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0 10:34:13張詩(李林、楚九葉)

夜讀書攤:”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

有位媽媽把自己的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聞訊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打成這個樣子。這則新聞讓天下父母親讀後感到恐懼,這個觀念很不對。孩子一定要先是”鐵”,陶冶之後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成”鐵”過,打傷了也不會成鋼的。父母親不能不論孩子資質和性向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反而是”揠苗助長”的另一境況。

孩子開竅的早晚有基因上的關係,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是學習比較緩慢,那麼現在孩子學得慢可能是他遺傳上的關係,不全然是他的錯。成熟較晚並不代表愚昧,只表示時機未到,日後當他成熟些便可以和他人做得一樣棒。

「成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就是「水到渠成」,時間到了、發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做。在成熟之前要求他達到目標是強人所難,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變成壓力。太多的壓力孩子會恐懼而逃避,學習的效果反而更不好。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他的基因跟別人不同,後天的環境也不同,這樣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該鼓勵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過長、過大的壓力會殺死腦細胞,使孩子的記憶逐漸衰退。千萬不要叫孩子圓”你的夢”,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不是他所想要的,更不要常說:「你讓我很失望!」。這樣只會使孩子提早放棄自己。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當一隻狗怎麼做都不能改變環境時,牠會放棄嘗試,到後來環境改變了,牠有機會可以翻身時,牠也不會去做,因為牠已經”習慣牠的悲慘”了。

「先前的經驗會決定後來的行為」,這是我們最害怕的地方。看到現在小學生也要上夜班補習,就深覺台灣家長的觀念相當拘泥固守,如果我們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小三、四年級學生放學後不是回家,而是去補習班,這就難怪最近的調查發現國中以上的青少年,五個當中就有一個曾有想過自殺的念頭。紀伯倫的話是對的,孩子透過我們來到人間,但是他們不是我們的複製化身,不要因昨日我們的觀念去為他規劃,或限制未來他的發展前途。 

 改寫自2009/11 康健雜誌 11月號分享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無明 2010-01-15 22:32:00

自古有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得毀傷也'

版主回應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篇
我在三十歲前後非常迷戀
甚至買了一些不同出版社的版本

三年前我出了一些小錢在學校設立"孝行獎"
就是要鼓舞那些課業雖拿不到前段成績
但在家孝順長輩的青少年
他們的品德精進才是教育的重心啊!
2010-01-16 1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