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3 16:26:59Miss 丸漾漾

戽斗臉改造工程

這個新聞
是很多戽斗一族可以好好去研究的XD


‧健康世界 2008/04/17

一般人到了18歲以後的成年期會自然形成正臉型,但如果在發育的早期(幼兒期0至6歲階段)或中期(青春前期7至11歲階段)的孩童已具有正臉型特徵,即表示該孩童有少年老成及戽斗臉的傾向。

【撰文/前長庚紀念醫院牙科部主任、前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會長、現任顧問 鄭文韶醫師】


正臉型、凸臉型及凹臉型


一般人的臉型,從側面去觀察大致可分為正臉型、凸臉型及凹臉型三種;正臉型的臉型從鼻額的中點(即鼻樑之根部接近二眼的中間點,Nasion點)和鼻唇的交界點(A點)以及下巴的最突點(Pogonion點),這三點在成人期時,應在同一垂直平面。如果鼻唇之交點(A點)過於突出或下巴(Pogonion點)過於後縮,即形成凸臉型。相反的,如果鼻唇交點過於後縮或下巴過於前凸,就形成凹臉型。凹臉型的臉容易形成俗稱的戽斗形臉。
從出生到6歲的幼兒時期及12至14歲的青少年期以前的臉型,正常的都應具有凸臉型的特徵,因此時上顎己充分發育,下顎尚未完全發育。從青春期以後,下顎加速發育漸漸突出,到了18歲以後的成年期就自然形成正臉型了。
所以如果在發育的早期(幼兒期0至6歲階段)或中期(青春前期7至11歲階段)的孩童已具有正臉型特徵,即表示該孩童具有少年老成及戽斗臉的傾向。
戽斗臉型的問題
總之,下顎在生長發育期間發育過度,就會形成下巴過度突出。上顎在生長發育期間發育不足,形成中顏面塌陷,相對地使下巴凸顯出來,也會形成戽斗。
戽斗臉型不但造成下顎過突和中顏面(上顎)退縮,又會影響齒列的排列問題,發生前齒錯咬、後齒錯咬或咀嚼困難、咬字發音不準等問題。所以有戽斗臉型的患者,嚴重者應在發育完成後,以外科手術合併齒顎矯正治療。中度嚴重或輕微者,應在發育早期(7至10歲)及晚期(12至14歲階段),採用二階段式的齒顎矯正治療,可免開刀之苦。
至於造成戽斗臉型的根本原因,大致可分為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兩大因素。先天遺傳之原因,包括家族性之下巴過度生長、唇顎裂患者、特殊染色體(基因)異常或內分泌異常之患者。
後天的環境因素,例如:從小就有口呼吸習慣的人、舌頭過度的肥大、鼻咽部位之呼吸道產生阻塞…等原因。特別是用口呼吸造成下顎過突生長的原因最為普遍。
觀察4至6歲兒童有否前齒錯咬
為避免有戽斗發育傾向的患者形成嚴重的戽斗臉,家長們在兒童4至6歲時若觀察出寶寶的前齒列有錯咬(反咬)之現象,從側面其臉形應為凸形(即中顏部較為突出,下顎較為後縮),才算正常。如果在早期的發育時間,臉型已成平直的正臉型或凹臉型,即代表已有戽斗臉傾向,應及早就教於齒顎矯正醫師。一般有戽斗臉型者,其前齒皆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前齒錯咬。
幼兒或兒童之顎關節因尚未發育完全,其下顎容易習慣性的前置(往前咬),形成所謂的假性齒錯咬,此時因下顎前置,臉也會呈現直狀或凹臉狀。只要把下顎前置的習慣或誘因(如口呼吸等)去除掉,臉型自然會恢復正常。
筆者認為只要有前齒錯咬發生,應該越早矯治越好,至於已有凹臉型的兒童或青少年更應請矯正醫師檢查,及時予以二個階段醫治,以免延誤醫療的時機而形成更嚴重的戽斗臉,最後只能以外科手術解決。
【健康世界 2008年4月號】


戽斗的感覺
真的是很可悲= =”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上排牙齒陷進去
導致臉型怪怪的
所以需要用牙套把牙型給重新整理
儘管說你以前的牙齒排列挺整理的
但是戽斗的牙型
真的會讓你說話吃飯
以後的生活相關
都是很有影響的
雖然說我本身的下巴也是挺有肉的
但是現在調回成正常人的樣貌
就是很開心了
且很多人都要去墊下巴來增加立體感
而醫生雖然有說過
如果你矯正好之後
是覺的下巴有任何問題的話
在去動別的刀
但我相信這個下巴
一定會帶來很好的”老人運囉”!!!
哈哈哈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某些特定乳酸菌菌株可應用在急、慢性腸道感染疾病上,且成效顯著;此外,對於食物過敏與遺傳性過敏疾病,甚至結腸癌與直腸癌等均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撰文/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潘子明】
人體的腸道中存在有400多種不同的菌株,每克糞便中的總菌量達到千億個,有約100兆個以上細菌生存在腸道中,菌體之間存在共生或互利共生的關係。雖然健康個體中的腸道菌相幾乎是穩定的,但是菌相仍有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改變,例如:年齡、生理狀況、藥物、疾病、飲食與壓力。
腸胃道中的菌種
胃部因酸性強,細菌不易生長,菌數最少,每毫升約有10至1000個菌,主要為乳酸桿菌(Lactobacilli)、鏈球菌群(Streptococci)及酵母菌。
小腸內主要包括乳酸桿菌、腸內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及鏈球菌群等兼性厭氧菌,以及其他的絕對厭氧菌,如類細菌屬(Bacteroide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及細梭菌(Fusobacteria)等。
大腸的菌數最多,絕對厭氧菌是優勢菌種,如類細菌屬、雙歧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a)和細梭菌等,其他則由兼性厭氧菌如酵母菌(yeast)、鏈球菌群、腸內細菌科及乳酸桿菌等構成次要菌群。
人體的腸中雖然有許多細菌,但是這些細菌大致可分好菌與壞菌兩種,此兩種菌一直處於競爭狀態,以一位健康的人而言,腸中的好菌應該是處於比較多或比較佔優勢的狀態。
身體欠安將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


【撰文/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潘子明】
人體的腸道中存在有400多種不同的菌株,每克糞便中的總菌量達到千億個,有約100兆個以上細菌生存在腸道中,菌體之間存在共生或互利共生的關係。雖然健康個體中的腸道菌相幾乎是穩定的,但是菌相仍有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改變,例如:年齡、生理狀況、藥物、疾病、飲食與壓力。
腸胃道中的菌種
胃部因酸性強,細菌不易生長,菌數最少,每毫升約有10至1000個菌,主要為乳酸桿菌(Lactobacilli)、鏈球菌群(Streptococci)及酵母菌。
小腸內主要包括乳酸桿菌、腸內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及鏈球菌群等兼性厭氧菌,以及其他的絕對厭氧菌,如類細菌屬(Bacteroide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及細梭菌(Fusobacteria)等。
大腸的菌數最多,絕對厭氧菌是優勢菌種,如類細菌屬、雙歧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a)和細梭菌等,其他則由兼性厭氧菌如酵母菌(yeast)、鏈球菌群、腸內細菌科及乳酸桿菌等構成次要菌群。
人體的腸中雖然有許多細菌,但是這些細菌大致可分好菌與壞菌兩種,此兩種菌一直處於競爭狀態,以一位健康的人而言,腸中的好菌應該是處於比較多或比較佔優勢的狀態。
身體欠安將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


(健康世界/提供)

然而當身體不適、飲食、環境的改變、壓力或老化等因子就可能破壞此種狀態,而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進而影響腸道生理。
一般而言,好菌是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為代表,它除了會產生乳酸與醋酸外,也具有抑制壞菌的功能。
至於壞菌方面,衛生署評估小組決議以產氣莢膜梭菌作為腸道壞菌的代表。產氣莢膜梭菌會分解蛋白質成氨氣、胺類、硫化氫等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腸道菌叢擁有非常多的酵素,可以在腸道中進行代謝,將受質轉變成對宿主有益或是有害的成分。這些物質可以影響宿主的營養、生理功能、藥物效力、致癌性與老化,甚至是宿主對於感染的抵抗力。
有些腸道菌可以合成維生素與蛋白質,可以部份或是全部被宿主所吸收利用;已經定殖在腸道中的菌叢可以保護宿主免於被外來菌屬感染。
一些益生菌像是雙歧桿菌,可以抑制害菌在腸道中定殖,並且在腸道中扮演清潔工的角色;除此之外,益生菌所分泌出的胞外物質還可以促進宿主的免疫能力。相反的,有害菌會生成一些毒性物質,例如氨、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會傷害腸道,並且被部分吸收,造成一些疾病例如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肝損傷、免疫功能喪失等。
乳酸菌在醫藥保健上的應用
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功效包括:一、維持正常腸道菌相;二、免疫調節作用;三、代謝作用。
免疫調節作用
1.乳酸菌細胞壁成分或死菌體有刺激免疫反應的效果
2.不同菌株所引起的免疫反應不同
許多實驗結果均顯示,不同菌株會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
整體而言,乳酸菌能夠刺激活化免疫系統,並且增強非特異性之先天免疫力,還能夠適當調節免疫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舉例如下:
(1)和食物過敏現象與改善遺傳性過敏疾病的症狀
(2)預防嬰幼兒過敏症
代謝作用
結腸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針對不能消化的食物殘餘物進行發酵作用。透過益生菌代謝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抑癌物質、乳糖分解酵素或其他成分,可達到以下的保健功效:
1.降低結腸癌發生的機率
2.緩和乳糖不耐症
3.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4.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乳酸菌的效用非常多樣化,而在非腸胃道的保健功能應用上,也愈來愈受到廣泛重視,表示相關產品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市場發展潛力無窮,且有助於促進人類健康的福祉,值得我國生技產業積極的投入與開發。
【健康世界 2008年1月號】    

(悄悄話) 2010-08-18 20:59:37
(悄悄話) 2010-08-18 20:50:41
2008-11-13 15:41:46

想請問你一下 你是為什麼要帶牙套?

因為我也要去矯正牙齒了 因為咬合不正

醫生就直接說要開刀 我想再多看幾間別的醫生的意見

不太想開刀 想帶矯正器矯正

版主回應
我是因為戽斗吶~
咬合很奇怪
其實不用太急著開刀
我也有想過
但是太貴又有風險
我現在矯正效果就很好囉:D
2010-04-17 0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