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7 00:02:00尚未設定

〈反「一國兩制」精神遭毀棄,不反香港〉

反「一國兩制」精神遭毀棄,不反香港

葉國豪

2004/04/02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訪問中,再度地以「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挫折為例,藉以反對「一國兩制」作為中國解決兩岸關係的可能。的確,若是按照陸委會所收錄或委託的長期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於「一國兩制」的贊成/(接受)比例長期以來低於35﹪(最新一次,2003年11月,委託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調查,更只有不到一成,即7.4﹪的支持率),一般民眾對「一國兩制」也不甚理解(反正就是討厭阿共仔!),遑論支持。然而政府屢次地公開表示反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卻時常忽視了台港兩地彼此在民主化發展上以及社會上的可能參照、進步反省與支持,殊為可惜。

別以為只有在台灣才時興「誰愛台灣?」的愛國主義遊戲(patriotic game);也別以為在華人社會中只有台灣才有遊行集會與靜坐抗議。下週二(4/6)將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表決的香港《基本法》部分條文釋法草案,近日於香港引起的社會爭議就是一個事例,值得我們關注。

此次涉及的《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與附件二第三條,乃是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員產生方式的議題。由於按照香港《基本法》第158條的規定,北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實擁有解釋基本法的權限,所以目前爭議的兩方將論述焦點放在釋法的影響與意義之上。香港民主派人士反對人大釋法的理由主要是認為此舉會傷害一國兩制與高度自治的精神,並且延後普選的政制發展;而北京方面則主張此舉可以澄清香港政局的爭議,對香港有利。

前述提到的「愛國遊戲」,在香港社會有別於台灣社會的進行方式。在台灣,「愛台」與「賣台」被極端化為指認個人情感「清白」的工具,所以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必須要在公開的場合展演與赤裸,那才是道地的痛快與真誠;相同的荒謬在香港以制度中的模糊面以及政治上的要求被表現,港人要「愛國愛港」,不然就是「反中亂港」,兩者之間絲毫模糊不得;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中央表明了不願意民主派擁有透過選舉取得特首職位或立法會多數議席的機會,所以《基本法》的起草委員會說出到「可能2047年再考慮」的話,北京的知名大學法學教授也會說出「法律本來就應該要為政治服務」這種在其看來理直氣壯,我們看來卻可笑難解的話。難怪香港人只能在電影《金雞Ⅱ》中,想像由「華仔」(劉德華)擔任特首,而且一當就是八屆四十年,港人的無奈與嘲諷至此表露無疑。

四月一日在特區政府總部外的反釋法活動演變成為與警方推擠的衝突事件,而現在對香港來說,如同228對於台灣社會的符號意義一般,「六、四」(紀念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以及「七、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也成為香港社會的「重要時間」,屆時勢必又會有許多遊行與集會的訴求產生,值得我們關注。香港社會與台灣不同,香港擁有更多的自由與法治,但是不似台灣享有難得的民主果實。在香港,「一國兩制」是一個被給定的事實,「港人也是中國人」是普遍被同意與接受的概念,即便是香港民的主派人士,也是擁護一國兩制、反對(注意,是 “反對”)台獨的。我們的政治人物普遍對於香港了解不夠深入,而僅以「鳥籠民主」等形容詞來「同情」香港,並且以回歸以來的經濟不振來佐證「一國兩制」的失敗,凡此種種除了與國際上的普遍新聞、政治觀點不相一致之外,也有取巧並遮掩政府部門對香港政策與研究不夠深入的企圖。

台灣的選舉經驗,以及香港民主發展的事實都不是北京不予承認或交往所能解決與否認的。民進黨政府在未來四年除了與北京繼續就兩岸關係進行互動外,縱使台港關係不可能在兩岸關係解凍前有實質的進展,卻也應該強化對港的政策研究與說帖,具體地告訴台灣社會的民眾「為什麼反對一國兩制?反對一國兩制的什麼?」因為站在台灣的角度嘲諷香港並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也對照不出我們的價值;相反地,負責任的政府要跳出時事評論員的角色,以增進台港兩地社會的尊重與理解。

---
拙文經刪改後同時刊載於中國時報(台北).2004.04.04.A15版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040400189,00.html (accessed 2004.04.04)

請進一步指正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