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05:44:57藥王﹐小沈 & 非頑童

152-1檳榔

<目錄>卷之四(徵集)

<篇名>檳榔(脾、胃、大腸、肺)-1

 

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入脾、胃、大腸、肺四經。消水穀,除痰癖,止心痛,殺三蟲,治後重如神,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

【白話解】

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無毒。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四經。消水穀,除痰癖1止心痛,殺寄生蟲,治後重(大便時急迫欲便,而有便不盡之感)如有神助,引領諸氣快速的下降,專破滯氣下行。

 

若服之過多,反瀉胸中至高之氣。善消瘴氣,兩粵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調胃,而戒食檳榔。此亦有見之言,然而非通論也。嶺南煙瘴之地,其蛇蟲毒瓦斯,借炎蒸勢氛,吞吐于山巔水溪,而山嵐水瘴之氣,合而侵人,有立時而飽悶暈眩者。非檳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

【白話解】

若服用過多,反而會瀉胸中至高處之氣。此物善消瘴氣,兩粵(即廣西及廣東)人從古至今嚼食檳榔的習慣依然存在。古人質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護胃,而戒食檳榔。這也是有見識的說法,然而不是通論。嶺南為煙嵐瘴癘之地,其蛇蟲毒氣,藉著炎熱水蒸的氣候擴散而有猛烈的景象,這個毒氣吞吐瀰漫于山巔水溪,與山嵐水瘴之氣,相合而侵襲人身,有人立刻飽悶暈眩。若不是口嚼檳榔,又如何迅速解救。

 

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于兩粵之間,原所以救兩粵之人也。況此物降而不升,雖能散氣,亦不甚升,但散邪而不散正,此兩粵之人所以長服而無傷。至身離粵地,即不宜長服,無邪可散,自必損傷正氣矣。

【白話解】

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來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于兩廣之間,原意是用來救兩廣之人。何況此物降而不升,雖能散氣,也不過分升散,而且散邪而不散正,這是兩廣之人所以長服而無傷的原因。一旦離開兩廣,就不宜長服,無邪可散,自然必定會損傷正氣。

 

或問檳榔乃消瘴之物,似宜止治瘴氣,何以治痢必須?曰︰檳榔雖可治痢,亦只宜于初起,而不宜于久痢也。痢無止法,用檳榔,所以下其積穢也,故初起之痢斷須用之。痢久則腸中無積穢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則虛者益虛,而痢者益痢矣,是久痢斷不可用檳榔也。然吾以為初痢亦不可純用檳榔,用當歸、白芍為君,而佐之檳榔,則痢疾易痊,而正氣又復不損,實可為治痢之權衡也。

【白話解】

問:檳榔乃消瘴癘之物,似乎只適合用來治瘴氣,為何治痢也必須使用?

答︰檳榔雖可治痢,但也只適合用在症狀初起之時,而不宜用在久痢。治痢沒有止法,用檳榔來下除體內的積穢,所以初起之痢絕對必須用之。痢久則腸中無積穢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則虛者更加虛弱,而痢者更加嚴重,因此久痢斷不可用檳榔。但是我認為初痢也不可純用檳榔一味,用當歸、白芍為君藥,而佐之檳榔,則痢疾容易痊癒,而正氣又不受損,實可作為治痢的標準用法。

 

或疑檳榔去積滯,即宜獨用之,何以反佐之以當歸?當歸雖補猶滑,以助其攻也。

【白話解】

問:或許質疑檳榔去積滯,就應該獨用,為何反用當歸做輔佐?

答:當歸油不但補血還會潤滑腸道,可以助其攻。

 

何以更用白芍之酸收,偏能奏功哉。不知檳榔必得補以行其攻也。夫積滯之不行也。由于氣血之乾涸。倘徒用檳榔以攻其積滯,則氣血愈傷,而瘀穢愈阻而不通,故必須當歸以生氣血,則大腸自潤,有可通之機。

【白話解】

問:為何更用白芍酸收,偏能奏功呢?

答:這是不知檳榔必需用補藥來幫助它進攻。通常積滯不能通行。是由于氣血乾涸。若是只用檳榔來攻其積滯,則氣血愈傷,而瘀穢愈阻塞而不通,故必須用當歸來生氣血,如此大腸自然潤滑,才有通暢的轉機。

 

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則火旺,火旺必爍乾氣血。當歸所生,不足以濟其所克,故必須益之芍藥以平肝,則肝不克脾,而芍藥酸中又能生血,以助當歸之潤,故同群共濟,以成檳榔之功,然則收之,正所以能其攻也。

【白話解】

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則火旺,火旺必燒乾氣血。當歸所生之血,不足以救濟被消耗之血,故必須加入芍藥來平肝,則肝不克脾,而芍藥酸中又能生血,以助當歸之潤,故同群共濟,以成檳榔之功,因此酸收,正能成就攻下。

(有小毒注:久痢多為脾腎兩虛,腎水不足則肝火旺,肝木本來就克脾,再加火旺爍乾氣血,讓脾腎更虛,故根治之法,應補腎陰。

1但補腎陰又有補火與補水之分,陰虛則補腎陰如景岳的濟川煎,陽虛則補腎陽如辨症錄的奠土湯或四神丸。

2尚有對治中焦脾虛寒的利尿止瀉法如參苓白朮散。

3對治脾寒濕的溫中止瀉法如理中湯。

4對治腸胃濕熱的清熱除濕法如葛根苓連湯加木通滑石,或對治暑痢的六一散。

5對治肺氣失調的調中益氣法如石室秘錄的脾肺雙解飲。

6對治食積腸胃的消食導滯法如保和丸。

7對治情緒緊張或大怒致肝氣乘脾的疏肝健脾法如瀉痛要方。

8對治熱結旁流、陽明腑實的瀉熱通腑法如大承氣湯。

9 對治溫病毒火注入大腸的清熱解毒法如清瘟敗毒飲。

總之瀉痢的辨症不離虛實寒熱的範圍,對治之法也不離虛者補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實則瀉之的原則。)

 

1痰癖:痰癖者,由飲水未散,在於胸府之間,因遇寒熱之氣相搏,沉滯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有時而痛,即謂之痰癖。《諸病源候論》

 

上一篇:151-1大腹皮

下一篇:153-1五倍子