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1 12:31:53Tellme

濟囝餓死爸

實在有點麻煩,當相關單位忙著去中國化的當下,所謂本土語言的母語在電腦裡卻常常找不到適當的字可以輸入。

其間的困難是,有些字原本就存在,但是長時間已來大家都用國語,台語發音的字用國語如何發音呢?因此以注音做電腦輸入法的人,只能望著電腦乾瞪眼或利用插入符號的方式輸入,但是用字是否正確卻又因方言口音的差異又有不同。

本土語言的俚語,若用國語來描述其實是說不出那個味道的,啥是「濟囝餓死爸」?

聽懂台語的人,就能瞭解個中的滋味。「濟囝」是兒子多的意思,「濟囡」則是女兒多,餓死爸就不必解釋了大家都懂。

台語還有句話說,戲棚頂演的戲棚下都有,只是舞台上的大團圓在真實社會裡不一定會現,也可能根本不會出現,畢境戲曲是需要張力與效果的。

人生悲喜劇處處時時在上演著,醫院正是一個縮小版的人間舞台,「久病床前無孝子」、「濟囝餓死爸」卻是「叫座又叫好」的戲碼。

老婆住的是健保病房,一共四張病床。

對面那一床是八十四歲的「把妹(按老婆的解釋是客語的伯母)」老人家帶著一個看似外勞卻又似孫媳婦的女孩住院,患者當然是八十四歲的把妹。

把妹和「孫媳婦」用客語溝通,不管白天或晚上兩人總是咿咿哇哇的不知吵些什麼?

把妹晚間睡不著,總是下床過來看老婆睡了沒?關心她吃了沒?腳痛不痛?

夾雜著台語和日語的客語,竟然和老婆的國語溝通的十分良好,「孫媳婦」倒是悠哉悠哉的睡到日上三竿,除了把妹的三餐外就是玩手機或講電話,重要的是準時占領浴室,隨時將自己打扮的乾淨亮麗。

老婆進住的第一個晚上,同樣急診轉進一位九十三歲的阿婆。

獨居的阿婆平時有高血壓但沒有固定服藥,白天蹲著整理紙箱,或許時間過久吧?一陣暈眩仰天倒地,緊跟著曾經動過手術的髖骨關節又壞了。在地上翻滾爬也爬不起來,掙扎半天滾到電話旁,卻無一電話有人回應!

自忖此番死定了,乾脆賴在地上等著死神接引好了,直到下午平常的老朋友過來聊天時發現,經過一番折騰才送到醫院來。

阿婆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想想九十多的阿婆,兒女也都是阿嬤與阿公級的人物了。或許事業繁忙吧?第一晚來陪病的都是孫女,孫女可是孝順呀!

「阿嬤~您會口渴嗎?要喝水嗎?」輕聲細語對準耳背的老人輕輕呼喚,還真讓人感動呢。一個比一個話語輕柔,即使陪著來的男朋友亦是如此:「阿嬤~您想吃啥?我買飯給您吃好不好?要不要喝果汁?」

阿婆真是好命呀?孫女成群的圍繞著,這兒一句:「阿嬤~您會口渴嗎?」那兒一句:「阿嬤~還痛嗎?」整個傍晚只是聽見阿婆呵呵呵的笑聲。

晚間,大兒子出現了,倒是沒講什麼,只說:「禮拜一問主治醫師看看是否再開刀?」畢竟假日主治醫師都不在。

二兒子緊跟著也出現了,兄弟兩人交接班後老大走了。

「你..工廠只賣五百萬?賠錢又破產了?」阿婆數落般的說著。

「錢?我身上多得是錢呀?隨便一掏都上萬呀?妳看...」

阿婆耳背,不管跟那個兒子講話總是提高嗓門讓自己也能聽見,隔著一層布簾子,實在感覺不出兒子們媽媽是爭吵還是談話而已,但是隱約當中可以察覺老人家也是「國用大臣家用長子」的主義堅決奉行者。

突然兒子的聲音不見了,布簾的另一邊響起了陣陣的鼾聲,還有阿婆壓低聲響的呻吟聲,想來果真是很痛呀!

晚間老二醒來,攙著阿婆上廁所。浴室中傳來護士廣播問:「什麼事呀?」的聲響,沒多久護士衝進浴室將阿婆攙回病床,一旁陪病床上兒子正睡得香濃鼾聲大作。

天亮了,星期天的早上,缺少主治醫師的醫院是冷清的,只有護士來回換點滴和送早餐後的用藥。

「你回去幫我拿擦瘀傷的藥和止痛的膏藥,順便帶幾件換洗的衣物...」

兒子走了,當「阿嬤~您會口渴嗎?要喝水嗎?」的聲音再度響起時,他一直沒有出現。

對床的「孫媳婦」陪著把妹晨起盥洗後,自己也打扮的光鮮亮麗。

「妳是把妹的孫媳婦呀?」忍不住好奇與她好奇的眼光相接時,開口問了問。

「不系啦~偶系外勞捏..」整個臉都紅了。

「妳會說國語也會說客語,好厲害呀!」

「倚掂掂啦~~」

散步的把妹回來了,和「孫媳婦」又開始以快速的客語咿咿哇哇相互強白的說個不停。

這不是「婆」媳嗎?把妹的孫子來探視時,和「孫媳婦」也像一家人般談的十分融洽呀!我的誤解算是正常也合理。

床上看慈濟月刊的老婆說:「這一家人生五個女兒耶,阮義忠圖說裡這樣寫,五個小仙女怎麼看都像是未來的慈濟委員。」

男慈誠女委員,難道會變成女慈誠?

照片採仰角拍攝,全家集合好似全家福照片一般,這樣的照片實在有失「大師」的風格。既是專業,為何不能抓取一家人互動的畫面呢?或許大師沒弄清楚這一家人感人的故事吧?

媽媽叫沈思彤爸爸是徐稚洋師兄,那天無意間在大愛廣播聽到沈思彤的分享,心中著實震撼,果真「戲棚頂演的戲棚下都有」。

十多年有一則網路笑話,兩個各有子女的男女結婚,婚後又生下孩子,結果不時傳來來媽媽驚叫:「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揍我們的孩子!」

真實版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家人身上,兩人各自帶著兩個女兒再婚,又生下一個女兒。

但是用心的沈思彤從未驚叫:「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揍我們的孩子!」

原是美麗的化粧師,洗盡鉛華的沈思彤從大愛媽媽為基點開始學習如何帶孩子教孩子,也帶著「孩子們」一起參加關懷活動學習與體會感恩。

一家人在慈濟的大愛中成長,如今爸爸徐稚洋正在培訓,媽媽沈思彤也更上一層樓加入了慈濟技術學院的懿德媽媽,孩子們放假都在靜思書軒幫忙。

一家人都融入了慈濟的大愛家庭中了。

話說「濟囝餓死爸」鐵定不會發生在這一家人的快樂家庭中。(96.09.09陪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