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家紀念公園
四海之家 是日據時期的1棟木造旅社,業主董振興經營木材行,所有建材都是檜木,因此保存得很好。
民國94年間,就在文化單位積極處理這棟建物使成為「歷史建物」的作業過程中,校方卻以擴建校舍為由,迅雷不及掩耳的雇用怪手將建物拆除。
經過多年的爭取,最後校方「讓步、認錯」,在原址闢建「歷史建物.四海之家紀念公園」,公園已完工,雖是校園的一部分,但公園的空間全部開放,成為社區公園。
校方用馬賽克拼圖方式,把原建物的形狀拼貼在牆上,連當初怪手拆除建物的畫面也拼上去,並重新修建當時旅社入口的玄關及噴水池邊一片未被拆掉的牆面,並在牆上刻下記載這棟建物的「歷史」與遭到校方強行拆除的經過,文中寫著「這是一段文化的憾事,再多的修補也無法喚回損失的一切」。
紀念公園如今卻成為哈瑪星地區的新景點,常有觀光客到公園觀賞,當他們停下腳步仔細閱讀牆上所刻的碑文,了解校園邊為何興建這紀念公園的經過後,都不約而同的表示:「四海之家被拆掉,好可惜」。
---資料來源聯合報—
關於這樣一則新聞,不知閱眾有怎樣的「感覺」?在這兒進出二十多年了,或許也曾記得看過這一棟「歷史建物」但是,為何1907年創校,當年稱之為打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今名鼓山國小的「校方」有「能力」將它拆除呢?
又是誰多方爭取,導至最後校方「讓步、認錯」?
不過個人的經驗是,有誰希望自己的產業房舍變成「古跡」僅供參訪懷思,而不能自行處理呢?
光復前10年出生的長者現今大約73歲,當時僅供日人弟子就讀的學校,如今會有光復前就讀的臺灣人子弟現今的長者懷思?(皇化的台灣人例外)
其實內心深處最高度的懷疑是,原地主後代繼承人內心是何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