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2 08:46:32Tellme

從拈花惹草變化氣質

起緣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花鬘編織,從佛教典故供佛花香的天女散花,進而有瓶花和盆花的供養,然後演化成插花藝術。


屏東分會在社區所舉辦的蕙質蘭心班,這一堂花道課以「真善美」為主題,講師分會常住法明師說,若每朵花都爭向前爭最顯眼的位置,那是不協調,同時也失去美感。這簡單點出如何從花道中體會出謙虛的道理。並依花材的植物特性,修剪枝椏與多餘繁複雜亂的葉片,依不同角度高低前後參差進退,向大自然學習,進而顯出美感。

當佛教在隋唐年間傳到中國之後,至中國留學的東洋日本人,將盆花藝術帶回日本,最後演化成池坊流派的插花藝術。插花的基本原理在於花材、花器與配件和空間配置,令人產生愉悅的美感,進而讓觀賞者能起賞心悅目的歡喜心。在這一堂課大家還了解了花道的源起和流變。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如來,一花一葉都是法,證嚴上人說:「我們的心若是能夠處在寧靜中,意也能夠處在微細分析中,則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不是如來形象。」


或許無法在短短兩小時中學會插花的藝術境界,當法明師父逐一欣賞學員的創作,更細心加以修正讓作品更臻於完善,進而從作品的修正中讓學員體會出,所謂美在參差不齊的道理,也在修剪花材的當下,讓大家能體認什麼是能捨才能得。

從美學的修行中提升色彩的協調,讓才、智、德、慧的性情涵養能更上一層樓,當觀賞者能體會出創作者的用心,即能從作品中體會更深的道理。


蕙質蘭心的婆婆媽媽們,今晚從拈花惹草當中變化氣質,體認婦德的更高境界,那就是縮小自己,讚賞他人,自然就莊嚴自己。


事件/慈濟屏東分會「蕙質蘭心班」
時間/93.11.17
地點/屏東分會新講堂
文/Tell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