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30 13:22:13張詩(李林、楚九葉)

讀陳冠學前輩文章有感

先生年輕時,為了安心寫好一本討論形而上問題的書,經過四年的醞釀方趨成熟......因此斷斷續續從事教學十數年,事實上先生自己也承認:寫書有時候是因為「自己無聊」。先生壯年期亦曾參與過省議員選舉,這些「動作」的意義何在?

記得王安石曾有一詩,寫道: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當我們細細體會其一生際遇,就會發現原來詩人歸隱後的「很無聊」;無事可做,遂閒遊詩賦一首首。

再看楊萬里的一首詩: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
在這首詩裡,楊萬里也是「無事可做」,但他心情顯然非常閒適、愉快,但絕非落寞、孤獨,從詩句當中是可以「品味」得出來的。

  先生在世時,表達感情非常多貌化,就像筆下所描寫的「西北雨」景象的多貌化,想像力十足具有戲劇感。他就像一位多智的老農,歷盡蕭然但滿足的中、老年境地,內心世界滾動卻絕不激切,也不輕易道出書中哲理,而只淡淡的藉一些外在田園事物白描敘述一秋,其餘的收益就留待讀者自己去挖掘和體會了。

對先生來說,人人皆有好惡之私情,就算聖人也難免。因之,其居新埤鄉間,輒仰慕天河,俯視自心;即便對周遭事務無不一一觀省,深究生活哲理和道學的著述,精湛表現令人動容!

先生常謂:若做人做到被人嫌惡,一世功業豈非徹底失敗?世上唯有小孩是徹底的成功者,人們沒有一個不喜歡小孩子,然而小孩為何總惹人喜歡呢?先生總說:在小孩的眼睛裡頭見到一種純淨的真情,小孩心中沒有曲折機巧。

「世上能有那麼一座山、一片平原、一方沙漠、一條海峽沒藏機,你喜歡去不去?當然你喜歡去。」先生所言,委實先知之明。這些年以來,我在偏鄉世界和無數的部落小孩共同生活,在他們樸實的身上彷彿見證到先生舊時的睿智。

晚近,每回重讀先生昔文,內心世界便是一聲聲的驚嘆!(之一)

陳冠學
1934~2011年,屏東縣人,台灣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和編輯。
他具有傳統文人氣質,又有現代智識分子參與的入世之情。七○年代初,毅然辭掉教職,重歸故鄉田園,晴耕雨讀,過著清貧樂道的書生農夫生活。
退隱田園後,耕讀之餘,俯仰宇宙人間,寫下不朽散文名作《田園之秋》,成為台灣文學史上最光彩燦爛的散文經典。陳冠學筆鋒常帶摯愛這塊土地的一股熱情,獲獎無數,為當代散文大家。作者之筆如行雲流水,見解深刻獨到,教人心情激動掩卷嘆息。
著作: 《少年齊克果的斷想》、《莊子一古代的存在主義》、《零的發現》,《愛之形而學》《人生論》、《父女對話》、《論語新注》、《田園之秋》等。

2011-10-01 09:03:40

上個留言
他是指陳冠學先生

2011-10-01 09:02:43

喜歡楊萬里這首詩
也讓我想起2006年為了收集他的手稿
打電話給他
他對文稿交付文學館充滿不信任
讓人印象深刻的孤獨隱者

版主回應
就像東晉時候的陶淵明一般
這類的作家(或稱生活哲學家)都有一些奇特的性格

譬如:他不隨意和其他文人朋友交談
對教學和寫作上的各自堅持(因此斷斷續續教學)
但說他對看透生命的意義、看破死生
卻又見某雜誌的訪談~表示冠學前輩
十分畏懼地震的發生~遂不可能落腳花東

但如說他不善人際交誼
卻又有他壯年期間投入選舉的行動
我因對他不是很熟識,所以只能純粹以作品看待@,@
2011-10-04 1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