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岸
說慣臺語的人,其實也很難界定到底那個字正確,畢境兩個字在臺語是同音意思也相近。
高屏溪舊時稱做下淡水溪,當然南部人都直接喊它是淡水溪。
高屏溪,長度僅次於濁水溪。高屏溪主流荖濃溪,本流轉向南經大樹、九曲堂、上寮、鯉魚山,於東汕注入台灣海峽,此河段長約38公里。
旗山溪為高屏溪水系主流(含荖濃溪)之外的最大支流,隘寮溪、濁口溪為荖濃溪的前兩大支流,其河長、流域面積雖均小於旗山溪,但因上游集水區屬多雨區,水量反較旗山溪豐富,均為高屏溪農業、民生用水之重要來源之一。
高屏溪流域內平均雨量每年達3046公釐,平均年逕流量高達84億5500萬立方公尺。平均年輸砂量是3561萬噸,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輸送10934噸,居全世界第11位。
也正因如此的流量,因此這高屏溪就有了堤防,只是從小到現在總是覺得只有東岸有堤防西岸沒有。
老家在九如的大坵園內,對岸就是佛光山,小時候常常在雨季以外的時間,騎著腳踏車直抵對岸大樹的外婆家,但或許對岸河岸高吧?因此沒有河堤護岸。
這河堤多少年來已經維護得綠意盎然,是一處休閒的好去處。曾經在山地門這一段發現,河堤上設立了咖啡座,不過也是國人三分鐘熱度的習性吧?這些咖啡座似乎也沒幾家維持到現在。
其實,坐在河堤咖啡座上喝著濃郁香醇的咖啡,有啥好風景看嗎?
去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將近半年的時間,所有參訪者的車輛幾乎都要停到河床上的臨時停車場,這還要提早好幾個時辰才有的機會。當然,也惹來諸多民意代表借機在媒體露臉,或許熱度不只三分鐘,但也不及一年的時間,現在還有誰提起想到該地「練車」呢?
台灣槭樹和楓樹完全無「親戚關係」據第二版台灣植物誌記載,槭樹是舉世聞名之觀姿觀葉植物,而槭樹葉紅素甚濃,且葉落較慢,尤其在秋、冬季落葉前,葉片由綠轉黃、橙黃至紅色,美麗壯觀之景象,詩情畫意,令人陶醉,幼株可盆栽。
但是,在台灣平地高溫,秋季葉色不易變紅。倒是透著陽光的槭葉,卻讓人有一種「今時綠芽正盎然,來日抬頭賞紅葉。」的企盼呢。
回鄉下,認識我的人,其實還蠻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