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8 15:07:48Tellme

慈濟場地的活動攝影



室內燈光,是長久以來一直要克服的問題。

 

基於節能減碳吧?不管是講堂或大殿,燈光都調得「十分不明亮」。

 

閃燈在早年稱之為鎂光燈,就是燃燒鎂片產生白光來應付昏暗的場面。

 

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因應環境狀況的需要,閃燈不再是燃燒鎂片發光。透過電子與燈光技術,閃燈已經能和相機快門同步,同時自行計算距離與光圈的大小,讓作品得到最恰當的亮度。

 

但是科技不是萬能,恰當的亮度也只在恰當的距離和範圍之內罷了。

 

諾大的活動現場,再大的閃燈也無法打出全室通明光度均勻的光線。拍活動就是拍活動,全場光線昏暗當然還是有光線昏暗的處理方式。

 

面對如此的光線,個人的信念總是拍出現場正確相符的明暗度才是拍照,倚靠閃燈營造的亮度,雖然也是技巧中技巧,但兩者若運用自如,或許才稱得上「技巧」吧?

 



講堂或大殿是一很難「搞定」的活動現場,面對佛像的中央是不准擺桌椅的,更因活動主辦團隊的喜好不同,這個場面真的不是那麼簡單能拍的。

 

這個活動在一樓大殿,桌倚全往兩邊靠,講師偏偏不願站到中間來,如此的照片拍攝讓人覺得只有一半的人參加活動。

 

記得有一回是陳淑芳來分享,這是一位不簡單的人物,當看見鏡頭瞄準她時,她快速的移動位置到會眾當中。四面八方的人仰頭看著她,其實「獲利」最大的還是拍照的人和她自己。

 

拜科技之賜,每處活動現場正面兩側都有一座單槍與銀幕,秀出活動的現場或舞台的現況。

 

在慈濟裡,以屏東新講堂和九如共修處來說吧!這兩處活動現場都是「鐵皮屋」的搭建方式,吊掛在鐵皮屋頂下的單槍,或許燈泡早「燒」壞了!打出的影像,其實色彩都不正確同時影像是傷眼的差!

 

單槍一般強調的是流明數,流明愈高亮度愈高,甚至不需關燈亦能看得十分鮮明亮麗。

 

但是,流明度愈高燈泡熱度愈高,其中的的鏡片亦在燒烤當中,因此燈泡的壽命大約在一千小時左右。加上節能減碳,空調幾乎是不開啟的情況下,問題更多!當然對應的銀幕也是個問題所在

 

電子產品從第一次啟用開始,其中的IC板遇熱就開始氧化,使用電子產品的人都曾聞過那個味道!不論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電視,都有!

 

氧化沒有終止時間,氧化產生的蒸煙會讓燈泡和單槍其中的鏡片逐漸退化,燈泡縮短壽命,鏡片逐漸模糊質變失去清晰度。

 

吊掛在鐵皮屋頂下的單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時接受陽光照攝的鐵皮屋頂進行「燒烤」,如此這般有那一部是影像清晰的呢?

 

這!?和拍照有關嗎?無關?順便提到罷了!

 



李達宏會唱歌還會作曲填詞,長得斯文可愛,是已受證的慈青學長。

 

這是屏東慈青迎新宿營的的活動之一,李達宏教大家唱慈濟歌曲。他的歌聲沒有王建勛高亢宏喨,低音轉折部份也沒有王建勛的渾厚低沉與磁性,但不管如何他創作的歌曲被收錄在慈青十週年慶的紀念音樂CD中,也曾經在上人面前親身演唱過。

 

但是看看這畫面,這可不是故意這樣拍的!為什麼大家都開一張臉不看他呢?真是聽歌的不知唱個的辛苦呀!「人家唱甲流汗,您是『聽』甲流爛(台語)。」嘛?

 

真是冤枉呀!大人!單槍將歌詞字幕打在兩旁的銀幕上,叫大家不撇頭都難呀?

 

若是銀幕不打歌詞出來,那狀況就大不同了,大家集中「眼」力看著歌者,那是多麼感人呢?

 

那這該怎麼辦呢?以「大景」的方式來拍「距離」拉大或許就「看」不出來了吧?

 

場地的「應用」,也是拍照的一大學問呢!(100.03.07

上一篇:活動攝影背景篇

下一篇:拍照的點線面

tina 2011-03-08 20:54:38

奇怪!
我跟慈濟一向無緣
只有一次在黃昏市場
給穿慈濟藍袍
抱著捐款箱的人
投下一張紙鈔
非洲兒童骨瘦柴
於心不忍
其實在台灣弱勢也很多
應該着重國內吧
個人思維^^

喜歡來學習大大的構圖及光影

版主回應
一切都是因緣
聽過500世的回眸換得一世擦身而過嗎?
呵呵
把握因緣最歡喜
歡迎常來指導討論
2011-03-08 21:09:15
寶貝最寶貝 2011-03-08 20:06:42

果然很節能減炭呢!!!
反正 愛地球是一定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