覺性是人人本具,生命有限時間短暫,唯有趕快向內找這一念與佛同等的本覺。
《妙法蓮華經》是佛的本懷,是成佛唯一的教法。法,那就是要用智慧。
佛陀走得過的路,凡夫同樣走得過。凡夫,只要將無明煩惱去除,面對著佛陀所教導的方向走,佛能過,眾生就能過。人人本具佛性。
眾生根機不整齊,佛陀慈悲對機逗教。
眾生接受了佛陀的教法,無處不在、無處不能施法。佛的方便智慧,適用教化之法,這叫做「方便智」。
若想知道佛的方便智,必定要先瞭解佛的「真實智」。「真實智」就有二種:第一叫做「實法」,第二叫做「實智」,這是佛的智慧。
有形、無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六塵境,凡夫就是在塵、境,這樣在迷、茫。
佛陀開這一條的道路,能讓凡夫夠回歸本性成正覺。這樣叫「實法性」,這樣叫做「真實法」。
第二叫做「真實智」,就是「實智」,就是「能照真性之智,稱理不虛」。
實智:謂能照真性之智 稱理不虛
藉佛陀之智,來照耀凡夫的心,讓凡夫的自性,能夠「反觀自性」,如此就是「稱理不虛」。
所有的道理都是真實,名叫「實智」。「以此實智為道,故名實智菩提」。
眾生本具「一性圓融」,在大自然間都是清淨無漏,無論是哪一種生命,都與生俱來本有。
這是「一實之理」,佛陀用「一實真理」就是要讓凡夫能夠遠離虛妄的形相,讓凡夫能瞭解「本性平等,無有變易」。
佛陀講《法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接下來入無量義處之三昧。放光現瑞,光能照到無量的世界去,這就是「三昧」,佛陀入於定中,「三昧」。
「三昧」叫做正定,這個定也叫做「調直定」。
調直定就是要來制伏夢妄之想。凝聚心思,定於一處。
學佛,真正是要去除「夢妄思想念」,不可受外面的境界來誘惑,要時時要多用心。
人會造就一切的禍端,就是來自於一念欲心起,貪欲,貪,求不得就起瞋怒之心,瞋怒的火一起,那就迷茫了自己,愚癡。
因為愚癡,所以貪欲;因為貪欲,所以瞋怒……。這三項真的是微細的煩惱,不斷複製、不斷輪轉,就是因為貪、瞋、癡。
二乘相信佛所說法,能瞭解「人生苦、空、無常、也是無我」。
修行,小乘證小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就是獨善其身,追求的就是涅槃,以為如此就是無生滅。
《法華經》棄捨方便開啟一乘法。二乘還是執迷於涅槃。
「二乘」的聖人中,小乘上根機的人,就是舍利弗。舍利弗的智慧,他的功德是在聲聞眾中之上首,是一位領導者,所以人人對舍利弗都非常的尊重,只要舍利弗能相信,人人就一定心服。他在僧團中是上首,所以佛陀就向著舍利弗,開始要說:「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過去就是方便,「權」就是方便,權巧方便。現在要把它撥開,「開權」就是要將它撥開,將過去所說方便法,現在撥開。
過去是方便法,現在就是要顯「真實法」,叫做「開權顯實」。《法華經》的意思就是在「開權顯實」,就是一真實相,就是一乘道。
佛陀說法四十多年,一直到現在,針對舍利弗,就是要令他不著小果,不可再執著於小果的涅槃,自我解脫、做個自了漢。
佛陀要人人行大乘法,不是獨善其身,所以要自覺、覺他,覺行要圓滿。
釋迦佛開始要將智慧門開啟,暢演本懷。
「戒」能防非止惡,預防非分之想,也能停止行動中的惡行。(2022.01.08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