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6 11:34:43張詩(李林、楚九葉)

轉載:「文化小革命」?!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召開記者會,聯盟成員同聲譴責,教改多年來將國文教育「去精存蕪」,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台灣版的「文化小革命」。

日韓更重論語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從生活經驗談起。她說,有次家人看韓劇,劇中懷孕的媳婦正在念《論語》給寶寶聽,讓孩子從胎教就接觸經典。張曉風說,這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但是日本、韓國,對《論語》的重視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時候引起輿論反擊,但反過來想,台灣有重視過《論語》或者國文嗎?」張曉風苦笑,如果教育部再不正視國文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學生再不念古文,乾脆讓孔子去當韓國人算了。

媒體錯用中文

張曉風也點名編劇和新聞媒體,她認為,媒體是學生在課堂之外最常接觸的媒介,也是中文運用的示範,但新聞媒體錯字不少:「每個小時都可以看到。」誤用也很多,例如「無時無刻在想你」其實應是「無時無刻不在想你」才正確。

張曉風說,企業主總愛問應徵者英文能力的高低,決定是否錄用,她建議可以換成「中文程度好不好」這個條件,她笑說,中文程度好、溝通能力佳,才是優秀員工應該具備的素質。

中山女中老師李素真說,聯盟連續6年開記者會,年年都要求教育部重視國文課時數問題,如今國小國語課從每周10節降為5節,國中國文課總課時數減少1/3、高中每周從6節減為4節。時數越少、學生程度越糟,只有靠少數重視國文的家長私下為孩子補強。

李素真比較兩岸國語文課程:「中國的高中生在畢業時,已經能背180首詩、詞、曲,40篇古文;台灣的學生能背多少?不知道。」她說,國語文是百科之母,台灣卻反其道而行,讓其它科目和國語文並重,導致有些學生連數學題目的語文描述都看不懂。

斬斷文化根本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每年教大一學生,覺得學生中文程度越來越差,看不懂考卷的人反倒是老師:「我還要去問學生,他的答案到底在寫些什麼。」

他批評台灣教改讓學子不知不覺歷經了「文化小革命」,自己斬斷文化的根本,還沾沾自喜。學生上課不看課本,回家都看參考書,「為了參加考試而讀的書。」

劉源俊說,早期中國的大學教授會組團來台,他們認為台灣是有文化素養的地方,但現在台灣學生的程度已被人看不起。他更批評北縣的英語活化課程:「簡直是太沒知識的縣長,沒道理的政策!國語文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劉源俊認為,國文沒學好,學外國語文只會兩頭落空。

聯盟共同發起人、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說,台灣的優勢應是中文才對,教改卻讓優美豐厚的中文底蘊變得七零八落,削弱競爭力,其他科目也沒有變強,他說:「把孩子越教越笨的教育政策是種罪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教育部應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必修科目,國文課時數應增加或恢復到原有時數,別讓台灣的高中生國文程度,輸給中國的國中生甚至小學生。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李寧兒 2010-05-08 20:13:36

顯然我的表達有疏漏之處
我想表達的
當然也包括當年這些副刊主編
如果沒有這些幕後英雄
洪醒夫、詹明儒、宋澤萊、黃凡,黃春明等台灣作家的作品
就無緣被擷選為體制內教育的語文教材
不是嗎

謝謝李林老師這麼詳實的回應
獲益匪淺

李寧兒 2010-05-08 18:14:26

對於這件事
我其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比例和方向該如何那捏
値得好好的坐下來討論
因為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難怪每個學科領域的專家
都認為自己的課程很重要
難怪上課的節數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就像那天和好友討論到語文教材的選擇
我們還當真感激當年那些敢衝撞體制的幕後英雄
如果沒有這些人
我還當真無緣讀到讓我感動的台灣文學作品
我們並非要以此排斥或抵制來自中國的作品
在文化方面
無須刻意突顯誰才是王道
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其歷史成因
接納多元文化不就是民主的第一步

以上淺見和李林老師分享

版主回應
抱歉!!近日來比較忙著幫助朋友們宣傳一下
***"澎湖花火節"***的事務
@@好友們網上的回應@@我往往會在假日間才統一回覆
真是抱歉啊呀!!

寧兒的大部份立場和想法我都同意
因為早在新聞局管制新聞言論自由的1983-1992年間
我就服務於一家南部的本土報刊長達9年

在職間並與鍾肇政和吳錦發、陌上桑、莊金國、黃樹根
這些當時推動南部台灣文學的朋友一同共事多年
我們的報刊還因為抵制當時的威權言論箝制
因此破天荒被勒令停刊七天!!

不過我要告知寧兒
在我那個年代即使深藍的國民黨一黨獨大
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會讀到許多優秀的台灣文學作品
即使在高信疆和金恆煒主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年代
我仍舊有機會讀到不少的台灣文學作家的創作

"我們還當真感激當年那些敢衝撞體制的幕後英雄
如果沒有這些人
我還當真無緣讀到讓我感動的台灣文學作品"
寧兒老師這三句話~~以我個人的經驗認知~~
(特別是"當真無緣"四字)我會感覺疑惑?!

畢竟優異感動人心的台灣文學作品早在我那個年代
許多報刊(包括日/晚報)和雜誌都有不少的創作刊載
其實副刊的主編先生小姐/鮮少有政黨和宗教的選稿傾向
譬如:洪醒夫、詹明儒、宋澤萊、黃凡,黃春明這些當時被發掘的作家

但如果寧兒文意是蘊指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們
才因此有機會讀到優秀的台灣文學作品我是同意的
2010-05-08 1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