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30 15:38:28Tellme
蕙質蘭心善女人
舊時代的女子,在家相夫教子極少在社會上露面,故古人常以溫柔婉約,柔和善順來形容女子的婦德婦容與婦言。
佛陀亦以七輩婦故事揭諸善女人的美好。
於今日男女平權的時代裡,如何成為一位美麗的善女人呢?
除了氣質柔和善順行止優雅,顧好自己的形象將自己維持得乾乾淨淨之外,還需懂得料理家庭,處理家事懂得與人相處。
女子嫁為人妻,承擔家務還要維持一個善女人的氣質形像,其實古今中外,無分軒輊的就是,增益生活及心靈的美感,進而陶冶性情氣質。
慈濟屏東分會自九十三初,開設「蕙質蘭心班」課程中安排了,輕聲細語話慈濟、親子溝通的藝術、婆媳關係、夫妻情感、生活美學空間佈置、美姿美儀、養生之道、傳統美食及慈濟人文茶道等課程。
透過專家學者的指導與慈濟人的實務分享,給學員們心靈的洗滌與精神的衝擊,期以慈濟人文的耳濡目染,讓婆婆媽媽們變化氣質,成為一位現代蕙質蘭心的女人,期以家庭和善帶動社會的祥和無爭。
◎蕙質蘭心氣質婉約的現代好女人
現在家庭主婦大多為職業婦女,孝順公婆行孝道之外,更要幫忙照顧和成就一個和樂的家庭。因此傳統觀念上的婦德、婦容、婦言已不敷時代的要求。
怎樣才算是一位蕙質蘭心的女人呢?來自彰化的李阿利師姊形容是「腰直堅挺身如羚,耳聰目明頭腦清,飽學伶俐做事勤,待人接物受歡迎,薄粉略施龍點睛,見她如見觀世音。」
現代婦女除了要腰直堅挺做事伶俐之外,在面對事業、家業衝突的當下,更要能耳聰目明不時成長自己的見聞,更要待人有禮應對得體,猶如人見人愛的觀世音菩薩。
時代一直進步,社會的道德與人我相處的觀念,或有消長甚或沉淪。如何做一位快樂自信,同時充滿智慧成功的女人呢?又怎樣算是成功的女人?如何才是快樂自信有智慧的女人呢?
「氣質」宛如香茗,讓人品嚐後甘醇猶在,所以我們要常常保持一顆美麗的心、聲色柔和,以「微笑」來培養自己的氣質。
與人相處首重在結好人緣,所謂人格成佛格即圓滿。為人處事要本著赤子之心真誠對待人、事、物,說話輕聲細語,更要溫言暖語成為一位心中有愛人見人的「觀世音」。
做為一個現代婦女或職業婦女,要有創造力不時的自我成長,來到分會參加課程接受慈濟文化與人文的薰陶,成就心靈的成長與提升,自然能成為蕙質蘭心氣質婉約的現代好女人。
學員蔡惠萍表示,女人的美,美在於從內心散發出來的氣質,非在於色身的美。
◎夫妻之道有效的溝通破除婚姻的迷失
女子嫁人為妻為人婦之後,首先面臨的便是夫妻相處。
現代婚姻的形成,也不同以往的千變萬化,雖然婚前濃情密意情投意合,但是婚後卻是有著不同心情與情境,夫妻畢竟不同於情人的相處,更有異國通婚外籍新娘所衍生的各種相處問題。
若以登山來比喻,當登上山頂的那一刻,應該是兩人感情的最高臨界點。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攜手走過紅毯完成婚姻的手續,結為誓言同甘共苦過一生的夫妻之後,卻是兩人情感開始走下坡的時候了。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輔導中心的吳麗雲老師指出,由於男女性格與思考模式的差異,婚前原本濃情蜜意的一對男女,在婚後有可能因為溝通的不良,從兩情相悅的「鍾愛期」,急速的奔向愛情的「幻滅期」。
男女原本就有語言型態上的差異,而且女性大都有感情的依附與焦慮性格。
而充滿理性正向思考模式的男性,以直接與自我意識強烈的表達方式,在面對女性在語言型態上,充滿問句與肢體和表情等非語言進行溝通時,即刻產生強烈分歧。
從婚前細細碎碎的甜言蜜語,到婚後叨叨唸唸的關懷,從婚前知心相契的你濃我濃,到婚後多說無反應,少說多猜疑的狀況下,兩人的感情進而跌落感情的「憂苦期」。
面臨孩子的教養,家事的分擔,生活的共同承擔,正是兩人情感上最明顯憂苦的發生潛在原因。
吳麗雲指出,夫妻間常見的溝通問題可分成九種,語言乏味、主題不妥、敘述不明、批評成性、頻道不準、觀察力不足、傾聽不良、表情不佳以及反應過度。
吳麗雲說有效的溝通行為是,積極專注的傾聽,真誠與同理心的尊重與接納彼此。
不要批評諷刺或攻擊對方的弱點、不要罵粗話或將對方貼上「你從來不...」或「你每次都是這樣..」的標籤、不要在怒氣正盛時吵架,更要避免在第三者面前吵架、接納彼此不同的意見...。
有句話說,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彼此應當記得的是,彼此選擇的是要去愛的人而不是要敵對的人。
在這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中,當一方出現「體貼」幫忙的時後,另一方應當給與絕對的鼓勵與肯定。
結婚超過二十五年的學員黃明雄師兄說:「讚嘆會讓先生『做』死咧!」
俗諺說,拍手跑死馬!雖然會「做」死,然而大家也不難聽出,黃明雄的婚姻是如此美滿幸福,操持家務不正是他最甜蜜的承擔嗎?多做又何彷呢?
少年夫妻老來伴,歷久彌新的婚姻,在於良善的真誠溝通與深愛彼此,然而大肚量的包容與真心善待彼此不同速度的成長,卻是最重要的心念。
用欣賞的眼光讚賞彼此,用感恩心接納彼此所愛的對方,如此這般的溝通就不會有障礙,愛情一定能歷久彌堅。
相愛的人能相守到永遠其實只有一句話,就是「多欣賞,少挑剔,多感恩,少責備。」
◎親子之間
除了夫妻相處之道,如何與孩子相處是女子為人母之後,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不同以往,在科技發達聲光媒體衝擊正規教育的現代,「教子」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被喻為草莓一族現代的孩子們,在父母師長期盼的眼光下,飽受升學的壓力,然而有了高IQ卻失去了EQ,竟而完全失去了抗壓的能力。
國立成功大學教研所的饒夢霞副教授指出,孩子在父母開通的面對與鼓勵下,容易養成高品質的情緒管理內涵,善於評估與表達,也能調整與處理情緒的低潮,甚而善用情緒激發動機,尋找情緒的出口轉移注意力,同時創造思考。
饒教授指出為人父母者,切忌成為忽視、反對與放任三型態的家長,而要以「情緒輔導型」協助子女做情緒的贏家。
岡山地區吳慈同師姊亦分享說,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要給孩子緩衝的空間。
為人處事或學業功課,用身教代替嘮叨的言教,甚至父母之間的應對,都是孩子的模範,有著良好的身教,同時給與親情的關懷,孩子將來一定有著良好的身心發展。
給孩子祝福不要給孩子詛咒,是吳慈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尊重孩子的意願,善解與包容當孩子的孩子,則能和孩子有著良好的溝通,更能做到循循善誘,因為慧從善解當中得到自在呀。
近來自殺事件頻傳,不僅網路邀約集體自殺,同時年齡層也在逐漸降低當中。
令人擔心的是,孩子的自殺原本是可以防範的,然而當今「智育」掛帥的教育前題下,父母卻是在言語當中忽略了適當的關懷,而導致年輕寶貴的生命提早結束。
電視是一種強勢媒體,孩子從媒體上可以得正面的教育,相對的也可能受到負面的資訊傳遞,同時被強迫接受。
因此,為人父母者是否能正面的引導,無形中有匡正孩子所接受不當的「媒體教育」的作用。
面對生死問題,最重要的是態度。
態度像一塊磁鐵,不論那念頭是正面抑或是負面的,都受到它的牽引。
而念頭就像輪子一般,使人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或許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現況,但我們可以改變心境。
或許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是卻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有人挽惜的對謝坤山說:「長得如此將才,可惜缺了一雙手。」
勇敢面對上天的考驗,樂觀向上的謝坤山回答說:「我的手呀,放在家裡忘了帶出來了。」
慈濟委員吳慈同師姊說:「謝坤山不是人,他是菩薩的示現!」
當他失去雙手和右腳與一隻眼睛之後,他並未怨天尤人甚而放棄自己,反而樂觀積極的開創自己的一片藍天。
反觀世上多少人,往往一時的挫折即灰心喪志,甚而自戕生命,即使有著完整的手腳,卻又如何呢?
◎生活美學
音樂與神經、心跳、脈動可以產生共振與共鳴,得以中和情緒也可以讓情緒宣洩。
音樂不時在人們身邊流動著,與時間和當下的感情結合,成為當下情境的背景音樂。因此,音樂可以和生命的過程結合,而成為生命的背景音樂。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簡成熙教授,指導學員將自己的情緒脈動,隨著音符的躍動、沉降起伏、轉折,用心聽出一首古典音樂的背景故事。
喜不喜歡和懂不懂,其實只在一線之隔。
許多孩子在父母「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的期望下犧牲,到了末了孩子雖然沒有變壞,但是卻對音樂產生極端的排斥。畢竟學音樂不等於學樂器,因此簡成熙教授說:「不要讓孩子學音樂成為父母期望下的犧牲。」
透過引導讓孩子自然融入情境,讓音律與生命的脈動合而為一,如此孩子學音樂才會得到真正的歡喜與快樂。
簡成熙教授呼籲婆婆媽媽們,撥出時間用心陪著自己的婆婆媽媽和孩子們,一起用心聆賞音樂,一定能讓情感澎湃洶湧的宣洩,緩解壓力的堆積,跳脫樂理的束縛與限制,隨著音符的躍動沉降起伏,深深陶醉其中,讓情緒做了最清澈的洗滌。
◎婆媳相處之道
臺語有句俗諺:「別人的父母不會疼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也不會孝順別人的父母。」
多少媳婦在翁姑如是的觀念之下「成長」,終至「小媳婦熬成婆」!
在飽受「別人的父母不會疼別人的孩子」摧殘之下長大的小媳婦,此刻也成了「別人的孩子不會孝順別人的父母」觀念的繼承者。
往往,一個家庭裡世代輪替不斷的上演著,同樣的故事情節。
但是,時代總是向前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不斷的在改變中。
有人說:「媳婦要當女兒般的疼惜教導。」更有人交待即將出閣的女兒說:「要將婆婆當做自己的親娘般的孝順。」
在媳婦為職業婦女的家庭裡,兒媳每日為了上下班早出晚歸,公婆成了必然的「看守內閣」!每天看家帶孫子之外,還要整理家務料理三餐,等待兒媳下班共享「天倫之樂」。
如此這般,真得是家庭闔樂,其樂融融嗎?
心寬體胖人稱寬寬師姊的陳烈貞說:「那時代,煮飯是媳婦的事,而且家人用餐一定要男眾用過女眾才能上桌。後來自己當了婆婆,媳婦是職業婦女,若等著媳婦回來煮晚飯,那一家人豈不要餓著等嗎?」
一切只是觀念而已!疼媳婦就疼自己的兒子,當婆婆的自己下廚弄好晚餐,不僅一家能溫飽,而且不必讓媳婦在擁塞的交通狀況下趕著回家,自己也省得一分操心呀!
媳婦吳淑金說:「婆婆給我疼愛姑叔敬愛伯嫂的身教,她常說的是,疼愛婆婆最愛的人就能和婆婆貼心,和婆婆貼心就能成為婆婆的女兒。」
寬寬師姊說:「一切只是觀念而已!自己的兒子也是別人的女婿啊!當兒子對媳婦溫柔體貼時,媳婦的爸媽不也在人前稱讚自己的女婿,對女兒溫柔體貼嗎?」
寬寬師姊強調,常飲慈濟四神湯,真心的將彼此當作自己的「媽媽」或「女兒」,用善意、善念去理解與體會事物,彼此包容與善解,婆媳其實可以比母女更親愛的。
學員中尚未結婚的林麗娟說:「寬寬師姊以她豐富的人生經驗,道出和媳婦的相處之道,對於尚未結婚的我,可也受益匪淺,運用在任何的人際關係上,如同事間、家人相處,也絕對的好用!」
◎藝術人文
現代的女性如何成為「美的女人」呢?
茶道、花道是慈濟教育志業,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安排的人文課程,從 茶道 的過程中,學習進退禮儀,在花道中體會人與自然的對話。
蕙質蘭心班,特別邀請分會常住法明師父指導真善美花道,期盼媽媽們在拈花惹草歡喜的當下變化氣質,體認婦德的更高境界。
法明師父說:「若每朵花都爭向前爭最顯眼的位置,不僅不協調,同時也失去美感。」
法明師父簡單點出如何從花道中體會出謙虛的道理,也在修剪花材的當下,讓大家能體認什麼是能捨才能得。
茶道是藉由品茶的生活藝術,使人自然地在心性上得以修養,而泡茶的形式與技巧,也讓人從中培養出優雅的氣質涵養。
來自慈濟技術學院的蘇袖慧老師,強調茶道不僅是茶藝的技能學習而已,除了探索飲茶在生理欲求、知識技術、道德修養、與藝術美感等不同層次的意義之外,更要從泡茶的過程中領略飲茶的價值性和藝術性,藉由身心的感動淨化氣質、進而讓儀態脫俗優雅。
雅俗只在一線之隔,唯一的差別只在於用心與否而已。
別人倒水入蓋杯輕巧無聲,自己怎會如溪水沖石一般的低吼作響呢?同樣一壺水他人提起時是那般的輕盈自若,自己怎會沉重無比更遑論要倒水入蓋杯中呢?別人提蓋聞香儀態優雅沉醉於茶香中,自己卻只是感覺杯蓋高溫燙手那來品味茶香呢?
無他,一切也只在長時間的浸潤與用心學習而已。用心學習才能提昇至茶道的優雅境界。
每一個茶具如人一樣,各有其不同的功能和角色,在人與事、人與物、人與環境,甚至人和自己,都要調和,這就是從茶道中領悟到的合諧與包容。
精於茶道的李六秀師姊指出,學習茶道是一門學問,有其超然性、和諧性、包容性。
所謂超然,是在平靜中不受外界的牽引,以茶道治貪、瞋、痴三毒,找出超然物外的價值觀,久而久之,絢爛歸於平淡,複雜還原簡單而有質的美感。正如 上人說的,簡單就是美。
高雄區委員吳秀鳳師姊指出,以茶道待客,不必高談闊論或作驚人之語,只要泡茶過程中抹上濃濃的「慈濟面霜」,儀態優雅自然與來客輕聲討論茶的來由和風雅故事,即能讓來客受到接待者的真誠,真實感受到茶香與甘醇。
◎因上課而找回身邊的女人
俗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凡是人都有或多或少以及好與不好的習性,但是經過團體的學習,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習性會改變,潛能也能發揮。
班裡唯一的男眾學員陸廣老師說:「參加這個班最大的收獲是,找到失散多年的老婆。」
當年為了生活,經營了兩家的補習班,儼然事業女強人的郭美慧,漸漸的失去了女人婉約柔美的氣質。
先生一句不順耳的話尚未說完,立即被郭美慧強勢打斷,或者不管手上拿的是啥器物,隨即就拋擲過去以示抗議。孩子只能回答是與否,而沒有任何申辯討論的機會。
來自高雄從不缺席,風雨無阻全勤到堂的陸廣與郭美慧夫婦,在課堂上找到失去的彼此,也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郭美慧說:「世上沒有女強人,只有女人和男人,上過這些課程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忘了我原本是個女人。」
慈濟人文的濡沐,專家學者的分享,重新開啟了郭美慧的心門。
分享中夫婦倆發露懺悔,同時感恩彼此的包容善解。自謙為人妻子、為人媳婦、為人媽媽都不及格的郭美慧說,來到這兒原本想學習如何做一個女人,正式上了課才發現這個課程讓自己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